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接种狂犬疫苗达到的免疫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本市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疫苗接种者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疫苗接种处理并对其狂犬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狂犬疫苗接种者具备的免疫效果。结果通过对本次的2000例研究对象进行疫苗接种处理并对其狂犬抗体进行检测等处理发现,总阳转率有92.70%,女性和男性阳转率分别92.00%、93.46%,性别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阶段间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其中,≥60岁阶段人群的阳转率只有89.29%(P<0.05)。结论对疫苗接种者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对于难于产生抗体的疫苗接种者应注意加强免疫,进而确保免疫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一例小脑共济失调病例,分析疫苗接种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现场调查病例、接种单位和疫苗公司,收集病例发病治疗情况、接种单位接种情况及疫苗运转过程等信息资料。结果该病例接种史记录清楚,与发病无时间上的关联性,且患儿头颅磁共振显示小脑扁桃体轻度下疝和左侧颞部蛛网膜囊肿。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有接种资质,操作无误。疫苗有合格证书,运转正常。结论经专家组调查诊断,该病例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属于偶合症,不属于预防接种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情况做出了解,并对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全国第四次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采用的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40例人进行乙肝疫苗接种问卷调查以及HBV血清感染检测。结果140例观察人员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9.3%(97/140),接种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各年龄组乙肝疫苗接种率呈显著差异(p<0.05)。另外,接种疫苗人员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没有接种疫苗人员,另外其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也要低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员(p均<0.05)。且各组乙肝感染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和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因素。方法选取南江县2012年~2014年0岁组儿童各210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结果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不合格接种及未接种疫苗的原因,得出影响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的主要因素。结果近三年来南江县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合格率分别为(见附表1)BCG99.02%、99.52%、100%,HepB90.95%、92.86%、93.81%,OPV95.71%、97.62%、99.05%,DPT95.24%、97.62%、98.57%,MW/MR95.24%、96.67%、98.1%。疫苗不合格接种和未接种主要原因为(各种疫苗有一针次不合格或未种者均为不合格或未种)初始接种提前、间隔不足、超期接种、卡证不符,流动儿童(外出务工生育后入学时才返回)、怕接种反应、儿童患病未去接种或医生不予接种、对禁忌症理解错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控制机构、预防接种单位、家庭因素、社会环境是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进一步强化疾控机的指导及培训能力、提高免疫规划接种人员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及早建成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共享平台、加强流动人员管理,改善接种单位和社会氛围、提高接种人员待遇,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儿童监护人法律及责任意识等是提高儿童免疫规划合格接种率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诊疫苗后发生过敏性皮疹的患儿进行监测分析,总结其发病特征,为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预防提供依据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市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断为疫苗接种后出现过敏性皮疹的患儿资料,根据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市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共报告过敏性皮疹68例,均分类为异常反应。66例过敏性皮疹中,男性31例,占46.97%;女性35例,占53.03%;男女性别比为0.881;2011年21例(31.8%),2012年18例(27.3%),2013年15例(22.7%),2014年12例(18.2%);发病年龄最大46岁,最小仅30天,0~1(含)岁、1~5(含)岁、5~10(含)岁、10~15(含)岁、15岁以上的报告例数分别为30例(45.50%)、16例(24.2%)、4例(6.02%)、6例(9.1%)和10例(15.2%)。地区分布为长沙县32例,占48.5%;望城区13例,占19.7%;浏阳市12例,占18.1%;宁乡县9例,占13.6%。共涉及16种疫苗,构成比占前三位的是麻疹减毒活疫苗(24.2%)、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13.6%)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2.1%)。结论针对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监测,将监测重点放在2岁以内的儿童,加强接种后1天内的观察,尤其是在接种麻疹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麻风疫苗之后。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规范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诊断和报告,进一步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疫苗接种不易产生抗体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首次接种乙肝疫苗但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的患者,实施再次疫苗接种,并于第7个月对其抗体检测,如仍未形成抗体,则检测患者乙肝5项、HBV-DNA以及ALT水平。结果20例患者中,连续2次接种乙肝疫苗以后,14例患者在再次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其中,8例抗体-HBS、6例抗体-HBS(±),剩余6例患者乙肝病毒呈阳性(HBV),其中3例为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3例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HBcAb)阳性。检查的阳性结果与HBV-DNA以及ALT水平升高一致。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未形成乙肝表面抗体主要与免疫应答缓慢、HBV的隐匿性感染以及免疫耐受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随机选取大化县儿童9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调查形式,展开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发现,大化县儿童办卡率为99.89%,办证率为98.00%,平均接种率为93.35%。城镇儿童接种率高于农村儿童(P<0.05)。3~4岁龄儿童平均接种率最低(P<0.05),1~2岁龄儿童平均接种率最高(P<0.05)。各种疫苗的及时接种率明显低于接种率(P<0.05)。结论大化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处于较高水平,然而目前农村儿童的接种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各种疫苗的接种率虽较高,但及时接种率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应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儿童家长及时带儿童接种各种疫苗。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接种途经。方法对我院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老年人,5天后进行电话随访,统计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局部反应情况。结果共接种疫苗960人,随访650人,肌内注射局部反应发生率0.3%,皮下注射局部反应发生率1.23%。结论国产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宜采取肌内注射。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铜川市目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状况,并对全市免疫规划接种率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一步促进铜川市免疫规划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方法采取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以2011年底的人口数为准,依次列出各村人口数与累计人口数,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120个行政村的1486名适龄儿童,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对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铜川市“七苗”基础免疫接种率除乙脑疫苗外均达到了95%以上,乙脑疫苗接种率为88.56%,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1.96%,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85.00%以上.结论全市免疫规划综合管理情况较好,常规的免疫接种系统运转良好,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以及接种质量较高,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合格的接种现象以及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较为薄弱、加强免疫接种率较低、免疫规划宣传不到位等种种问题.关键词铜川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11-01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22-01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接种狂犬疫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我中心接种狂犬疫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1例。分别对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予与之相匹配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71患者中男38例,女33例,年龄1~75岁,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接种第1、2针后,占67.61%[第3针后,占22.53%.第4针后,占9.86%,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表现集中在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硬结、瘙痒,占45.07%;发热、乏力,占33.80%。结论全面监测接种狂犬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保证全程接种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儿童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489例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儿童,接种后检测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水平,随访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本组489例儿童在免疫接种1年后和5年后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接种5年后的抗-HBs阳性率为33.95%,明显低于免疫接种1年后的9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能够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