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EP刀电熨术与微波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60例宫颈糜烂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LEEP刀电熨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通过治疗效果、治愈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及术后阴道流液时间等方面比较LEEP刀电熨术与微波治疗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度糜烂的治愈率为96.43%,重度糜烂的治愈率为92.11%,对照组中度糜烂的治愈率为82.35%,重度糜烂的治愈率为72.22%,从中、重度糜烂临床疗效来看,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门诊宫颈糜烂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LEEP刀电熨术具有安全、操作简单、术中几乎无出血以及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聚焦超声与微波比较治疗有症状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CBM、CNKI、VIP和WanFangData,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聚焦超声与微波比较治疗有症状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8月30日。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3个RCT,包括11759例患者,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微波组相比,聚焦超声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在阴道出血率[RR=0.09,95%CI(0.05,0.17),P〈0.00001]、阴道排液率[RR=0.10,95%CI(0.04,0.24),P〈0.00001]、治愈率[RR=1.10,95%CI(1.05,1.15),P〈0.0001]、总有效率[RR=1.04,95%CI(1.02,1.06),P=0.0005]方面优于微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复发率[RR=0.13,95%CI(0.02,1.00),P=0.05]方面,两组相当。结论现有证据显示,聚焦超声治疗有症状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微波。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RCT予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甲酚磺醛栓联合LEEP刀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采取LEEP刀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聚甲酚磺醛栓。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89.47%),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20.45±5.12)d短于对照组(31.63±4.86)d(P<0.05)。结论联合采取LEEP刀及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疾病治疗效果,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妇科门诊要求放置节育器妇女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上半年来我院放置节育器的女性患者258例,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检测,通过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归纳所有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妇女检测数据,探寻相关危险因素,并深入研究患者人口学特征。结果 258例女性患者中有125例患者患有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流产次数及生产次数、不同分娩方式及避孕方式等对比,发现其组间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门诊治疗中,对要求放置节育器的妇女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调查中发现,农村女性患病几率更大,年龄、生产、流产次数等都属于提升发病率的潜在危险因素,通过这些特点可以开展合理临床指导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宫颈炎康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II、III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1)采用激光治疗,观察组(n=84)采用激光治疗联合宫颈炎康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高危HPV转阴率。结果观察组II度和III度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II度和III度柱状上皮异位患者高危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炎康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疗效,降低了高危HPV的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真性上皮覆盖的食管重复畸形患者的诊治情况,详细记录了重复畸形的内镜图片,并对其超声内镜下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性脑膜上皮错构瘤(ectopic meningothelial hamartoma,EMH)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EMH 3例,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其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2、67和19岁。临床表现为皮肤肿块,其中头面部2例,骶尾部1例。病变最大径1.6~8.9 cm,镜下病变界限不清,位于真皮及皮下,均可见特征性的假血管腔隙样结构及不同程度的囊腔形成,腔隙及囊腔表面衬覆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异型性轻微,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局灶可见短梭形、卵圆形细胞形成同心圆、洋葱皮样结构及钙化沙砾体。免疫组织化学病变细胞表达生长抑素Ⅱ型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波形蛋白、孕激素受体,Ki-67阳性指数低,约1%。结论异位性脑膜上皮错构瘤罕见,确诊依赖术后病理,认识这类疾病的重要性在于与其他更具侵袭性的肿瘤性病变相区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微波手术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栓治疗柱状上皮位移效果。方法以我院从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220例采用宫颈微波手术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栓(每晚休息时将阴道栓一枚放入阴道深部,6天为一疗程)治疗柱状上皮位移患者为例,将其作为实验组,200例单纯采用宫颈微波灼烧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排液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时间、排液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宫颈微波手术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栓治疗柱状上皮位移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宫颈微波手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