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例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患者血栓状况后,积极配合抗凝治疗给予护理干预,监测患者并发症及抗凝指标的变化,观察拔管成功率。结果本研究纳入12例肿瘤患者中,12例患者全部拔管成功,未出现断管、出血或者血栓脱落等情况的发生。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后,接受抗凝治疗期间,应该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下,密切观察凝血情况、血小板及D-二聚体变化,并实施相应的安全护理,确保拔管成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综和护理方式减少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使用日常防御,心理护理,体位干预,药物预防等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经临床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2例患者经入院深入治疗以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骨科疾病治疗中常见并发症状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减少此病发生率,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isolated cortical vein thrombosis, I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2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ICVT患者,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例ICVT患者,男性和女性各3例,平均发病年龄3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的癫痫发作(5/6,83.3%)、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6,50.0%)和头痛(3/6,50.0%)。在影像学检查中,ICVT的直接征象为斑点征和条索征,间接征象为脑叶出血、梗死或水肿。结论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头痛是ICVT的常见表现,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in thrombosis, D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影像学确诊的DCVT住院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11例DCVT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41.6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头痛(11/11,100%)、意识障碍(5/11,45.5%)和癫痫发作(4/11,36.4%)。11例患者均累及直窦,9例累及大脑大静脉,5例累及大脑内静脉,1例累及基底静脉。所有患者均合并其他静脉窦血栓,3例合并皮质浅静脉血栓形成。8例(72.3%)早期CT平扫(发病1周内)可显示大脑大静脉高密度点征或直窦条索征。头颅MRI显示90.9%(10/11)的患者出现脑实质损害,以丘脑受累(5/11,45.5%)最常见,其次为深部白质(4/11,36.4%)。1例患者接受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发病第6天死亡。其余10例接受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4个月至13年显示,4例遗留轻至中度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3分),6例恢复正常。结论头痛、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是DCVT的常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丘脑或深部白质受累时需警惕DCVT的可能。需重视早期CT平扫显示的高信号血栓点征和条索征。合并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DCVT患者急性期进展迅猛,转归较差。
简介: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大多是因为分娩、手术等应激引起血小板的反应性改变,酿成血液的高凝状态,加之卧床,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血液淤滞,激活凝血过程而形成血栓性静脉炎。本病来势较凶猛,常可留有后遗症或危及生命。经临床护理两例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由于诊断明确,护理得当,两例均痊愈出院。1严密观察病情,为诊断提供依据1.1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体温观察:产后静脉血栓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热、随着栓塞加重、毒素的吸收,患肢局部温度也可升高。并伴有下肢肿胀,当炎症得到控制后,体温才恢复正常。观察中要注意与奶胀及剖腹产术后体温反应机制相鉴别,注意产后体温及伴随的症状,及时向医生反映,以免贻误病情。1.2询问病史,尽早查出诱因:产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大多有原发病灶。两例病人中,一例为剖腹产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可能为手术前粗针头静脉穿剌造成了静脉壁的损伤,加之妊娠期血液的高凝状态,在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15例A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84h。手术前诊断6例,9例根据手术所见作出诊断。2例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300cm,4例行局部溶栓治疗。住院死亡4例,2例遗留短肠综合征。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和及时恰当的手术是改善AMVT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可能存在的高凝状态和与体征不符的腹痛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彩色多普勒、CT是敏感的检查方法。局部溶栓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有计划的再剖腹是最大程度地保留有生机肠管的必要步骤。电视腹腔镜技术在AMVT的诊断与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