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发展中核转运蛋白KPNA2定位及表达的动态变化,探究其在早产儿B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85%的吸入氧浓度诱导新生SD大鼠BPD模型(n=50),对照组吸入空气(n=50),两组分别于1、3、7、10、14 d采集肺组织标本,分离、纯化及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利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PNA2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可见KPNA2主要定位于肺泡上皮细胞的胞浆及胞核内,与对照组相比,BPD组1 d胞核、胞浆均表达增加,3~14 d胞核表达明显减弱,胞浆表达增强。细胞免疫荧光可见KPNA2在对照组1~14 d主要定位于细胞核,BPD组3~14 d主要定位于细胞浆,BPD组KPNA2核表达较对照组减弱,胞浆表达较对照组增强。KPNA2总蛋白及浆蛋白表达趋势基本一致,与对照组比较,BPD组1 d开始升高(P<0.05),3 d达高峰(P<0.05),7 d开始逐渐下降(P<0.01),14 d仍高于对照组(P<0.05);BPD组KPNA2核蛋白表达3 d开始降低(P<0.01),持续降低至14 d(P<0.05)。与对照组相比,BPD组KPNA2 mRNA表达1 d开始升高(P<0.05),3 d达高峰(P<0.05),7 d开始逐渐下降(P<0.01),至14 d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暴露于高氧中新生鼠KPNA2核转运功能障碍,可能是影响BPD肺泡上皮细胞DNA损伤应答早期启动的重要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发展中核转运蛋白KPNA2定位及表达的动态变化,探究其在早产儿B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85%的吸入氧浓度诱导新生SD大鼠BPD模型(n=50),对照组吸入空气(n=50),两组分别于1、3、7、10、14 d采集肺组织标本,分离、纯化及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利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PNA2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可见KPNA2主要定位于肺泡上皮细胞的胞浆及胞核内,与对照组相比,BPD组1 d胞核、胞浆均表达增加,3~14 d胞核表达明显减弱,胞浆表达增强。细胞免疫荧光可见KPNA2在对照组1~14 d主要定位于细胞核,BPD组3~14 d主要定位于细胞浆,BPD组KPNA2核表达较对照组减弱,胞浆表达较对照组增强。KPNA2总蛋白及浆蛋白表达趋势基本一致,与对照组比较,BPD组1 d开始升高(P<0.05),3 d达高峰(P<0.05),7 d开始逐渐下降(P<0.01),14 d仍高于对照组(P<0.05);BPD组KPNA2核蛋白表达3 d开始降低(P<0.01),持续降低至14 d(P<0.05)。与对照组相比,BPD组KPNA2 mRNA表达1 d开始升高(P<0.05),3 d达高峰(P<0.05),7 d开始逐渐下降(P<0.01),至14 d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暴露于高氧中新生鼠KPNA2核转运功能障碍,可能是影响BPD肺泡上皮细胞DNA损伤应答早期启动的重要机制。
简介:摘要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dependent glucose cotransporter-2,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发挥降糖作用。近年来多项大型随机化临床试验证明此类药物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SGLT-2抑制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SGLT-2抑制剂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利尿排钠、心室重构和心功能、钠氢交换体、心肌能量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激素调节等降糖作用之外可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治疗目标为延缓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糖尿病肾脏病(DKD)作为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合并糖尿病增加了CKD的管理难度。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被推荐用于预防及延缓DKD的发生和发展。然而,SGLT2i肾脏保护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文汇总了近年来SGLT2i肾脏保护的相关临床研究,并对SGLT2i肾脏保护的潜在机制进行总结。
简介:摘要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新型的口服降糖药,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中葡萄糖排泄而降低血糖。SGLT2i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但也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属于该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SGLT2i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DKA的发生风险增加至少7倍,其中约70%为非高血糖性酮症酸中毒(euDKA)。euDKA的风险因素包括胰岛素分泌细胞储备不足、1型糖尿病、胰岛素减量或停用、血容量减少、围手术期、减肥和进食限制等。由于euDKA患者血糖升高不明显,常延误诊断,应高度关注。临床应加强SGLT2i的安全性培训,提高对SGLT2i相关euDKA的认识,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euDKA的诱因;一旦发生euDKA,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药师应参与SGLT2i的安全管理,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T2DM)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T2DM及各类降糖药物对骨代谢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抑制肾小管对钠-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降低血糖水平,减轻体重,同时改善心血管及糖尿病肾病预后。本文围绕SGLT2i对骨矿离子代谢的影响机制进行阐述,其可能引起钙磷稳态失衡、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影响骨代谢,并探讨其对骨密度、骨微细结构及骨转换的影响。SGLT2i对骨密度及骨折风险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有待更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对于高骨折风险的T2DM患者在应用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对骨密度及骨折风险定期监测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s)和纹状体部位的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前瞻性招募29名健康受试者[男16名,女13名,年龄(48.8±14.2)岁]和67例PD患者,PD患者包括31例改良Hoehn-Yahr(mH-Y)Ⅱ期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53.4±8.5岁)]、36例mH-Y Ⅲ期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63.1±8.2岁)]。所有受试者均行18F-氟丙基-(+)-二氢丁苯那嗪[18F-FP-(+)-DTBZ ,18F-AV133]PET/CT检查,以枕叶皮质为参照区,测定纹状体各亚区的特异性摄取比值(SURs)。PD患者的NMSs通过临床量表进行评估。组间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最后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来评估纹状体SURs与临床NMS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MSs统计结果发现,改良mH-Y Ⅱ、Ⅲ期PD患者之间抑郁[(3.51±1.34)与(11.36±3.87)分]、焦虑[(2.35±1.45)与(6.00±3.32)分]、睡眠障碍(132.90±12.26)与(110.34±19.69)分]及生活质量[(7.58±3.37)与(24.01±10.15)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10.573~5.439,均P<0.05),但2组间认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7,P>0.05)。