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的使用在临床危重症患者诊疗过程中较为常见,但机械通气过程中可能由于原发病以外的多种因素导致困难,其中腹腔内高压、镇痛镇静药物蓄积、膈肌功能衰弱等是导致困难的常见原因。针刺疗法具有调节胃肠道功能、发挥镇痛镇静效果、恢复膈肌功能的作用,可通过纠正不同并发因素优化机械通气方案,提高成功率。

  • 标签: 针刺疗法(中医) 危重病人医疗 机械通气 撤机 腹腔内高压 镇静镇痛 膈肌功能障碍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后期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100例呼吸相关性肺炎治疗后期困难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比较每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0.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理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 治疗后期撤机困难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新生儿呼吸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1月至2021年8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呼吸困难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及治疗措施。结果研究期间共45例持续呼吸困难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支气管黏膜炎16例(35.6%),肺外气道梗阻29例(64.4%)。29例肺外气道梗阻患儿中,声门下狭窄15例,11例为瘢痕增生引起,4例为痰痂形成引起;单纯喉软化6例,鼻腔狭窄2例,喉蹼2例,喉头水肿、声带麻痹、声带赘生物、气道痉挛各1例。16例支气管黏膜炎患儿经气道灌洗供氧或无创呼吸支持治愈;11例声门下增生狭窄患儿中,9例经气管导管扩管治愈,2例经内镜介入治疗治愈;1例鼻腔膜性狭窄、2例喉蹼、1例声带赘生物患儿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其余14例患儿经内科保守治疗均好转/治愈出院。结论在严格把握指征情况下,对存在呼吸困难的患儿,需考虑存在上气道及中心气道结构或功能异常等肺外因素引起的气道梗阻,尤其应重视插管声门下狭窄的形成。

  • 标签: 支气管镜 婴儿,新生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应用无创辅助通气对新生儿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有创机械通气新生儿,在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纳入4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予以无创辅助通气,研究新生儿血气指标(PaO2、PaCO2等)、并发症发生率(气胸、肺部感染、失败等)。结果:无创辅助通气过渡过程中PaCO2、PaO2等血气指标仍可维持正常,新生儿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结论:在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应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维持新生儿的血气指标,降低失败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辅助通气 新生儿 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患者家属参与的早期肺康复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真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肺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肺康复治疗。在肺康复治疗前对患者的1名家属进行培训,在肺康复治疗时,此名患者家属可参与辅助工作。其中肺康复组有4例患者前康复次数<4次,淘汰出组。在试验开始前和前使用床旁超声测量2组患者的膈肌位移,记录此时的呼吸频率,计算出膈肌呼吸浅快指数(DRSBI),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前DRSBI的差异。结果肺康复组患者谵妄发生率22.2%(6/27)较对照组48.4%(15/3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39)。肺康复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25(108,138)h]较对照组[163(117,262)h]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9,P=0.037)。肺康复组患者成功率85.2%(23/27)较对照组成功率61.3%(19/31)提高(χ2=4.12,P=0.042);前肺康复组患者DRSBI[11.24(10.29,12.42)次·min-1·mm-1]较对照组[13.25(12.12,19.23)次·min-1·mm-1]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P=0.018)。结论有患者家属参与的早期肺康复治疗可减少患者谵妄发生率,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提高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呼吸,人工 康复 谵妄 撤机 膈肌呼吸浅快指数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目前重症医学中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也更为严重,随着患者病情发展,其机械通气时间也会随之增加,同时患者死亡可能性也随之增加。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氧合指数出现明显下降,同时造成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出现,造成患者康复效果降低。研究指出,在ARDS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并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常规基础干预措施所获效果甚微,而随着早期康复理念在临床的推广,其所发挥效果越加明显,早期肺康复技术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频率逐渐增加,且效果显著。本研究对ARDS重症患者应用早期肺康复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早期肺 机械通气 作用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成功的护理体会。整个过程在ICU完成,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针对病情变化给予相应的护理,包括患者重症肌无力到患者肌力的日渐恢复,逐渐,逐渐恢复自理能力,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给予全身营养支持。同时,医务人员在整个治疗及护理阶段,针对患者均采取个案护理,患者肺部炎症消退,日渐恢复自理能力,未发生并发症,顺利转出ICU。

  • 标签: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肌力恢复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ICU呼吸依赖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分析对象为2020.1-2021.12 期间在我院ICU就诊的呼吸依赖患者66例,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33例予以优质护理干预者纳入研究组,33例予以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成功率研究组明显较高,护理质量各项评分研究组明显较高,P

  • 标签: 呼吸机依赖者 ICU 优质护理干预 撤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ICU清醒患者长期使用呼吸失败原因,讨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ICU在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重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机时间、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35.29%(P<0.05);研究组机时间低于对照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结论 影响ICU清醒患者长期使用呼吸失败原因较多,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应通过综合护理加以控制,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ICU清醒患者 呼吸机 撤机失败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的是临床难题之一,各医院制定出基于经验的策略,因此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流程。本文分别从VA-ECMO成功定义、前患者评估、预测指标、流程等内容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梳理研究进展,以希为未来VA-ECMO发展提供一点建议,如完善流程、提出评分系统来预测成功和临床转归。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长期机械通气(PMV)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12例符合PMV并应用NAVA(包括有创、无创NAVA)进行管理的患儿资料。记录患儿主要诊断、病原学、氧合指数(OI)、小儿危重症评分(PICS)、机械通气治疗情况、呼吸力学指标、PICU住院时间及预后,评估过渡到NAVA的相关并发症。NAVA通气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和血气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儿中11例有基础疾病,早产儿合并慢性肺部疾病8例,其中Wilson-Mikity综合征2例;先天性脐膨出1例;Prader-Willi综合征(PWS)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例。8例患儿主要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总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0(25.0,39.0) d和39.5(29.5,48.5) d;有创NAVA和无创NAVA通气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5(3.8,6.3) d和7.0(5.0,9.5) d。成功率100%,出院生存率100%。患儿均无与NAVA通气相关的并发症。NAVA通气6 h,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相比,呼吸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43.50(41.75,46.00) mmHg比48.50(45.25,56.00) mmHg,1 mmHg=0.133 kPa](Z=-2.253,P=0.024);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68.00(65.00,72.25) mmHg比62.00(59.00,64.75) mmHg](Z=-2.733,P=0.006);OI明显下降[3.70(3.38,5.60)比5.90(4.58,7.08)](Z=-2.272,P=0.023)。结论采用NAVA模式对PMV患儿进行管理,安全可靠、成功率高;与SIMV模式相比,NAVA模式可明显改善通气和OI,尤其是慢性肺部疾病或失败的PMV婴幼儿,推荐应用NAVA模式

