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反义复合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本文将其分为并义类、偏义类和变义类,并运用王寅(2005)提出的事件域认知模型(ECM)对反义复合词语义的演变机制做出认知解释。从ECM理论看,并义类反义复合词语义的形成是因为观察主体突显了事件域内的任意层级的要素;偏义类的语义形成是因为用事件域中上层概念来表示下层的概念;变义类的语义形成是因为其超越字面意义而形成了概况义或比喻义。概括义的形成理据是用事件域中的下层意义来表示上层意义,而比喻义的形成理据是用另外的事件域E'来代替原来的事件域E,两者通过相似性进行投射。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反义复合词都是兼义的。
简介:随着认知心理学对回忆研究的日益深入,记忆闪回大量涌现于小说中,其文体特征随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评论界对闪回的解读模式在整体上依然停留在以结构主义为核心的叙述学阶段,鲜见记忆机制与记忆表述之间关联的挖掘。鉴于此,本文整合PaulWerth的文本世界理论与CatherineEmmott的情景框架理论,并结合回忆的心理学实证研究,提出两种回忆体验模式以及其相应的认知文体学解读模型。笔者认为,记忆闪回并非单纯的思想引语,而是通过叙事表达,在读者脑中构建的一个指示空间;其不同于现实故事世界,却又在某种程度上与之相关联。这种关联性是记忆闪回的特征,也是解读记忆闪回的关键所在。据此,本文以英国作家勒卡雷《不朽的园丁》为例说明,通过分析回忆视角在不同世界之间的移动路径,深入挖掘记忆闪回的文本表征、读者心智表征、文体效果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以及阅读理解研究提供启示。
简介:模型与建模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元素,也是科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认知与能力。模型认知即指基于模型的认知,包含两个基本层次:①基于科学模型的认知,即感受模型素材,识别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通过模型理解事物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在使用模型过程中完成描述、解释现象,预测性质与变化等功能;②建构认知模型,在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认知模型,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思考框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模型意识、体会模型价值,以建模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简介:文章摘要 :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从而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这是“强基计划”招生测试学生潜能的关键,即测试学生的 “关键能力”。
简介:摘要:这节复习课设计在临近高考的时候,再加上线上教学这个因素,所以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认知模型,同时还要让学生更多地交流起来。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是首先回顾已学过的解题模型,并在具体的实例中让学生运用这些模型,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帮助学生完善这些模型。最后用一道学生刚刚经历过的,也是错误率较高的高考题,让学生运用模型来解决,并感受模型运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本文从模型认知的内涵入手,分析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将模型认知策略应用于有机推断大题问题解决中,通过建立正向思维模型、逆向思维模型、类比思维模型帮助学生突破推断难点,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模型认知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