健康受试者纹状体SURs为1.28±0.22,mH-Y Ⅱ期与Ⅲ期患者纹状体SURs分别为0.65±0.16和0.31±0.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11,P<0.05),mH-Y Ⅱ期与Ⅲ期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9.116,P<0.05)。除认知评分外,PD患者NMSs其余评分均与纹状体SURs相关(r值:-0.647~-0.426,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纹状体SURs是预测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PD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分的最佳变量(R2值:0.234、0.378,均P<0.001),对侧尾状核SURs是预测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分(R2=0.402,P<0.001)的最佳变量,对侧壳核的SURs是预测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评分(R2=0.204,P<0.001)的最佳变量。结论PD患者纹状体VMAT2减少与NMSs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多巴胺供应减少可能在PD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类降糖药物。此外,目前的研究表明,除了安全有效的降糖效应以外,SGLT2抑制剂在改善心血管结局方面具有明确的益处,然而机制研究还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可能从保护心脏结构和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心血管高危因素等多个方面发挥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以多重代谢紊乱聚集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可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然而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是一种促进尿糖排泄的新型降糖药物,并被证实可轻度降低体重、改善高血压和血脂紊乱,其潜在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和多靶点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简介:摘要尿酸的重吸收和排泄依赖尿酸转运蛋白的作用,人体内尿酸转运蛋白数目众多,如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1)、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等,但单一尿酸转运蛋白的错义翻译很少直接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尿酸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如跨膜整合蛋白2B(ITM2B)、乙醛脱氢酶16家族A1(ALDH16A1)、PDZ结构域蛋白1(PDZK1)等在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不仅仅研究单一尿酸转运蛋白的错义翻译,同时关注尿酸转运蛋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尿酸代谢中的作用,有利于更加深入了解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2(NSD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3例乳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DM2蛋白以及NSD2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MDM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9.90%(72/103),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0.68%(11/1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83,P<0.01),MDM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501、8.724、4.127、5.415,P<0.05)。NSD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1.85%(74/103),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1.65%(12/1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31,P<0.01),NSD2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χ2= 7.206、5.793、4.9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DM2蛋白以及NSD2蛋白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转移,检测MDM2以及NSD2有助于判价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
简介:摘要报道1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非高血糖型酮症酸中毒(euDKA)的临床资料。患者于2019年7月因血糖控制不佳加用达格列净治疗,2020年6月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治疗好转后未停用达格列净。2020年8月25日出现euDKA,治疗好转后停服达格列净,随访至2021年3月未再出现酮症酸中毒。
简介:摘要报道1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非高血糖型酮症酸中毒(euDKA)的临床资料。患者于2019年7月因血糖控制不佳加用达格列净治疗,2020年6月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治疗好转后未停用达格列净。2020年8月25日出现euDKA,治疗好转后停服达格列净,随访至2021年3月未再出现酮症酸中毒。
简介:摘要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是一种对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具有负性调节功能的生物学分子,在细胞增殖、凋亡、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笔者以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为切入点,就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诸多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展开综述,为今后将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作为新的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强化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脆性糖尿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在胰岛素强化基础上联用沙格列汀,观察组在胰岛素强化基础上联用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随访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及其波动情况、胰岛素用量、8-异构前列腺素F2α(8-PGF2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标准差[(1.8±0.5)mmol/L vs (6.5±1.4)mmol/L,t=7.235]、日间最大血糖波动幅度[(6.5±1.1)mmol/L vs (17.3±4.7)mmol/L,t=13.446]、餐后血糖波动幅度[(1.2±0.4)mmol/L vs (9.2±2.0)mmol/L,t=8.921]、四分位血糖波动范围[(3.7±1.1)mmol/L vs (12.4±4.2)mmol/L,t=7.003]、日间血糖[(1.5±0.4)mmol/L vs (4.6±0.8)mmol/L,t=4.537]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的8-PGF2α[(7.8±1.2)ng/L vs (13.6±2.3)ng/L,t=4.882]、hs-CRP[(5.2±1.3)mg/L vs (8.7±1.3)mg/L,t=4.406]、胰岛素使用量[(30.9±10.2)U/d vs (42.3±13.4)U/d,t=5.726]以及体重指数[(18.3±1.2)kg/m2 vs (21.0±2.3)kg/m2,t=4.135]亦显著降低(P<0.05);低血糖事件[16.3%(8/49) vs 36.7%(18/49),χ2=9.697]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0 vs 14.3%(7/49),χ2=7.268]显著降低(P<0.05)。