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邻居张伯前几年从机关退下来后。最爱做的事就是搜集各种健康科普知识。然后在街口与其他老人下棋聊天时,顺便“开班授课”。一天,他正讲得来劲:“其实啊.我们这些六七十岁的老头子,血压(收缩)用不着140(毫米汞柱).控制在150(毫米汞柱)就行啦!太低反而容易出事……”

  • 标签: 收缩压 老人 毫米汞柱 科普知识
  • 简介:收缩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但舒张的上升直至50岁左右就结束了,此后就开始下降。因此,50岁以上的人收缩有普遍增高的趋势,但舒张增高的趋势几乎完全消失。50岁以上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开始上升。

  • 标签: 老年高血压患者 收缩压 心血管疾病 舒张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臂间收缩差(IASBPD)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并完成动脉硬化度测试的3 600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吸烟史、大量饮酒史、高血压史、2型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总肌肉、总脂肪、体脂率,计算体质指数;使用中科院动脉硬化度测试仪测量四肢同步血压、踝肱指数(ABI),计算IASBPD值。根据IASBPD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IASBPD<10 mmHg(1 mmHg=0.133 kPa)组和IASBPD≥10 mmHg组,比较两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ASBPD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IASBPD≥10 mmHg组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收缩、舒张、总肌肉、总脂肪、体脂率、高血压史比例、2型糖尿病史比例、冠心病史比例均高于IASBPD<10 mmHg组[(69.1±11.2)比(65.3±10.8)kg、(25.6±3.4)比(24.4±3.3)kg/m2、(91.3±11.3)比(87.8±10.6)cm、(98.5±10.4)比(96.5±9.8)cm、(139.7±20.0)比(129.7±17.6)mmHg、(80.3±11.6)比(76.7±10.1)mmHg、(47.5±9.1)比(45.3±8.8)kg、(19.4±7.0)比(17.6±6.4)kg、(27.9%±8.5%)比(26.8%±8.1%)、41.1%比29.3%、16.6%比11.7%、13.1%比7.3%](均P<0.05);ABI低于IASBPD<10 mmHg组[(1.15±0.11)比(1.20±0.09)](均P<0.001);两组身高、吸烟及大量饮酒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收缩、体重、ABI是IASBPD≥10 mmHg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收缩、体重与IASBPD≥10 mmHg呈正相关,ABI与IASBPD≥10 mmHg呈负相关。结论年龄增长、收缩升高、体重增加、ABI降低是IASBPD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体格检查 臂间收缩压差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双上肢收缩差异(IASBP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老年患者1542例,于病情平稳或相对平稳24h后行无创血压检测,根据IASBPD值将患者分为0~5mmHg组570例、6~15mmHg组834例、≥16mmHg组138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其他合并疾病、C-反应蛋白(CRP)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ASBPD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总体IASBPD为(8.5±5.4)mmHg,高血压患者与无高血压患者的IASBPD分别为(10.6±5.2)mmHg和(4.3±2.6)mmH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BMI及CRP水平、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降压药使用、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他合并疾病是影响IASBPD的相关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286,95%CI1.784~2.929)、BMI(OR=1.101,95%CI1.054~1.150)、高血压(OR=7.726,95%CI5.575~10.706)、糖尿病(OR=1.701,95%CI1.125~2.570)、高脂血症(OR=2.182,95%CI1.660~2.869)及CRP(OR=1.260,95%CI1.190~1.333)是影响IAS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IASBPD较大,高血压、女性、BMI、糖尿病、高脂血症、CRP是影响IASBPD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血压 危险因素 双上肢收缩压差异
  • 简介:水银血压计的使用寿命长达数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银产生的氧化汞和外界灰尘进入水银柱上端小孔易造成其部分阻塞,从而影响血压值的准确性。因此,有研究首次在《护理学导论、常用护理技术》一书中提出“水银柱上端小孔部分被阻塞,可造成测量的收缩偏低,而舒张偏高”,但未对此予以充分解释,令人费解。而且,当前国内外文献资料均显示,至今尚无研究人员对此进行过实验。为了证实水银柱上端小孔部分被阻塞对收缩和舒张的影响,笔者开展了实证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水银柱 舒张压 收缩压 阻塞 小孔 水银血压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收缩轨迹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54 888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相关资料,及其恶性肿瘤新发情况。利用研究对象3次健康体检的血压测量值,进行收缩轨迹分组。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恶性肿瘤发生率,并进行恶性肿瘤发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根据收缩轨迹将54 888人分为5组,其中低-稳定组14 326人,正常-稳定组25 630人,中-高组5 390人,高-中组6 438人,高-稳定组3 104人。在(4.95±0.53)年的随访期内,共新发恶性肿瘤1 070例。低-稳定组、正常-稳定组、中-高组、高-中组和高-稳定组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3%(177/14 326)、2.2%(491/25 360)、3.1%(147/5390)、2.7%(156/6 438)和3.8%(99/3 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后,收缩轨迹与恶性肿瘤发病有关,与低-稳定组相比,正常-稳定组、中-高组、高-中组、高-稳定组的HR分别为1.413、1.731、1.557和1.907(均P<0.001)。