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MR多种成像技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的诊断作用。方法将5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将52例脊椎转移瘤致急性骨折患者纳入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MR多种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表现、骨髓对比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检查表现、骨髓对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统计意义较高。结论MR多种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

  • 标签: MR多种成像技术 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诊断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锥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C臂X光机监视下,用骨活检针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2-6ML.结果随访1-25个月,24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有效率100%。结论PVP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疗效好,操作简单,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成形 椎体 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VP(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PVP治疗,采用ODI(功能障碍指数)和VAS(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月的功能活动和疼痛情况,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月两组患者的后凸畸形Cobb角及体高度丢失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高度丢失(4.53±1.02)mm明显小于对照组(6.44±1.18)mm(P<0.05)。结论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折能够有效改善体高度丢失,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推广。

  • 标签: PVP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PKP 疼痛 椎体丢失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42例(67个)。所有42例(67个)均行后路球囊扩张成形术,其中46行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42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13个月。参考《JOA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疼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17例患者评为15分、8例患者评为14分、6例患者评为13分、2例患者评为12分。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能减少卧床时间、改善活动能力,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治疗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微创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疗效,得出结论成型术能缓解骨质疏松骨折引起的疼痛,恢复体高度,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型术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疼痛缓解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成形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邻近骨折、伤骨折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为病例搜集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压缩骨折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KP组22例和PVP组23例,分别行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经皮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度、伤锥前缘高度及其邻近骨折、伤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PKP组cobb角度小于PVP组,伤锥前缘高度高于PVP组(P<0.05)。两组邻近骨折、伤骨折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PVP相比,PKP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压缩骨折,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伤椎再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皮成形术在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 62 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患者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间入院,而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 31 例。干预组患者予以经皮成型术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高度、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体高度平均为( 24.7±0.8 ) mm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 26.4±5.9 ) ml ,术后疼痛评分为( 34.6±5.9 )分,与常规组比较 P < 0.05 ,干预组与常规组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 96.8% 、 83.9% , P < 0.05 。 结论 :经皮成型术在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获得随访患者30例,共45节手术,均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病历,手术定位时间平均约5min,一次穿刺成功为43节,一次成功率95.56%,骨水泥填入平均注射量4.2ml,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平均8.9±0.7分别降至术后24小时的2.3±0.5分、术后1周的2.0±0.4f分及术后3月的1.8±0.5分(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改良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外侧
  • 简介: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WHO资料显示,本病是人类的第六大常见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本病的患病率正日益上升。积极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近年来已得到了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等的高度重视。1993年WHO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系统性代谢性骨病。2001年的NIH会议引入了骨质量的概念,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受损,骨折危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的综合特性。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WHO资料 骨折危险性 老年性疾病 代谢性骨病 常见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术后近期手术骨折相关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已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8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显示,分为手术骨折组(A组,共24例),无再发骨折组(B组,共164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骨密度、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上下终板间距离、术后佩戴支具的时间、术后是否规范化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等相关因素,探讨导致术后手术骨折的原因。结果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佩戴支具时间等因素在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较B组差,术后6个月A、B两组骨密度T值分别为(-2.46±0.700)、(-2.21±0.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分别为(-2.37±0.896)、(-1.92±0.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体内骨水泥弥散形态分为团块状与海绵状,其中A、B两组团块状分布分别为15例、58例,海绵状分布分别为9例、10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0,P〈0.05)。术后3d复查测量A、B两组骨水泥上缘距上终板距离分别为(3.38±0.744)mm、(1.98±0.707)mm,骨水泥下缘距下终板距离分别为(3.13±0.835)mm、(1.82±0.47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术后近期手术骨折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共同引起的,其中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上下终板间距离以及骨密度是导致手术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再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PKP术后再发骨折23例(29)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行保守治疗,13例再次行PKP术治疗,进行两种治疗方法的疼痛评分(VAS)和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结果骨质疏松骨折行PKP术后再发骨折以初次为多PKP术的邻椎骨折较多,在短期内(6月内)再次发生概率较大,为82.61%。与治疗前比较,再发骨折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骨折行PKP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1周、3月时VAS评分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骨折行PKP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1周、3月时有效率分别为69.23%、84.62%,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月时的VAS评分和有效率相互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行成形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短期及长期疗效,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经皮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再发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成形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入院的50例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成形术治疗,用常规保守治疗形成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成形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使用闭合复位后成型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借助手术床使患者压缩性骨折处于过伸状态,实现闭合复位效果,之后使用经皮穿刺行成型术和手术前后的X线对后凸畸形角度和压缩率高度情况加以测量,了解患者高度恢复率和畸形矫正率情况。结果结合数据分析得知,患者手术前后体高度和恢复率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使用闭合复位成型术可帮助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恢复体高度,且效果更好。

  • 标签: 闭合复位 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后路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中1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射,8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单个注射骨水泥量为4-6mL,通过患者术前、术后X片所示体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注射成功,24例患者术后经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体高度得到改善,后凸畸形改善不明显,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改善。结论经皮后路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有效、安全的方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 标签: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疗效及操作要点。方法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对18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20个),在C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经椎弓根PMMA注入成形术。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结果所有病人腰痛症状术后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期间症状缓解或者消失.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经皮穿刺经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有效缓解疼痛。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甲基丙烯酸甲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