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出现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据此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本项研究时间定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针对该时间节点内我院精神科接收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入选研究总例数为100例。通过对上述入选患者临床相关治疗护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取院内感染情况,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本项研究入选总例数为100例,59例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占比率为59.00%。其中,院内感染类型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比31.00%;其次泌尿系统感染,占比13.00%;消化道感染,占比10.00%。结论: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几率较高,并且引发院内感染因素较为复杂,需要相关医疗人员能够予以重视,通过加强病房管理、纠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等方式予以预防,以此降低院内感染几率,确保院内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伴随躯体疾病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01月-2015年12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97例,按照伴随、不伴随躯体疾病疾病分成观察组(n=54)及对照组(n=43),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治疗结果、最后去向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结果:观察组姓名、年龄、婚姻状况、入院方式、个人史、籍贯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P<0.05);观察组职业与最后去向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P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少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伴随躯体疾病,此类患者疗效均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行为技能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收治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研究组给予行为技能康复训练,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品质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品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采用行为技能训练,能够促进整体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入院流浪精神患者的皮肤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制定针对发生皮肤受损患者的全程治疗与护理。方法:选择流浪精神病患者196例,其中在入院时有皮肤受损者40例,无皮肤受损者156例,分析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特点、不同精神疾病皮肤损伤发生率及精神症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皮肤损伤者的影响因素。结果:在不同精神疾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与躁狂发作的患者皮肤受损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在自知力障碍、易激惹等症状上,皮肤受损患者出现比例明显高于无皮肤受损患者;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躁狂发作和易激惹是影响精神病患者皮肤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加强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自知力障碍、易激惹等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皮肤情况防范意识,及时进行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城市无业流浪精神病患者服药不依从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52例城市无业流浪精神病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率。结果:实验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简介:摘要精神病属于一种高发性的疾病,许多精神病患者在刚出院不久由于病情的复发导致重新住院,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同时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家庭生活,给社会也造成了很重的负担。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发现精神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家庭护理不当导致的。精神病患者的家庭人员应当掌握一些常规的护理知识。本文将就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进行简单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