结论高收缩轨迹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肿瘤 血压 收缩压轨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收缩轨迹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54 888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相关资料,及其恶性肿瘤新发情况。利用研究对象3次健康体检的血压测量值,进行收缩轨迹分组。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恶性肿瘤发生率,并进行恶性肿瘤发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根据收缩轨迹将54 888人分为5组,其中低-稳定组14 326人,正常-稳定组25 630人,中-高组5 390人,高-中组6 438人,高-稳定组3 104人。在(4.95±0.53)年的随访期内,共新发恶性肿瘤1 070例。低-稳定组、正常-稳定组、中-高组、高-中组和高-稳定组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3%(177/14 326)、2.2%(491/25 360)、3.1%(147/5390)、2.7%(156/6 438)和3.8%(99/3 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后,收缩轨迹与恶性肿瘤发病有关,与低-稳定组相比,正常-稳定组、中-高组、高-中组、高-稳定组的HR分别为1.413、1.731、1.557和1.907(均P<0.001)。结论高收缩轨迹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肿瘤 血压 收缩压轨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个体化护理干预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收缩、舒张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收缩和舒张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各组患者收缩和舒张平均有明显下降,研究组收缩和舒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针对高血压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和舒张水平,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具备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收缩压 舒张压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试验中收缩恢复比(rSB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99例患者接受活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56例,冠脉造影阳性)、高血压病组(18例,冠脉造影阴性)和对照组(25例,冠脉造影阴性),对比分析rSBP和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高血压病组3minrSBP值[(0.94±0.09)、(0.80±0.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4±0.06),分别P〈0.01,〈0.05。rSBP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3%、76.7%、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7%、90.3%、94.2%。结论:斜率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83.3%,联合rSBP和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rSBP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指标之一,联合ST/HR

  • 标签: 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收缩水平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全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参加2006年7月—2017年12月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时心电图诊断为房颤或此前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住院诊断为房颤的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收缩等基线临床资料,根据其收缩水平分为收缩<120 mmHg(1 mmHg=0.133 kPa)组、120 mmHg≤收缩<140 mmHg组、收缩≥140 mmHg组。以首次确诊房颤时间为起点,对房颤患者进行死亡信息随访,通过社保系统获取死亡信息,由专业医务人员调取住院病历,并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疾病编码确定死因,至2018年12月随访结束。统计不同收缩水平组全因、心脑血管、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死亡累积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收缩水平组发生死亡的风险比。采用自然样条函数曲线判断房颤人群的收缩水平与其死亡的函数曲线类型。结果共纳入1 721例房颤患者,年龄为(67.0±9.0)岁,随访(6.3±3.8)人年,随访期间有544例房颤患者死亡,全因累积死亡发生率为31.61%。收缩<120 mmHg、120 mmHg≤收缩<140 mmHg、收缩≥140 mmHg组全因累积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6.13%、25.59%、36.96%,心脑血管疾病累积死亡发生率14.86%、11.87%、19.76%。收缩≥140 mmHg组全因、心脑血管疾病累积死亡发生率高于120 mmHg≤收缩<140 mm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20 mmHg≤收缩<140 mmHg组相比,收缩≥140 mmHg组全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HR值(95%CI)分别为1.47(1.20~1.79)、1.69(1.27~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120 mmHg组全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HR值(95%CI)分别为0.99(0.73~1.35)、1.24(0.82~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人群的收缩水平与其发生全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自然样条函数曲线呈“U”型,收缩水平大于或小于123 mmHg均增加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与收缩<120 mmHg和收缩≥140 mmHg组相比,120 mmHg≤收缩<140 mmHg水平的房颤人群发生全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最低。

