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及其药敏检测情况。方法于本院2006年4月~2007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中选取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儿均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以及药敏试验。分析患儿病原微生物构成情况,并对比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药敏检测结果。结果①本研究173例患儿检验结果显示,沙门氏菌82例、占比47.40%,致病性大肠杆菌55例、占比31.79%,轮状病毒20例、占比11.56%,其他病原微生物16例、占比9.25%。②上述菌株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哌酮耐药性较高。结论沙门氏菌是引起儿童腹泻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原菌,并且耐药性较强,临床治疗中应选取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最大化改善患儿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及其药敏检测情况。方法:于本院 2006年 4月~ 2007年 4月期间内接收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中选取 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儿均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以及药敏试验。分析患儿病原微生物构成情况,并对比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药敏检测结果。结果:①本研究 173例患儿检验结果显示,沙门氏菌 82例、占比 47.40%,致病性大肠杆菌 55例、占比 31.79%,轮状病毒 20例、占比 11.56%,其他病原微生物 16例、占比 9.25%。②上述菌株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哌酮耐药性较高。结论:沙门氏菌是引起儿童腹泻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原菌,并且耐药性较强,临床治疗中应选取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最大化改善患儿预后。
简介:摘要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在疾病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承担着传染病的检测和诊断,还承担着预防和检测的任务。因此,只有不断提高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本文主要对中国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室内、室间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中国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简介:摘要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在疾病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承担着传染病的检测和诊断,还承担着预防和检测的任务。因此,只有不断提高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本文主要对中国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室内、室间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中国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中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方法 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行微生物检验的 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在微生物标本采集流程干预下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对比两组微生物标本检验合格率,分析微生物采集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高风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 P< 0.05);两组共 127份不合格标本检验,其中 25份为血标本、 37份为尿标本、 34份为痰标本、 31份为粪标本,微生物采集过程中影响其检验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方式不当,占比为 36.22%;标本量不足,占比为 25.98%;储存不当,占比为 22.04%;延误送检,占比为 11.81%。结论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式、标本采集量、存放方式以及送检流程对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有直接影响,临床上应加强对微生物标本采集环节的重视程度,持续推进标准化采集流程。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国家重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发生于医学院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而使得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内容被置于了较为显著的位置。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常用到青霉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药物来治疗身体疾病,而这些药物其实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出来的。在药物研发与制造领域,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极大促进了现代药品制造工业的发展。经过长期的研究,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药物研发与制造工艺,许多环节也都有了相应成熟的技术。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的工艺流程作出梳理分析。和利时 MACS-K系列 DCS系统具有配置灵活,控制可靠、开放性强和在线维护方便等优点,为制药行业发酵过程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保障了发酵过程高生长速率和最佳产物的形成。
简介:摘要: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和污染物吸附剂能够改良受污染的土壤 , 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在国内外研究生物炭改良土壤应用的基础上 , 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炭与土壤微生物相关的研究成果 , 得出生物炭能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 , 调控营养元素循环 , 产生或吸附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 从而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 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带来影响 , 进而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因此 , 未来应进一步探索生物炭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 深入了解生物炭的土壤改良作用 , 深化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这将为未来生物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