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由于临床营养理念的发展,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疗法已变成全球瞩目的热点。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人类对营养素在保持危重症病人内稳态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学作用的认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病人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医疗方案。传统的观点认为,营养支持可以帮助危重症患者缓解应激反应,通过提供外源性能量物质来保持机体稳态。然而,"营养治疗"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早期肠内营养、合理的宏量和微量营养素供给、精细的血糖调节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避免机体氧化损伤,并调节整体免疫系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危重症病患接受诊疗过程中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产生的应用效果。方式: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对我院重症科急危重症病患进行筛选,筛选的时间为2020年2月-2020年12月,筛选的人数为96例,采用随机法将96位病患分为两组,分别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对比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方式为常规肠外营养护理方式,研究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方式为肠内外营养护理方式,对两组病患的营养状况,以及病患接受诊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接受诊疗后研究组病患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比组病患,在接受诊疗过程中,研究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比组,两组病患之间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本次研究在统计学范畴内具有研究意义。结论:在急危重症病患接受诊疗过程中,给予病患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措施,病患的营养状况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也能够降低急危重症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建议在急危重症临床诊疗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在危急重症病人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78例患者是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护理方式分为单双数两组,每组患者39例,单数组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双数组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对患者的营养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天后,对组间的营养指标观察对比,双数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单数组(P<0.05),组间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双数组患者感染、腹泻及高血糖症均低于单数组(P<0.05)。结论 经过治疗后发现,肠内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的改善危急重症患者情况。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患有神经危重症的病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身体会长时间处于高耗能的状态,这导致患者对于营养的需求量增加,如营养支持供应不上则会导致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受损、体重下降,增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身体负荷,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是死亡。因此对于神经危重症病人来说,身体的营养状况成为了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持续关注的重点。如何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营养支持,成为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笔者从肠内营养的角度对其进行营养支持护理的探讨,通过肠内营养支持的适用时间、使用方法、护理注意事项等方面系统性地说明肠内营养对神经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危重症患者应用序贯肠内营养治疗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老年危重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1例。参照组行常规营养支持,实验组加用序贯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及胃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营养水平比较(P>0.05);干预后,实验组营养水平中PA、TF及ALB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胃肠道并发症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序贯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改善老年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胃肠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危重症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并发腹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30例我院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疗法且并发腹泻危重症患者研究,按照简单分样法分组,划分为对照组(n=15)、观察组(n=15),对照组予一般护理,基于此,观察组予综合护理,比较相关参数指标。结果:①临床指标:观察组腹泻消失、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P<0.05)。②健康知识掌握状况:观察组各项知识得分(腹泻基础知识、营养配方选择等)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医院在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接诊的66例危重症病人,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实行延期肠内营养干预,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将2组危重症病人的干预效果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血清蛋白(28.12±2.63)g/L、转铁蛋白(1.62±0.28)g/L、前清蛋白(0.18±0.02)g/Lg/L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谷丙转氨酶(45.96±11.56)U/L、谷草转氨酶(46.52±7.65)U/L、总胆红素(15.12±1.89)μmol/L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危重症患者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3月收治的9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营养支持时间后,对照组(46例)在进入医院ICU>2d展开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46例)在进入医院ICU<1d展开肠内营养支持;最终就两组危重症患者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危重症患者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8.70%)对比,观察组(6.52%)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院工作人员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在提升其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促进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康复。
简介:目的危重症患者早期常规营养支持的最佳方案仍不明确,设想肠外营养要优于肠内营养。方法对英国33个重症监护室新人院的成年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或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在入院后36小时内开始,持续不超过5天n主要结局指标是30天的死亡率n结果共纳入患者2400例进入研究,2388例(99.5%)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其中1191例采用肠外营养,1197例采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第30天时,肠外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3.1%(393/1188),肠内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4.2%(409/1195),肠外营养相对于肠内营养的相对危险度是0.97(95%CI:0.86.1.08,P=O.57)n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3.7%VS.6.2%,P=O.006)和降低呕吐发生率(8.4%VS.16.2%,P〈O.001)方面,肠外营养显著优于肠内营养。在治疗相关性感染性并发症(O.22VS.O.21,P=O.72)、90天累计死亡率(37.3%VS.39.1%,P=O.40)方面,以及其他14项次要结局指标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比无显著差异。热量摄入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大多数患者均未达到要求的能量摄入量。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第30天累计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肠外营养可以减少低血糖和呕吐的发生。
简介:摘要随着肠内外营养技术的发展,肠内外营养相关的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临床护士应掌握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