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臂X光机监控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35例。本研究共治疗41个椎体,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评价。结果35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其中24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立即消失,11例患者疼痛部分缓解;8例当日离床,27例次日离床,35例患者均于5d内出院。术后X线片示伤椎内骨水泥均匀分布,无渗漏。术后3个月复查,疼痛无复发,X线片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明显的微创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治疗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老年骨折疏松椎体骨折骨不连病人66例,72个椎体。结果术中、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发生。发生椎间隙渗漏3个椎体(考虑患椎有终板损伤),椎弓根渗漏1个椎体,无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无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体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体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椎体的后凸角度变化不大,6个椎体后凸角度有10°左右的减少。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腰背肌力量明显增大,有7例患者仍感有腰背痛,但服用止痛药有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法,由术前的(8.8±1.8)分下降为术后的(2.5±0.81)分(P〈0.01),采用剔除性功能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由术前的(41.6±27.1)分下降为术后的(16.8±6.2)分(P〈0.05);经6~36个月随访(平均17.2个月)无一例疼痛术后复发,椎体高度经X线片检查术后无改变,患椎内骨水泥弥散良好。结论PVP术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49例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他们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术前、术后一天、末次随访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疼痛程度分别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术前、术后一天、末次随访通过X线侧位片对椎体后凸角和伤椎高度进行测量,并对术后一天和末次随访的凸角矫正率和椎体高度回复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15例患者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患者出现神经脊髓症状不明显;末次随访及术后一天ODI及VAS评分比术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椎体后凸角逐渐减小,伤椎高度逐渐上升,变化幅度明显(p<0.05));椎体后凸角及伤椎高度丢失不明显(p>0.05),末次随访和术后一天的后凸角矫正率和高度恢复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对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应用,效果较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护理与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 2 0 21 年 6 月至 2 0 21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40 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水平。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健康问卷(SF-3 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实施康复锻炼干预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实验组(27例: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胸腰椎功能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躯体疼痛感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CT引导单侧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2020年我院收治的20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均接受CT引导单侧椎体成形术。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显示,20例患者的疼痛感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功能恢复良好(P<0.05)。 结论 受人口老龄化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不断上升。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患者出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并引起疼痛,影响患者生活。对老年患者采用CT引导单侧椎体成形术,可以恢复椎体高度和稳定性,缓解患者的疼痛。此手术方案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治疗时选择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的价值。方法:2023年2月~2024年2月,取我院胸腰椎OVCF患者106例,随机分组,各组均53例,分别将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PCVP给予对照组、观察组,组间价值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相关指标、ODI、VAS评分、观察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胸腰椎OVCF治疗时选择PCVP取得了显著效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两种治疗方法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分析风险情况。方法:实验选取了我市某三甲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n=40)与实验组(n=40)。常规组采取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实验组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几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夹层椎体发生骨折风险较小,传统PVP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因此,PKP治疗该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 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微创脊柱外科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在研究中,研究组的患者接受了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接受了传统的保守治疗。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肌肉力量恢复时间,椎体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两组的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显著缩短骨折的恢复时间,缩短下床时间,让患者并早日康复。同时,它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体及髋部脆性骨折的老年病人展开探究,分析引发骨折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从本院骨科随机抽选428位符合要求的病人对象,将他们按照骨折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椎体骨折组的病人共计252位,髋部骨折组的病人共计174位通过自制调查表收集病人的相关信息,之后利用回顾性方式对病人的基本信息、致病因素等进行针对性分析,致力于探寻影响老年病人椎体及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对于患有脆性骨折的老年病人而言,年龄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椎体骨折组与髋部骨折组相比,前者骨量流失更为明显,并且其发生再次骨折的概率也要高于髋部骨折组。结论:在为患有脆性骨折的老年病人提供护理时,需要针对可干预的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免出现再次骨折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后不愈合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80例行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将治疗后患者愈合情况分成愈合组与不愈合组,收集统计两组患者资料,分析骨折不愈合危险因素。结果:不愈合组患者年龄高于愈合组患者年龄,P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3例患者,男5例,女8例,年龄57岁~92岁,平均72岁,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病变部位:胸椎6处,腰椎9处,在DSA监测下对15个椎体行PVP,术后行CT检查.随访4个月~36个月(平均16.5个月).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术后48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均未出现肺栓塞、骨髓泥渗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住院1d~4d(平均1.5d).结论PVP为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缓解疼痛症状和控制并发症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简介:背景: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见,但缺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使得治疗后再骨折问题逐渐显现。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减少再骨折发生率方面的疗效,分析抗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性。方法:纳入8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51例,通过门诊或住院随访复查胸/腰椎X射线片及骨密度值,对比两组在随访不同时间的脊柱稳定性、骨密度值及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7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6-39个月,平均26.73个月,治疗组、对照组在脊柱稳定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照组椎体骨小梁稀少;(2)骨密度值:两组治疗后12,24,36个月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再骨折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治疗后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减少再骨折发生率,近、中期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PKP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山东省莱钢医院骨科治疗的69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单球囊单侧入路组、单球囊双侧入路组三组、双球囊同时扩张组,每组23例,A组单球囊单侧入路,B组单球囊双侧入路,C组双球囊同时扩张,患者一般资料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记录A、B、C组内所有入选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的注入量、X线透视次数和手术前后的痛疼视觉模拟评分(VAS)、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及患者SF-36量表的评分。结果69例患者术后1天、6个月的各项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时间的三组患者VAS评分、患者Cobb角、ODI指数、以及SF-36量表评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单球囊单侧入路的VAS改善率及疗效分别平均为(68.2±12.5)%、92.8%。单球囊双侧入路分别为(68.9±11.3)%、93.5%。双球囊双侧入路分别为(69.1±10.9)%、93.2%。三组的VAS改善率和三组患者的VAS有效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后凸畸形角度、活动性功能障碍指数、患者疼痛的环节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效果相当,单球囊单侧入路组具有手术时间短,透射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该种PKP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但具体到每位患者因为实际情况的不同,手术方案的选择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治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