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体重早产患儿手术治疗中,实施优质麻醉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早产低体重儿19例,其中低于1.5kg患儿5例。采用胃肠减压、麻醉诱导、呼吸参数设定、液体管理、温度控制麻醉监测等麻醉管理措施,监测早产儿的预后情况。结果:19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有6例患儿术中使用多巴胺维持循环稳定。术毕患儿血气分析正常,生命体征平稳。除3例带管入室的患儿继续带管回nicu外,9例患儿因反复出现呼吸暂停而带管回新生儿科。结论:我院早产低体重儿麻醉方案主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腹部手术辅助骶管阻滞麻醉,患儿术后体征稳定,且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介绍1例原钙黏蛋白19(PCDH19)基因相关癫痫的综合护理方法。PCDH19基因相关癫痫目前在国内报道尚少,严密的病情监测、丛集性发作期间正确处理、安全防护、康复训练及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对原钙黏蛋白19(PCDH19)基因相关癫痫丛集性发作的控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1例多发伤患者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护理方法。 结果 通过对患者术后的观察与28天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结论 并通过对该患者的护理,积累了相关疾病的护理知识,为今后此类患者的护理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1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 对19例NCP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的护理措施。结果 19例NCP患者平稳度过治疗期,无患者死亡,无医务人员感染。结论 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平稳度过治疗期,同时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多发型婴儿肌纤维瘤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儿男性3个月,出生后发现右前胸壁肿物并逐渐增大。超声、CT、MRI提示右前胸壁软组织肿物与邻近肋骨关系密切,同时全身皮下、肌肉、骨骼多发病变。18F-FDG PET/CT示右前胸壁皮下高代谢肿块影,左第9后肋局部骨质破坏伴周围高代谢软组织影,胸腹部及四肢皮下及肌肉内多发高代谢结节,脊柱多个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伴高代谢。右前胸壁肿物活检病理诊断为肌纤维瘤。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同济医院2020年2月10日至3月31日血液、尿液、痰液和纤支镜冲洗液培养阳性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NET5.6分析统计药敏数据。结果共收集病原菌培养阳性COVID-19患者95例,非危重型患者23例,危重型72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呼吸困难等,危重型男性患者占63.89%,女性患者占36.11%,危重型患者以男性居多,患者合并多种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危重型为主,占23.61%,非危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3.04%和61.11%,危重型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危重型患者。病原菌共179株,大肠埃希菌在非危重型患者中检出率较危重型高,占37.50%,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危重型患者中检出率较非危重型都高,各占29.87%,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在非危重型和重型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危重型患者血液真菌培养中提示近平滑念珠菌占比较高,为36.40%,临床不容忽视。药敏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0.87%,鲍曼不动杆菌对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1.43%,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COVID-19患者危重型以男性患者居多,其容易合并多种细菌和真菌感染,且死亡率比非危重型患者高。危重型患者常合并感染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医院获得性菌株,其耐药性较高。
简介:摘要40岁男性患者,胸部CT检查提示右胸膜腔多发性结节。2019年10月在全麻下行右侧胸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右胸腔后、外侧壁层胸膜、右中下肺边缘脏层胸膜、膈肌胸膜表面多发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部分结节有蒂,切除所有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硬化性孤立性纤维瘤(良性)。术后3个月复查胸部CT未见肿瘤复发,目前继续密切随访中。
简介:摘要:目的 对19例患者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某院在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9例口腔修复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治疗的1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口腔修复术,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口腔修复术之前,先进行牙周修复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康复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63%,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63%,两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可以取得显著疗效,在强化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应在临床层面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总结颌面部多发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方法 组建颌面外伤组护理团队;制定«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并应用于临床;实施超前的预见性护理服务模式;保持呼吸道通常;保持其它创伤部位维持在功能位;做好疼痛、口腔、心理护理;坚持张口度训练;预防水电解质紊乱、DVT、颅内病变等并发症。 结果 122例颌面部多发骨折患者住院时间5~31d,平均(11.57±3.77)d,其中1例患者并发肺栓塞,1例患者并发低钠血症伴意识障碍,经积极抢救与护理,康复出院。1例患者并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积极抢救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生命体征平稳,家属放弃治疗。出院2周、1月、3月、6个月随访,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张口度均≧37mm,并发泪囊炎2例,鼻腔粘连、鼻窦炎2例,脑脊液鼻漏1例,唇龈粘膜瘘1例,眼球内陷2例,均给于二次对症手术并康复出院。 结论 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减少了医疗安全隐患,全面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7例以出血及凝血异常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误诊原因。对7例凝血异常的M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做出详细描述和分析。治疗前凝血因子活性测定,1例为单个Ⅹ因子缺乏,2例为单个Ⅶ因子缺乏,4例为多因子缺乏。初诊时间病程2~10个月,确诊后在补充血浆及凝血因子等治疗下,予以化疗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28~84 d。以出血及凝血异常为首发表现的MM患者出血征象明显,皮下血肿较大,部位多发,位置较深。初诊时因骨髓穿刺相对禁忌,易造成误诊误治,临床医师需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目标管理策略对四例无陪护的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儿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8日至2020年2月7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隔离病区住院的4例无陪护COVID-19患儿,应用护理目标管理策略,采用具体化的护理内容和多元化的护理方式进行个性化护理。结果 4例患儿住院期间,工作人员清洁消毒、所有人员个人防护及人员管控等防控措施到位,无医源性感染;所有患儿能较好地适应住院环境。3例已出院,住院时间6-9天,还有1例住院患儿病情稳定。患儿及家属均对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护理目标管理策略,各项防控实施到位,患儿很好的适应住院生活,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