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丹麦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筛查体系的分析,根据DDH的三项诊断标准,确立髋关节体格检查对DDH诊断的阳性预测值(PPV)。方法近4年内共有290例(女性169例)髋关节查体阳性的儿童转诊到本机构骨科门诊。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3项DDH诊断标准,计算临床髋关节体格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并按照全科医生、助产士和儿科医生分成3个亚组。对于小儿骨科医生,采用其中的一项诊断标准来计算髋关节查体的阳性预测值。结果3项DDH诊断标准为:骨科医生查体确认髋关节不稳定、超声分型≥Graf IIC型或二者皆有。全体转诊儿童临床髋关节体格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4%、3.6%和1.8%。对于骨科医生,以超声分型≥Graf IIC型作为诊断标准,其髋关节体格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33.3%。结论丹麦DDH筛查项目中,转诊儿童的临床髋关节检查的阳性预测值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宫颈癌筛查期间阴道镜检查阳性同宫颈病理诊断表现出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11月40例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异常宫颈癌筛查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针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合理展开阴道镜检查,就获得阳性结果同宫颈病理诊断表现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对于本次研究的4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临床完成阴道镜检查后发现,13获得阳性结果;通过宫颈病理诊断发现,12例获得阳性结果,二者表现出较高符合率。对于CINⅠ阶段患者以及宫颈炎症患者进行诊断发现,均表现出扁平醋白现象;对于处于CINⅡ阶段以及CINⅢ阶段患者而言,呈现出的醋白上皮具有含量大以及密度高特点。结论:阴道镜检查方法有效运用,可将宫颈癌疾病筛查效率显著提升,就患者表现出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疾病可发挥显著辅助诊断作用,并且通过对异常阴道镜检查图像进行分析,就癌变判断可提供有力依据,针对宫颈癌以及CIN筛查均表现出显著价值,最终实现上述疾病的及时治疗以及有效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精神影像用于精神疾病初筛及分型的诊断效能,拟阐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MR精神影像检查,且基于《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做出临床诊断的14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前期研究基础,分别构建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这4类精神疾病基于灰质体积的结构影像诊断模型。对于临床怀疑精神疾病的120例患者,对比影像结果及影像诊断模型中涉及的灰质体积改变脑区,计算相似度,选取相似度最高且大于50%的对应疾病作为患者的影像诊断,若无相似度大于50%的对应疾病,则认为其未见典型精神障碍脑改变模式;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评价MR精神影像用于这4类精神疾病初筛及分型的诊断效能。对于临床诊断为痴呆疾病的24例患者,分别统计常规MRI及MR精神影像检测到典型脑萎缩的患者所占比例。结果MR精神影像用于初筛这4类精神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度分别为86.6%(84/97)、69.6%(16/23)、0.56、83.3%(100/120);用于检测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度分别为77.8%(28/36)、69.0%(58/84)、0.47、71.7%(86/120),58.8%(10/17)、91.3%(94/103)、0.50、86.7%(104/120),42.1%(8/19)、96.0%(97/101)、0.38、87.5%(105/120)和24.0%(6/25)、100%(95/95)、0.24、84.2%(101/120)。临床诊断为痴呆疾病的患者中,常规MRI及MR精神影像检测到典型脑萎缩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3%(14/24)、91.7%(22/24)。结论MR精神影像实现了精神疾病脑灰质结构改变的可视化和可量化,尽管尚不能作为单独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但在提高精神、认知疾病诊断的时效性及客观性方面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就诊,行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21-三体高风险的1039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细胞经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验证,探讨经NIPT检测出的21-三体高风险的阳性准确性。结果1039例NIPT提示为21-三体高风险的孕妇中,经染色体核型分析,886例确诊为21-三体,其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为85.27%,包括标准型唐氏综合征核型839例(94.70%)、易位型28例(3.16%)、嵌合型14例(1.58%)、其他异常染色体5例(0.56%)。正常核型153例,假阳性率为14.73%(153/1039)。QF-PCR结果与核型结果相符共计1027例,其准确率为99.32%(1027/1034)。结论无创DNA检测胎儿21-三体的阳性预测值为85.27%,准确率较高,可以广泛应用于唐氏综合征胎儿出生缺陷的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苯丙酮尿症中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龄对初筛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文共选取2017年12月到2020年12月筛查新生儿3000例,经分组统计,判断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龄对苯丙酮尿症初筛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低出生体重组阳性率为0.70%,正常体重组阳性率为0.20%,巨大组阳性率为0.10%,早产儿组阳性率为0.40%,足月儿组阳性率为0.21%,过期产儿组阳性率为0.00%。低出生体重组阳性率低于巨大儿组以及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低体重儿均会对苯丙酮尿症初筛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求临床应重点加强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关注度,并在筛查结果呈阳性时,再次采集新生儿标本,确保筛查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阴道自取样本高危型HPV(HR-HPV)分型检测用于子宫颈癌初筛的筛查效率,并探讨以不同HR-HPV亚型组合联合医生取样本的细胞学检查或HR-HPV病毒载量检测对自取样本HR-HPV阳性者进行二次筛查的筛查效率。