结论脆性糖尿病患者于胰岛素强化基础上联用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幅度,同时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并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强化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脆性糖尿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在胰岛素强化基础上联用沙格列汀,观察组在胰岛素强化基础上联用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随访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及其波动情况、胰岛素用量、8-异构前列腺素F2α(8-PGF2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标准差[(1.8±0.5)mmol/L vs (6.5±1.4)mmol/L,t=7.235]、日间最大血糖波动幅度[(6.5±1.1)mmol/L vs (17.3±4.7)mmol/L,t=13.446]、餐后血糖波动幅度[(1.2±0.4)mmol/L vs (9.2±2.0)mmol/L,t=8.921]、四分位血糖波动范围[(3.7±1.1)mmol/L vs (12.4±4.2)mmol/L,t=7.003]、日间血糖[(1.5±0.4)mmol/L vs (4.6±0.8)mmol/L,t=4.537]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的8-PGF2α[(7.8±1.2)ng/L vs (13.6±2.3)ng/L,t=4.882]、hs-CRP[(5.2±1.3)mg/L vs (8.7±1.3)mg/L,t=4.406]、胰岛素使用量[(30.9±10.2)U/d vs (42.3±13.4)U/d,t=5.726]以及体重指数[(18.3±1.2)kg/m2 vs (21.0±2.3)kg/m2,t=4.135]亦显著降低(P<0.05);低血糖事件[16.3%(8/49) vs 36.7%(18/49),χ2=9.697]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0 vs 14.3%(7/49),χ2=7.268]显著降低(P<0.05)。结论脆性糖尿病患者于胰岛素强化基础上联用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幅度,同时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并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糖、高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Ras鸟苷酸释放蛋白4(RasGRP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120例(T2DM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0例(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受试者PBMCs中RasGRP4及其变异体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糖尿病病程及主要临床指标与RasGRP4及其变异体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低糖:5.5 mmol/L,高糖:12.5 mmol/L和25 mmol/L)、不同浓度的棕榈酸(低脂:0.2 mmol/L,高脂:0.5 mmol/L)及高糖高脂(25 mmol/L葡萄糖+0.5 mmol/L棕榈酸)分别处理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6、12和24 h,采用RT-qPCR技术检测RasGRP4及其变异体mRNA的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RasGRP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T2DM组PBMCs中RasGRP4 mRNA及其变异体a、b、c、d、f和g的mRNA水平均升高(t=4.308、5.432、5.654、5.931、4.018、3.958、5.073,均P<0.05),而变异体e的mRNA水平下降(t=-3.821,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T2DM组RasGRP4 mRNA水平与病程、血清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呈正相关(r=0.973、0.237、0.472、0.245,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程和HbA1c是主要影响因素。高糖、高脂可促进THP-1细胞表达RasGRP4,且高糖、高脂同时干预对RasGRP4表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结论T2DM患者PBMCs内信号蛋白RasGRP4高表达且出现变异体,慢性高血糖、高血脂可能是激活RasGRP4及其变异体产生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0年10月山西省人民医院70例胆囊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同时选取因结石切除的35例胆囊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EIF5A2蛋白和HSP90蛋白水平,进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织中EIF5A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胆囊组织EIF5A2阳性表达率[72.86%(51/70)比8.57%(3/35),χ2=38.6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IF5A2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分别为χ2=5.827、6.959,P<0.05)。胆囊癌组织中HSP9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胆囊组织HSP90阳性表达率[82.86%(58/70)比25.71%(9/35),χ2=32.99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P90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744、7.392、6.110,P<0.05)。结论胆囊癌组织中EIF5A2与HSP90表达上调,EIF5A2和HSP90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1(YAP1)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8月烟台山医院病理学确诊的77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YAP1蛋白和EIF5A2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行χ2检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YA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2.86%(33/7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9.22%(61/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07,P<0.01),乳腺癌组织中EIF5A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7.92%(60/7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1.69%(9/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96,P<0.01);YAP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χ2=8.968、4.442、4.3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IF5A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χ2=4.230、6.497、6.912、5.5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YAP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EIF5A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