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用于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实施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以及肺炎支原体-IgM两种方法检测,对比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组检出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组(P<0.05);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组中3~5岁组患儿支原体肺炎阳性率最高。结论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用于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理想,可作为早期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拭子核酸检测方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至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454例(男210例、女244例)肺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入院当天或第2天采集患儿的咽拭子和静脉血,分别采用DNA荧光定量扩增、RNA恒温扩增、MP培养和MP-IgM进行MP病原检测,以MP培养阳性或其余3项检测中2项阳性为MP感染诊断标准并进行二次检测,筛选出MP感染患儿于出院前再次采集咽拭子,采用DNA荧光定量扩增、RNA恒温扩增、MP培养3种方法再次进行MP病原学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随病情变化的检出率及MP菌量变化,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454例住院肺炎患儿采用DNA荧光定量扩增、RNA恒温扩增、MP培养和MP-IgM的检出率分别为43.6%(198/454)、43.2%(196/454)、40.0%(180/454)、30.6%(139/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P<0.05)。DNA荧光定量扩增和RNA恒温扩增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900),较MP-IgM及MP培养高。以MP培养阳性或其余3项检测中2项阳性为MP感染诊断标准,筛选出MP感染患儿209例。209例MP感染患儿在出院前的第2次MP检验中,MP培养阳性率67.5%(141/209),39.4%(13/33)由阴性转为阳性,27.3%(48/176)由阳性转为阴性。RNA恒温扩增阳性率82.3%(172/209),16.2%(31/191)由阳性转为阴性,66.7%(12/18)由阴性转为阳性。DNA荧光定量扩增阳性率67.0%(140/209),52.9%(18/34)由阴性转为阳性,30.3%(53/175)由阳性转为阴性。DNA荧光定量扩增阳性检测标本中,141例(67.5%)二次检测菌量减少,68例(32.5%)菌量增加。4种方法在非重症组和重症组患儿中的检出率相近,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二次检测中,重症组转阳比例仅有RNA恒温扩增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比5例,P=0.038)。结论咽拭子核酸检测方法在儿童MP感染急性期病原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应用价值,DNA荧光定量扩增、RNA恒温扩增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较MP-IgM检测更具优势。急性期重复检测有助于检出第一次检测结果为阴性的MP感染患儿。急性期部分患儿经抗感染治疗后MP菌量未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为日后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600例肺炎患儿,通过咽拭子采集分泌物,对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评价对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对小儿肺炎临床诊治的价值。结果在600例肺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者为127例,阳性率为127(21.16%),且在此次研究中发现,肺炎支原体对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低。结论对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能够更好的了解小儿肺炎疾病,咽拭子培养肺炎支原体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利于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有效的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咽拭子核酸检测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疑似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咽拭子核酸检测,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肺炎支原体血清MP-IgM抗体定量分析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阳性检出率。结果:荧光定量PCR法及肺炎支原体血清MP-IgM抗体定量分析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血清MP-IgM抗体定量分析法(P<0.05)。结论: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咽拭子核酸检测中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相比于肺炎支原体血清MP-IgM抗体定量分析法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操作简单,更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咽拭子快速培养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18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及MP-IgM检测,分析患儿MP感染不同年龄和病程的分布情况,比较咽拭子快速培养和MP-IgM检测的阳性率。结果MP-IgM检测、咽拭子快速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25.0%和22.8%(P>0.05)。患儿MP感染不同年龄的MP-IgM检测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年龄≤1岁和2-6岁的咽拭子快速培养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病程≤7d患儿咽拭子快速培养阳性率高(P<0.05),病程>7d患儿MP-IgM检测阳性率高(P<0.05)。结论咽拭子快速培养的操作简便、安全性可靠,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在老年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疑诊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和MP-IgM检测并观察临床结果。结果116例疑诊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确诊31例,男16例,女15例;咽拭子培养阳性47(40.52%)例,第一次MP-IgM检测阳性13(11.21%)例,第二次MP-IgM检测阳性17(14.66%)例。咽拭子培养阳性有27例和确诊病例一直,符合率为87.1%,第一次MP-IgM检测阳性有13例和确诊病例一致,符合率为41.9%,咽拭子培养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早期诊断率比MP-IgM检测高45.2%。结论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在老年呼吸道感染中中的早期诊断率明显优于MP-IgM检测,对肺炎支原体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法在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39例,将其分为病程≤7d组及﹥7d组,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方法的阳性率。结果≤7d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P<0.05;﹥7d组中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拭子快速培养法对病程一周内的早期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MP-IgM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MP)-DNA载量检测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确诊为难治性MPP的98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取肺泡灌洗液,对灌洗液中MP-DNA进行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高载量组(>106/ml,28例),中载量组(103~106/ml,54例),低载量组(≤103/ml,16例)。比较不同载量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纤维支气管镜的镜下表现。结果高载量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较中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载量组患儿镜下见结节样突起及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开口炎性狭窄及黏液栓堵塞的比例分别为35.7%、32.1%、64.3%,明显多于中载量组(13.0%、5.6%、38.9%)和低载量组(0、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载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的比例分别为100%和60.7%,明显高于中载量组(61.1%、27.8%)和低载量组(25.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低载量组和中载量组相比,高载量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更长,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热退时间也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难治性MPP患儿其MP-DNA载量的高低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高载量组患儿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局部载量的高低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更好地预测疾病的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MPP患儿的感染情况,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儿科病房收治的9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观察组)和10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WBC,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RP、IgG、IgA、IgM,分析97例MPP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结果97例MPP患儿中男童46人,占47.4%,女童51人,占52.6%。以学龄前4-6岁组人数最多。四季无明显差异(P>0.05),以冬春患儿人数相对较多。WBC、CRP、IgG、IgA、Ig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冬春感染几率相对较大,好发于学龄前儿童,检测WBC、CRP、IgG、IgA、IgM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半年内(即2023年1月-2023.6月)医治的80例小儿患者(均被诊断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且视为观察组),在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段内前来我院开展健康体检者(80例,视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研究分析其临床检验结果与应用价值。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检测结果指标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均处于较高水平之中(P<0.05)。结论:将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使用于临床疾病检测过程中,有利于明显增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疾病的临床阳性检出概率,存在积极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给予较高有效性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可广泛将其普及于临床诊断与检测环节之中。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血清检测展开分析,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我院收治的20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开展血清MP抗体以及血清酶的检测,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清检测结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MP抗体阳性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检测普遍为阳性结果,同时患儿的血清AST、ALT、CK-MB水平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患儿,临床中可利用血清检测技术开展小儿支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