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重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术的作用。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由同一医生收治的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59例,采用ACL+ALL重建或单纯ACL重建治疗。ACL+ALL重建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0.5±8.3)岁(范围15~48岁);左膝11例,右膝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9)个月(范围3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单纯ACL重建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2.2±9.7)岁(范围17~51岁);左膝14例,右膝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2,11)个月(范围10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例。术后随访1年,应用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侧-侧差值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估表和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轴移试验的结果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Lachman试验的结果分为阴性、1度松弛、2度松弛、3度松弛。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术后1年时ACL+ALL重建组Lachman试验阴性25例、1度松弛4例,单纯ACL重建组阴性24例、1度松弛6例(Z=-0.91,P=0.361);两组阳性率分别为13.8%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242)。ACL+ALL重建组术后KT-1000侧-侧差值为(1.9±1.3)mm,单纯ACL重建组为(2.2±1.3)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3)。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0级27例、Ⅰ级2例,单纯ACL重建组0级20例、Ⅰ级8例、Ⅱ级2例(Z=-0.66,P=0.507);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6.5%,小于单纯ACL重建组的33.3%(χ2=21.70,P<0.001)。ACL+ALL重建组IKDC主观功能评分为(92.4±5.6)分,单纯ACL重建组为(90.2±6.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76);ACL+ALL重建组Lysholm评分为(91.0±6.2)分,单纯ACL重建组为(89.1±5.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201)。结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采用ACL重建联合ALL重建手术较单纯行ACL重建术可改善术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但对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无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半月板后根部(later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LMPR)修复联合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治疗合并LMPR慢性撕脱损伤的ACL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LMPR慢性撕脱合并ACL撕裂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27.7±7.5)岁(范围17~45岁)。由同一术者施行胫骨隧道拉出式LMPR修复自体腘绳肌腱ACL解剖单束重建术,随访2年以上。根据二次关节镜下探查结果评估半月板愈合,根据Lysholm和Tegner评分评估膝关节主观功能,根据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和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客观稳定性,根据矢状面MRI上胫骨前移距离评估股骨-胫骨静态位置关系。以术前胫骨前移距离进行分组,前移至少6 mm者(前移阳性组)18例,前移小于6 mm者(前移阴性组)15例,比较术前及术后2年两组患者胫骨前移距离及其降低程度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7.5±4.0)个月(范围24~39个月)。LMPR完全愈合23例(70%)、部分愈合9例(27%)、不愈合1例(3%)。Lysholm评分由(60.4±13.6)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82.7±11.1)分、术后2年的(91.4±9.1)分(F=155.996,P<0.001);Tegner评分由3(2,5)分[M(P25,P75)]提高至术后1年的4(3,5)分、术后2年的6(4,6)分(χ2=47.791,P<0.001)。KT-1000侧侧差值由(9.1±3.3)mm降低至(2.0±1.7)mm(t=11.197,P<0.001);轴移试验由Ⅰ度10例、Ⅱ度20例、Ⅲ度3例改善至正常30例、Ⅰ度3例(U=5.161,P<0.001)。胫骨前移距离由(5.7±3.9)mm减少至(3.5±3.2)mm(t=3.530,P=0.001)。术后2年,前移阳性组的胫骨前移由(8.7±1.8)mm下降至(5.0±3.3)mm(t=4.765,P<0.001),前移阴性组的胫骨前移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0,P=0.695)。前移阳性组胫骨前移下降幅度为(3.7±3.3)mm,大于前移阴性组的(0.3±2.8)mm(t=3.115,P=0.004)。结论胫骨隧道拉出式LMPR修复联合ACL重建术治疗合并LMPR慢性撕脱损伤的ACL撕裂,术后2年半月板愈合率高;膝关节主观功能及客观稳定性提高,能够有效改善术前胫骨前移≥6 mm患者的股骨-胫骨静态位置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接触性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连续收治并随访2年以上的非接触性ACL损伤而行ACL初次重建的患者178例。