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来自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深圳市子宫颈癌筛查项目Ⅱ(SHENCCAST-Ⅱ)数据库,收集其中有自取样本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MS)技术进行的HR-HPV分型检测结果以及医生取样本的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的HR-HPV病毒载量结果、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妇女共8 556例,转诊阴道镜检查者均有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自取样本HR-HPV分型检测作为子宫颈癌初筛方案(即方案1)时,基于其不同HR-HPV亚型组合[包括5个亚方案,即1a: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1b:HPV 16/18/58型阳性;1c:HPV 16/18/58/31/33型阳性;1d:HPV 16/18/58/31/33/52型阳性;1e:所有14种HR-HPV亚型中任一亚型阳性]的阴道镜转诊方案检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CIN Ⅱ+)、CIN Ⅲ及以上病变(CIN Ⅲ+)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并以自取样本HR-HPV初筛阳性者即以方案1中的各亚方案为基础,对比分析其联合医生取样本的细胞学检查(即方案2,包括2a、2b、2c、2d、2e共5个亚方案)或HR-HPV病毒载量检测(即方案3,包括3a、3b、3c、3d共4个亚方案)作为分流指标的二次筛查方案的筛查效率。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8 556例妇女的年龄为(38.9±7.9)岁,自取样本检测的HR-HPV阳性率为13.77%(1 178/8 556),其中HPV 16/18型、HPV 16/18/58型、HPV 16/18/58/31/33型和HPV 16/18/58/31/33/52型组合的阳性率分别为3.16%(270/8 556)、5.14%(440/8 556)、6.66%(570/8 556)和9.81%(839/8 556)。医生取样本的HR-HPV病毒载量≥10相对光单位/临床阈值(RLU/CO)者占8.87%(759/8 556),细胞学结果≥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者占12.05%(1 031/8 556)。(2)方案1中,所有14种HR-HPV亚型中任一亚型阳性者(即方案1e)行阴道镜检查对检出CIN Ⅱ+、CIN Ⅲ+的敏感度在所有方案(包括3个方案共14个亚方案)中最高(分别为92.70%、94.33%),但是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PPV)在所有方案中最低(特异度分别为88.44%、87.58%,PPV分别为18.34%、11.29%),且阴道镜检查率在所有方案中最高(为13.77%)。方案1的其他亚方案(即方案1a、1b、1c、1d)中,检出CIN Ⅱ+、CIN Ⅲ+的特异度方案1a最高,分别为97.92%、97.69%,其他亚方案也较高,均达90%以上;但敏感度方案1d最高(分别为88.41%、92.20%)。(3)HPV 16/18型阳性者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即方案1a),非HPV 16/18型阳性者行医生取样本细胞学检查或HR-HPV病毒载量检测,细胞学结果达到阈值(≥ASCUS,即方案2a)或病毒载量达到阈值(≥10 RUL/CO,即方案3a)者行阴道镜检查,其阴道镜转诊率低,而筛查CIN Ⅱ+、CIN 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则较高。若在此两个二次筛查方案基础上,首先根据自取样本HR-HPV分型检测结果,依次增加另外4种HR-HPV亚型(即HPV 58、31、33和52型)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再以细胞学检查或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进行二次分流,筛查CIN Ⅱ+、CIN Ⅲ+的敏感度也相应提高。结论以自取样本HR-HPV分型检测为子宫颈癌初筛方案,以及其联合细胞学检查或病毒载量检测进行二次筛查的方案,可以在筛查CIN Ⅱ+、CIN Ⅲ+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阴道镜检查率之间获得较好的平衡;将HPV 58、31、33、52型纳入HPV 16/18型阳性的初筛分流指标,并联合细胞学检查或病毒载量检测的序贯二次筛查,可进一步提高筛查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癌筛查中宫颈癌筛查结果对提高当地妇女健康意识的重要意义。方法:研究时间区间为2021年4月-2021年8月,研究对象均为我区接两癌筛查妇女,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群体筛查和机会性筛查两种模式的人群特点、筛查阳性率、乳腺癌检出率、早期乳腺癌比例及筛查费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分别入组群体筛查和机会性筛查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表,并进行每年1次乳腺体检及乳腺超声检查,共完成3轮筛查,采用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人群的特点及筛查结果。结果共入组受试者20 080人。群体筛查组完成3轮筛查的人数分别为9 434人(100%)、8 111人(85.98%)和3 940人(41.76%);机会性筛查组分别为10 646人(100%)、6 209人(58.32%)和2 988人(28.07%)。机会性筛查组中产后哺乳时间<3个月(1 275/9 796比1 061/8 860,χ²=4.597,P=0.032)、未生育(850/10 646比574/9 434,χ²=27.400,P<0.01)、有流产史(6 384/10 646比5 062/9 434,χ²=81.232,P<0.01)、绝经后(2 776/10 646比2 217/9 434,χ²=17.757,P<0.01)、口服避孕药>6个月(171/10 646比77/9 434,χ²=25.593,P<0.01)及一级亲属乳腺癌阳性家族史(464/10 646比236/9 434,χ²=51.257,P<0.01)比例高于群体筛查组。机会性筛查组筛查阳性率(514/10 646比128/9 434,χ²=194.736,P<0.01)、乳腺癌检出率(158/10 646比13/9 434,χ²=107.374,P<0.01)和活检阳性率(158/452比13/87,χ²=13.491,P<0.01)高于群体筛查组。群体筛查组早期乳腺癌(0期和Ⅰ期)比例高于机会性筛查组(10/12比66/141,χ²=5.902,P=0.015)。群体筛查组发现每1例乳腺癌的平均费用为215 038元,是机会性筛查组15 799元的13.6倍。机会性筛查组基层医院的活检阳性率低于大型医院(79/267比79/185,χ²=8.267,P=0.004),而群体筛查组两者无明显差异(6/37比7/50,χ²=0.082,P=0.774)。结论乳腺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具有受试者乳腺癌高危因素比例高、筛查阳性率高、乳腺癌检出率高、活检阳性率高、筛查费用低的特点。但是,机会性筛查的早期乳腺癌比例低于群体筛查,基层医院开展机会性筛查时活检阳性率较低。两种筛查模式各有优势,需要有机结合,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