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判断标准的一个条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但其体现椎体骨折自身病理改变特点的价值很少得到体现。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不同时期的骨密度范围及病理学特征,验证骨密度变化与病理特点的一致性。方法:对45例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按年龄进行分组,术前均行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T值)检测,同时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之后给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常规行活组织取出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前骨密度测定可见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病理学表现:骨小梁随骨密度的丢失而变细、稀疏、数量减少,同时骨小梁之间间隔增宽,排列随着压缩程度的不同呈不规则或断裂、紊乱、甚至出现坏死,周围可见纤维增生,后期有反应性新生骨的形成。骨密度下降的趋势与骨折病理表现的过程有一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骨质破坏分期是一个渐进性的病理发展过程,而骨密度的下降可反映椎体的压缩破坏程度。
简介:摘要 :目的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仔细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的实际疗效。方法本文随机选择了 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为 PVP组和 PKP组,每组各 40例患者。并就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 Cobb角以及疼痛 VAS评分进行详细比较。结果并对患者进行了长达 5-18个月随访。在 Cobb角恢复程度、手术时间以及骨水泥注入量方面, PKP组远高于 PVP组,且 P< 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相对于手术之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P< 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 P> 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相对于 PVP组,骨水泥渗漏率 PKP明显偏低,且 P> 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这两种治疗方式都能快速稳定椎体骨折,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相对于 PKP手术, PVP手术时间更短,且骨水泥用量相对较少,而在恢复椎体 Cobb角, PKP手术优势较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守治疗伴有真空裂隙征 ( intravertebral vacuumcleft, IVC)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 2013年 1月 -2016年 11月在我院采用保守治疗的 117例单椎体 OVCF患者(其中伴有 IVC椎体患者 23例)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实施护理、腰背肌功能锻炼,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 1个月后以视觉模拟评分 (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评估患者的疼痛的程,以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评估患者活动功能受限程度。结果:伴有 IVC椎体患者 VAS评分、 ODI指数均高于不伴有 IVC椎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伴有 IVC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于不伴有 IVC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改良长蛇灸器灸法结合常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从而为临床治疗制定出治疗骨质疏松锥体压缩骨折的最优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临床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良长蛇灸器艾灸督脉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对比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0.5个月、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abilityindex,ODI)。以及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疗效差距。结果:西药结合改良长蛇灸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能快速减轻患者疼痛指数,也能较快得促进骨折部位愈合,恢复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较单纯服用西药而言,疗效由于对照组。结论: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联合改良长蛇灸器艾灸督脉治疗能够促进腰椎骨折状况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此治疗方案疗效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为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收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对治疗前后的评分显著差于观察组的评分,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高度与后凸 Cobb 角均无差异( P>0.05 );治疗结束后,两组脊柱骨折患者椎体高度与后凸 Cobb 角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出现恶化,而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恢复效果显著好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后凸 Cobb 角与椎体高度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支撑畸形和塌陷骨质,可以强化术后脊柱的硬度,更好的改善健康状态和伤残指数,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0例。观察组通过PKP治疗,对照组给予PV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SF-36评分系统和伤椎高度、凸畸形X线片测量情况。结果手术前后,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椎体高度恢复和椎体后凸角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PVP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均能有效改善骨折疼痛,但PKP矫正椎体高度、凸畸形效果更加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24例(32椎体),通过X线片及CT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分析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月,手术时间每个节段平均(23±6)min,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3.2±0.6)ml,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7.8±1.2,术后3.2±1.0(p<0.001)。术后CT及X线片见骨水泥在椎体内双侧均匀分布,3节椎体发生椎间盘外漏,2节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单侧椎体成形术,痛疼缓解率高,减少了一次操作,节省医药费用,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X线对患者及医生的辐射量。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就诊于临汾市尧都区人民医院的94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47 例。研究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对比2 组疼痛程度、Cobb 角、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功能障碍程度。结果2 组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 角更低,椎体中线及前缘高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受损椎体高度和Cobb 角,缓解功能障碍,促进病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6例)与常规组(46例)。试验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2~80(67.25±8.25)岁,常规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53~83(68.14±8.36)岁。常规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试验组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优良率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1,P=0.021),且试验组的优良率[86.96%(40/46)]高于常规组[67.39%(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8,P=0.025)。术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25.25±3.14)分比(20.25±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4,P<0.001)。术后3个月内,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10/46),试验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χ2=4.389,P=0.036)。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提高患者的康复优良率,减轻腰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7例OVCF行椎体强化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138例;年龄58~88岁[(73.1±6.9)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血管渗漏分为血管渗漏组(39例)和无血管渗漏组(178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伤椎解剖位置、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相关性,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相关(P<0.05);性别、年龄、骨密度、伤椎解剖位置、手术入路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内裂隙征(OR=7.00,95%CI 1.57~31.30,P<0.05)、椎基静脉孔(OR=7.52,95%CI 1.94~29.16,P<0.01)、PVP(OR=10.98,95%CI 2.51~47.94,P<0.01)、骨水泥稀薄期注入(OR=5.91,95%CI 1.45~24.15,P<0.05)、骨水泥注射量大(OR=3.60,95%CI 1.70~7.65,P<0.01)、骨水泥边缘区注射(OR=24.80,95%CI 5.28~116.37,P<0.01)与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显著相关。结论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PVP,以及骨水泥稀薄期注入、注射量大、边缘区注射是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9年7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PVP治疗的102例(145椎)OVCF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比手术前后X线检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后凸角,并统计手术有效率。结果VAS评分由术前的(6.69±1.14)分将至术后3 d的(2.25±0.84)分,ODI由术前的(65.96±8.36)分降至术后的( 28.6±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或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与术后3 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或末次随访)的OD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后凸角亦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患者术后完全缓解95例(93.14%),部分缓解5例(4.90%),总有效率为98.04%(100/102)。结论PVP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OVCF安全有效。
简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见疾患,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和卧床休息。但长期卧床易导致骨质疏松性程度加重及并发症出现,手术治疗因骨质疏松原因复位固定效果较差.易出现手术并发症。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不仅具有快速止痛和稳定脊柱的作用,还可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笔者应用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