  • 标签: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机械通气 撤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病房危重患者使用呼吸机时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以提高护士在抢救过程中的操作水平和技能。方法:选取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病人为例,将这些病人由我院收治的顺序进行排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时予以观察组综合处理的方式,而对照组则是常规护理的方式。结果:通过分析可以观察到,在彻奇成功率,机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三个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病房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呼吸机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成功率,能够有效地应用到临床推广阶段。

  • 标签: ICU 呼吸机 撤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ICU呼吸依赖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效果分析,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选择50名我院中资料登记有效的呼吸依赖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均接受机械通气,医务人员采用随机分组法,将5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内患者则选择针对性护理,护理完成,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成功率进行分析,同时评估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均有良好的状况,而相较于实验组来说,对照组的成功率更低,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依从评分明显更优,数据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呼吸,依赖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助于提高成功率,使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保障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呼吸衰竭 针对性护理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的策略主要是基于专家意见,而不是研究证据,所以各中心都有自己的临床标准。VV-ECMO撤离时机的选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数据库中很难找到关于VV-ECMO撤离时机选择的研究,涉及VV-ECMO的研究也鲜有详细描述撤离的流程,目前VV-ECMO的撤离流程以专家意见为主。本文对现行的VV-ECMO撤离策略进行分类阐述,呼吁在国内尽快建立统一的VV-ECMO撤离方案,进一步提高体外生命支持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撤机
  • 简介:【摘要】长期机械通气严重影响ICU患者预后,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困难的原因分析整理,对肺康复的实施形式、肺康复安全性进行阐述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困难病人机械通气撤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并且,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分组,每组都为40例。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以及第1次SBT前机械通气时间。也比较、总机械通气与住ICU时间,并对比成功机率。结果 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等比较中,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ICU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且成功机率高。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困难患者,采取综合肺康复治疗方案,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将拔管成功率提高。

  • 标签: 肺康复 机械通气 撤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困难病人机械通气撤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并且,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分组,每组都为40例。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以及第1次SBT前机械通气时间。也比较、总机械通气与住ICU时间,并对比成功机率。结果 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等比较中,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ICU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且成功机率高。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困难患者,采取综合肺康复治疗方案,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将拔管成功率提高。

  • 标签: 肺康复 机械通气 撤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程序化应用在神经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120例神经危重症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程序化方式,对照组患者由拥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主观感受来决定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机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成功率、死亡率、入住ICU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机械通气程序化应用在神经危重症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

  • 标签: 神经危重症 机械通气程序化撤机 效果
  • 简介:【摘要】:卒中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继发于脑卒中的情感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抑郁心境,它的发生与脑卒中事件密切相关,由于发病隐秘,加之部分脑卒中患者存在构音障碍或失语,有效沟通困难,这就使得抑郁症状通常不易被察觉,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无疑可以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卒中抑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治疗上,西医多选用抗抑郁药物,疗效并不理想,且存在消化系统和锥体外系等方面的副作用。中医药在治疗PSD方面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历代医家亦不乏研究,但仍存在观点不一、用药庞杂、疗效有偏颇等问题。气血理论在中医学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本研究创新性地从气血理论角度探讨卒中抑郁的病治疗,旨在能为卒中抑郁提供临床诊治新思路。

  • 标签: 气血理论 卒中后抑郁 气血失和 调和气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膈肌功能和超声B线评分在判断重症患者成败及对结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1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并准备进行处理的重症患者66例。根据患者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52例和失败组14例。收集患者前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比较2组患者膈肌移动度、膈肌增厚率和B线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对这3种指标在预测的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成功组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和左心房压值均较失败组降低,分别为(17.9±5.2)分比(22.8±4.5)分、(14.7±3.1) mmHg比(88.2±11.1) mmHg(t值分别为3.22、42.69,P值均<0.05)。成功组患者膈肌移动度和膈肌增厚率较失败组升高,分别为(1.8±0.6) cm比(1.2±0.7) cm、(0.33±0.1)%比(0.26±0.1)%(t值分别为3.39、2.46,P值均<0.05),而超声B线评分较失败组降低,为(8.5±3.0)分比(12.9±2.2)分(t值为5.23,P<0.05)。在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膈肌功能和超声B线评分对患者预测的准确度上,结果显示超声B线评分对患者预测的曲线下面积0.89、敏感度71.2%、特异度100%和阳性预测值100%,均最高。结论膈肌功能和超声B线评分这两种超声评估方式对重症患者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而在准确度上超声B线评分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呼吸障碍 通气机,机械 超声检查 膈肌功能 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