  • 标签: 心房颤动 全因死亡 心血管疾病死亡 收缩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间收缩差(IASBPD)对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视野损害进展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3年8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9例(69眼),均行5次以上视野检查。根据Humphrey视野计的青光眼进展引导分析(GPA)结果分为视野进展组和视野无进展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多次双臂序贯血压测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患者34例(34眼),其中视野进展组15例(15眼),无进展组19例(19眼),2组的IASBPD分别为(10.6±9.0)mmHg(1 mmHg=0.133 kPa)、(5.3±2.8)mmHg,视野进展组较无进展组高5.26 mmHg(95%可信区间为0.14~10.37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P=0.045)。2组间脉压差、平均动脉压、舒张期眼灌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6、-1.118、-1.9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ASBPD≥10 mmHg是视野进展的一个危险因素(OR=20.310,P=0.022)。将患者分为IASBPD<10 mmHg组(26眼)和IASBPD≥10 mmHg组(8眼),2组的视野进展率分别为30.8%和87.5%,2组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展率分别为42.3%和8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30)。结论:IASBPD增大可能是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视野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原发性青光眼 眼压 视野 臂间收缩压差
  • 简介: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收缩变异性(SBPV)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记录2011年3月至5月期间50例MHD患者每次透析前的血压,计算透析前平均收缩及标准差,并以血压离散系数表示透析前SBPV。在此期间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行生化指标检测、心脏彩超检查。记录患者生存状况,随访5年至2016年5月31日。结果透析前收缩血压变异性为(8.5%±2.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BPV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舒张期左房内径(LAD)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透析前血肌酐(SCr)、甲状旁腺素(PTH)、碳酸钙剂量、活性维生素D剂量、平均舒张具有负相关关系(P〈0.05)。另外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糖尿病组、冠心病组及应用α受体阻滞剂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分别较对应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透析前SBPV作为因变量,将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冠心病、BMI、LAD、SCr在方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方程R2=0.630;随访5年,1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4.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透析前SBPV增高组病死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伴有冠心病、糖尿病、年龄增加、LAD增大、高BMI、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以及低浓度SCr是SBPV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前SBPV增加与MHD患者全因病死率增加有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压变异性 收缩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以及术前血压水平对AK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980例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行CABG的患者资料,其中男706例,女274例,平均(61.9±8.0)岁。依据AKIN标准诊断AKI,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AKI组,86例)和无急性肾损伤组(non-AKI组,894例),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同时按照术前平均收缩(SBP)水平分为低水平收缩组(LSP组,374例,平均收缩<120 mmHg,1 mmHg=0.133 kPa)、中水平收缩组(MSP组,481例,平均收缩120~140 mmHg)和高水平收缩组(HSP组,125例,平均收缩≥140 mmHg),作为分类协变量,应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AKI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AKI患病率8.7%(86/980)。与non-AKI组比较,AKI组术前SBP水平[(129.8±13.8)mmHg对(124.4±13.3)mmHg,P=0.000]、平均动脉压[(91.9±8.8)mmHg对(88.8±9.1)mmHg,P=0.004]和平均脉压差[(56.9±10.7)mmHg对(53.2±9.8)mmHg,P=0.001]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术前不同水平SBP(LSP、MSP和HSP)、高血压病史、体外循环、IABP的使用、二次开胸、术前应用利尿剂、术中输血和低肾小球滤过率是CABG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LSP组相比,HSP组发生CABG术后AKI的相对危险度为2.743(95%CI:1.595~4.715)。