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提高检验的准确率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108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归纳总计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研究发现采血部位和血液标本凝块为最主要的因素,反别占比为43.5%和34.3%,明显高于采血量过少或者过多,服用药物、采血姿势、血液标本的贮存等其他因素造成的失误,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的临床检验中要严格严重规定进行操作,提高标本和检验质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促使检验的准确性和符合率得到提高,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检验过程中实施便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后证实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86例,根据治疗前疾病诊断过程中所选择的检验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43例患者治疗前接受查虫卵试验检验,研究组中43例患者治疗前接受便潜血试验检验。对比两组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检验结果得出时间和治疗总时间、诊断导致的纠纷事件。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检验结果得出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诊断导致的纠纷事件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临床检验过程中实施便常规检验,能够提高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缩短病情确诊时间和治疗时间,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临床检验中便常规检验的意义、方法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本院便常规检验患者 85 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的便常规检验方法一致,观察 85 例患者的标本检验结果。 结果: 85 例患者中, 47.1% 的患者,粪便呈黄褐色, 35.3% 的患者,粪便中存在食物残渣。粪便中存在蛔虫及绦虫卵的患者,分别占比 11.8% 及 12.9% 。腹泻患者占比 20% 、消化不良占比 34.1% 、肠炎占比 23.5% 、痢疾占比 18.8% 、其他疾病占比 2.4% ,与患者的疾病类型相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采用便常规检验方法诊断消化系统疾病,检出率较高,且可引导治疗,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探讨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结果采用自动稀释器和微量加热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和应用血红蛋白吸管检验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类别、采集时间、采血量、采血部位、相关检验仪器、人为操作以及生理状况等。结论医护人员要在患者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时,严格规范血常规操作过程,改善血液标本质量,并尽量控制人为原因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以此改善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便常规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0例行便常规检验的患者,研究调查其检查结果,分析临床检验中便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60例患者便常规检验中,有12例(7.6%)粪便样本性状出现大便异常,有67例(43.6%)出现幽门螺杆菌检测异常结果,有24例(15.3%)粪便白细胞结果异常,有50例(32.4%)粪便红细胞结果出现异常,有69例(43.1%)粪便颜色结果出现异常,有48例(30.0%)粪便粪寄生虫卵结果出现异常,结合其他检测结果以及医生的诊断可以知道这160例被检查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结论:便常规性检查可以为临床不少疾病提高参考依据,意义重大,在检测过程中,应避免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