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嘱患者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同时行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1)上述50名患者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均为单肢病变,其中左侧24例,占48.0%,右肢26例,占52.0%,上述患者的血栓类型主要为单纯肌间静脉丛血栓、肌间静脉丛血栓合并胫腓静脉血栓,其例数分别为32例和18例;上述血栓患者中新鲜血栓21例,陈旧性血栓29例。(2)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分析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主要超声表现为管腔明显扩张,走行迂曲,管腔内可见无回声或低回声带,横断面肌肉间呈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回声,长轴切面主要呈树枝状的低回声带,当把探头加压后不能压闭或部分压闭,陈旧性的血栓一般表现为中等回声,管腔可见明显的增粗,当管腔被压瘪后,血流内的信号明显变弱。结论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的探测血管形态、血流形态、性质、血液特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110例作为资料进行研究,采用溶栓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分析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结果11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102例,准确率92.73%,治疗7d后完全再通76例,治疗1个月后完全再通98例,治疗3个月后完全再通103例,且部分患者演变为陈旧性血栓。结论针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准确率较高,可明确疾病特征,为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且通过动态检查判断临床治疗效果,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并发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开展治疗的措施。方法:于2019年7月20日,对我院收治的1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开展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患者实施抗凝、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趋向于正常且机体状况较为稳定,患者情绪状况有较好的稳定情况,治疗开展中没有出血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肝肾功能均无出现异常情况。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开展有效的治疗干预,可以保证患者机体的稳定性,预防病情状况的加重,改善其身心状况。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苏州市中医医院161例髋部骨折合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13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单纯抗凝治疗,28例腘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1例髂静脉狭窄患者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另1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导管接触性溶栓术(CDT)。全部患者均介入治疗成功,无并发症。本研究显示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可以进一步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情况,对术者制定下一步诊疗计划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济南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及滕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7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的单因素,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性别、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小腿肌肉间静脉血栓(MCVT)的诊断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出现疑似MCVT的患者共64人被列为研究对象。关节置换术后3至5天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从多个方向和角度检查小腿的双侧肌间静脉。下肢静脉造影被认为是分析的金标准,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多排螺旋CT、MRI和手术探查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在64名疑似患者中,根据下肢静脉造影的结果,60例(93.75%)确认为MCV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敏感性为95.00%,特异性为50.00%,准确性为92.19%,阳性预测值为96.61%,而阴性预测值为40.00%。卡帕检验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造影之间有相当的一致性(卡帕值0.403,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MCVT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诊断功效,其特点是敏感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高。因此,它可以作为指导临床治疗决策的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muscularcalfveinthrombosisMCVT)的下肢骨折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前抗凝方案。方法对2009年7月到2014年10月间因下肢骨折入院,术前合并MCVT,经抗凝治疗并成功实施手术的23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9-74岁,平均46岁,男147,女85例。根据术前抗凝方案不同分组。A组低分子量肝素钙(LowmolecularheparincalciumLMHC)5000I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抗凝1周左右行手术治疗。B组LMHC5000I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抗凝2周左右行手术治疗。C组LMHC5000IU,皮下注射,每日两次,抗凝2周左右行手术治疗。术后检测肌间静脉血栓脱落,血栓近端扩展及症状性肺栓塞(pulmonaryemboliPE)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A组91例,B组69例,C组72例。术后肌间静脉血栓脱落率分别为4.39%,1.45%,4.17%。血栓近端扩展分别为3.29%,2.89%,1.39%。症状性PE分别为2.19%,1.45%,2.28%。行χ2检验示A、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合并MCVT的下肢骨折患者采用LMHC5000I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监测1周左右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抗凝方案。延长抗凝时间及加大抗凝药用量不能显著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