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心衰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服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在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分别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治疗前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中脑钠肽及心房钠尿肽等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观察福辛普利、螺内酯及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福辛普利作为治疗期间服用的固定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服药基础上联合螺内酯及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生命体征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2组各项生命体征数值均改善,观察组心率、心搏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福辛普利、螺内酯及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后左心室心肌功能改变特点,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AVR的重度AS患者40例(重度AS组)和健康志愿者40名(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测量,重度AS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测量,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及三维应变(3D-strai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常规超声参数、三维应变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常规超声参数、三维应变参数,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IVSD、LVPWD均增大,GLS、GRS、3D-strain均降低,GCS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24、11.298、10.221、-6.237、-5.674、-6.584,P均〈0.001),而LVEDD、LVESD、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后1周LVEF、GLS、GCS、GAS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5、-2.093、-2.034、-3.152,P均〈0.05或0.01),而LVEDD、LVESD、IVSD、LVPWD、GRS、3D-stra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AS组患者术后3个月GLS、GRS、3D-strain均升高,GCS、IVSD、LVPWD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46、-4.923、-4.388、-3.988、4.794、4.211,P均〈0.05或0.01),而LVEDD、LVESD、LVEF、GRS、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1例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慢性心衰标准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水平、Lee氏心衰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显著上升,LVEDD、LVESD、BNP、hs-CRP、NYHA分级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LVEF大于对照组,LVEDD、LVESD、BNP、hs-CRP、NYHA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抗慢性心衰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得到射波刀(CyberKnife)各准直器的输出因子,对比分析各方法的结果,从而得到准确的输出因子。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半导体探测器测量(PTW60017、PTW60016)、电离室探测器测量(PTW31010)和热释光探测器测量(?1.5mm、离散度1%)等方法,在相同的参考条件下,源轴距800mm以及深度15mm(SAD=800mm,Depth=15mm),得到相应的输出因子。结果:在射野较大(≥25mm)时,各种方法的输出因子差异不大,但是在射野较小(≤20mm)时,各方法之间的差异较大,尤其是在最小射野(5mm)的情况下,热释光探测器测量以及蒙特卡罗模拟结果略低于半导体探测器测量,最大误差分别为13%和7%,而电离室探测器测量误差高达37%。结论:输出因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而半导体探测器相对于其他探测器,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便于在临床应用中展开,因此可采用半导体探测器测量和热释光探测器测量的方式测量射波刀系统的射野输出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人。两组均进行常规慢性心力衰竭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口服,规范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NYHA心功能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浓度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安全性评判。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得以改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优于对照组73%;同时,治疗组较之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值、NYHA心功能疗效、LVDd、BNP的改善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改善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治疗效果确切,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脾保留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 。方法: 择取 2014 年 12 月到 2016 年 12 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80 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按照治疗术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脾保留手术的 40 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给予脾切除手术的 40 例患者归入对照组。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0% ,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统计学有差异 ( P< 0.05) 。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为 5% ,对照组总并发症率为 25% ,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统计学有差异( P < 0.05 )。 结论: 脾保留术不仅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更是较少发生,更适合临床选用。
简介:摘要目的放射性肠炎是腹腔、盆腔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应用60Co超高压X线外照射Ra等内照射,在5周内照射量超5000rad时,约8%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据国外报道,严重的肠道放射性损伤的死亡率为22%,国内据估计放射性肠炎的死亡率为15%一37%。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也逐年增多,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使中药在放射性肠炎治疗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预后生存质量。方法参阅近年相关研究文献,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中药保留灌肠加中药内服、联合艾灸、微波治疗、穴位贴敷、心理干预,中西药结合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更优。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有显著疗效,且中药灌肠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放射性肠炎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副作用少,为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有效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降钙元素(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评估冠心病并心衰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冠心病并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和32例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为探究对象。志愿者划分为参照组,冠心病并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划分为实验组。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的血PCT和CRP水平以及实验组治疗前后血PCT和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血PCT和CRP水平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PCT和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PCT联合CRP能够对冠心病并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起到准确评估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8月MIBC病例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保留膀胱组42例,根治性膀胱切除组30例。保留膀胱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结合放化疗。通过门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随访患者56例,随访率78%。患者随访12~92个月,平均随访4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期间,死于膀胱癌者34例,保留膀胱组21例(50%),根治性膀胱切除组13例(43%)。术后1、2、3、4、5年生存率保留膀胱组分别为88.1%、83.3%、61.9%、57.1%、47.6%,根治性膀胱切除组分别为86.7%、80.0%、66.7%、63.6%、5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BC采取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可达到与根治性膀胱切除相似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