随访2年内25例患者出现MRI证实的ACL移植物完全断裂或轴移试验阳性或KT-1000侧侧差值超过5 mm或MRI上静态胫骨前移超过5 mm判定为术后失效,纳入术后失效组;按照1∶2的比例匹配术后2年内未失效者50例,纳入术后未失效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侧分布、半月板损伤侧分布、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随访时间、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及胫骨前移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失效组的胫骨平台后倾角为17.21°±2.20°,大于术后未失效组的14.36°±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P<0.001);术后失效组的术前胫骨前移为(8.29±3.42)mm,大于术后未失效组的(4.09±3.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4,P<0.001)。两组性别、年龄、BMI、患侧分布、半月板损伤侧分布、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分度、随访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胫骨平台后倾角≥17°是ACL术后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2,P=0.002),胫骨前移≥6 mm是ACL术后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9.91,P=0.006);而性别、年龄、BMI、半月板是否损伤、轴移试验分度、KT-1000侧侧差值与术后失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17°和胫骨前移≥6 mm可增加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风险。
简介:说明:横行1.对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美誉称呼,两年发现了44颗新脉冲星。2.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虚拟人物,身材矮小,以铁棍为武器,以遁地术称雄诸神。3.作家赵树理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4.一种水中兵器,从舰艇、飞机上发射,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以爆炸。5.明朝李时珍撰写的医学著作。6.毛泽东对世界历史风云人物成吉思汗的赞颂与点评。7.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8.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小说集。9.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以动物的知识和纪录为主要内容,具有科普与休闲性质。10.小品演员,与赵本山合作《相亲》走红。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测试和实验等方法对李妮娜膝关节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15~32周进行了个性化康复性体能训练,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和参赛要求制定了两个大阶段的康复性体能训练目标,实施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康复性体能训练任务和训练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术后15~32周康复性体能训练,使李妮娜完全康复并重返训练场,并在赛季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术后33周,膝关节左、右侧最大屈伸力矩都有明显增长,伤侧膝关节屈伸最大力矩增长显著,屈伸最大力矩比值更趋于合理;术后37周,15项体能测试指标中11项达到伤前最好成绩,1项超过伤前最好成绩,3项接近伤前最好成绩,双腿对称度达到了98%,专项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达到了专项技术训练和比赛的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股骨直接纤维止点重建的有限元特征及近期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ACL股骨直接纤维止点双束重建的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0.5±4.6)岁(范围18~50岁)。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生完成自体腘绳肌腱股骨直接纤维止点双束ACL重建手术。通过术后有限元分析、术中Pivot shift试验及Lachman试验、手术前后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 Committee,IKDC)评分、Lyshlom评分、KT-2000侧侧差值、术后膝关节CT三维重建、膝关节MRI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移植物的状态及临床疗效。结果有限元分析中髌骨应力集中在髌尖区域,健侧最大值为(1.62±0.07)MPa、患侧最大值为(1.64±0.02)M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1.22);股骨滑车区域应力集中在上极,健侧最大值为(0.73±0.15)MPa、患侧最大值为(0.72±0.14)M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93)。重建后即刻Pivot shift试验均转为阴性,Lachman试验1例Ⅰ度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术后CT三维重建示股骨隧道位于ACL股骨止点直接纤维足印区,术后2年MRI矢状面抑脂像示ACL双束呈均匀低信号、连续性及走行良好。Lysholm评分由术前(56.5±3.6)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61.9±3.2)分、术后2年的(88.5±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4.72,P<0.001);IKDC评分由术前(48.3±2.8)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58.0±2.0)分、术后2年的(92.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256.66,P<0.001);KT-2000侧侧差值由术前(5.6±0.7)mm降低至术后3个月的(1.6±0.5)mm、术后2年的(1.5±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9.14,P<0.001)。结论ACL股骨直接纤维止点双束重建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力学环境,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