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HSP组AKI患病率显著高于LSP组(18.4%对8.1%,P=0.001),否认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术前血压水平对术后AKI发生无影响。结论术前SBP是CABG术后AKI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术前SBP控制在140 mmHg以下能显著减少CABG术后AKI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肾损伤 收缩压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价值及对患者收缩、舒张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麻醉科2022年开展的手术患者15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设计两组。对照组75例,行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观察组75例,行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分析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的血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插管前、插管后即刻的血压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血压波动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自主恢复、定向力恢复、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与异丙酚的麻醉效果好,术中患者血压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丙酚 静脉麻醉 麻醉效果 血压 术后恢复情况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镇肝熄风汤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90例高血压患者,源自医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所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规范化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纳入45例接受常规降压,后组纳入45例合用镇肝熄风汤。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血压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P<0.05);2组治疗后SBP、DBP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高血压病治疗中,应用镇肝熄风汤,可实现更为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取得确切疗效。

  • 标签: 镇肝熄风汤 高血压 临床效果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首日收缩升高危险因素,进而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采取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95例患者,记录患者术后首日收缩升高发生率,并对其相关因素开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95例患者中,术后首日收缩升高症状发生率为47.69%(93/195),患者收缩范围141~185 mmHg(1 mmHg=0.133 kPa),收缩(159.43±7.71)mmHg。患者为女性、术后咳嗽、导尿不适症、辅助化痰及疼痛均为胃癌患者术后首日收缩升高的危险因素,术后使用镇痛泵及切口减张缝合为收缩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首日收缩升高危险因素包括性别、术后咳嗽、导尿不适症、辅助化痰及疼痛等,且术后使用镇痛泵及切口减张缝合为保护因素;护理人员应通过开展有效的术前评估,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指导,采取有效的止咳及镇痛措施,避免收缩升高。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收缩压升高 危险因素 疼痛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气腹下有创动脉收缩变异度(systolic pressure variation, SPV)监测患者容量反应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50~70岁,BMI 19~25 kg/m2,ASA分级Ⅱ级。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建立人工气腹,3 min后行容量负荷试验,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7 ml/kg,输注时间15 min。记录气腹前(T0)、气腹后3 min (T1)、容量负荷试验后3 min (T2)、手术2 h (T3)的心率、MAP、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 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bility, SVV),并将有创动脉压更改标名后计算SPV。以容量负荷试验后SVI增加的百分比(∆SVI)将患者分为2组:容量反应阳性组(R组,29例,∆SVI≥10%),容量反应阴性组(N组,31例,∆SVI<10% )。绘制SPV和SVV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及95%CI,确定气腹下SPV和SVV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和诊断阈值。结果与T0比较,T1时两组患者心率、MAP、SVI、CO、CI升高(P<0.05),SPV、S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2时两组患者SPV、SVV降低(P<0.05),R组患者SVI、CO、CI升高(P<0.05);与T2比较,T3时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R组T0时SVI较低,SPV、SVV较高,T1时SPV、SVV较高,T2时SVI、CO、CI较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V和SVV的AUC及其95%CI分别为0.88 (0.77~0.98)及0.93 (0.87~1.00)。以SPV6.5%为临界值监测容量反应性,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7%和87.1%;以SVV10.5%为临界值监测容量反应性,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1%和80.6%。结论气腹下SPV可用于监测患者的容量变化。

  • 标签: 有创动脉收缩压变异度 每搏量变异度 气腹 容量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