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将我院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12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把的 12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 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施行单独的阻滞麻醉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施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治疗;比较两组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比较后,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 1h、 2h、 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P< 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 6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 V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 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存在 1例膈神经阻滞患者, 1例喉返神经阻滞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 3.13%,对照组 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存在 5例膈神经阻滞患者, 6例喉返神经阻滞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 11.7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差异较明显(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较显著,还可降低锁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并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将我院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12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把的 12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 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施行单独的阻滞麻醉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施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治疗;比较两组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比较后,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 1h、 2h、 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P< 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 6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 V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 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存在 1例膈神经阻滞患者, 1例喉返神经阻滞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 3.13%,对照组 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存在 5例膈神经阻滞患者, 6例喉返神经阻滞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 11.7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差异较明显(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较显著,还可降低锁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并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DEX)复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DEX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DEX组以DEX复合颈从阻滞,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复合颈从阻滞。比较两组麻醉前(T0)、切皮时(T1)、甲状腺分离时(T2)、缝皮时(T3)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2及T3的MAP、RSS及VAS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EX组同时间点比较,对照组T1、T2及T3的MAP、RSS及VAS均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复合颈丛阻滞能提高术中镇痛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时瑞芬太尼最小有效剂量情况,以便为临床麻醉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均接受全身麻醉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处理,根据瑞芬太尼应用剂量不同分为0.02组(n=40例)、0.042组(n=35例)、0.062组(n=29例),即分别予以0.02μg/(kg·min)、0.042μg/(kg·min)、0.062μg/(kg·min)瑞芬太尼处理。比较三组麻醉前、麻醉后、术时、甲状腺分离、术后五个时点MAP、SpO2、HR情况。结果0.02组与0.042组在五个时点MAP、SpO2、HR差异不显著,但甲状腺分离、术后0.02组与0.042组两组与0.06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下瑞芬太尼最小有效剂量为0.02~0.04μg/(kg·min),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对颈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副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拟择期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手术的ASAI~Ⅱ级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0.375%布比卡因组(HB组),0.20%布比卡因组(LB组),0.20%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1μg/kg,LBD组),每组25例。记录患者麻醉前(T1)、颈丛阻滞后10min(T2)、切皮(T3)、分离甲状腺上极(T4)、缝皮(T5)时的血压和心率,观察比较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五个时间段内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和T4两个时间段的S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追加利多卡因、舒芬太尼及合倍爽的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LBD组高血压发生率较LB组和HB组均低(P<0.05)。结论低浓度布比卡因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行颈丛阻滞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缓解颈丛阻滞所致循环波动及术中应激反应,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和镇痛时间,使患者更舒适,从而提高了颈丛阻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的小儿上肢手术180例,分为A、B、C组,每组60例,A组采取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气静联合麻醉气管插管;C组为单纯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观察三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①三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术中全麻药的使用量显著减少。③A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躁动、呼吸平稳程度、术后患儿疼痛程度等显著优于B、C两组。结论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显著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和气静联合麻醉气管插管,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盲探法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手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8年9月至今诊治的100例临床手外科手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当中,将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盲探法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及穿刺时间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穿刺时间、不良反应及桡神经、正中神经在干预后临床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手外科手术运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短,临床不良反应少,对神经阻滞更加完善,在临床上具备大力推广意义。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胫骨折患者中选出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神经刺激仪引导后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阻滞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完成后10min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4h、12h和24h的VAS评分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进行麻醉,有助于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定位方法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在臂丛神经阻滞干预时以传统手法解剖学定位,实验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定位。比较两组的麻醉药品用量、镇痛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操作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麻醉药物使用量为(17.24±2.53)ml,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1.54±2.88)min、阻滞操作时间为(185.52±24.85)s,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为(11.41±2.38)h,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中实施超声引导下定位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定位方法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 2018年 8月收治的 10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 n=50)和实验组( n=50)。对照组在臂丛神经阻滞干预时以传统手法解剖学定位,实验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定位。比较两组的麻醉药品用量、镇痛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操作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麻醉药物使用量为( 17.24±2.53) ml,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 11.54±2.88) min、阻滞操作时间为( 185.52±24.85) s,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为( 11.41±2.38) h,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 9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0.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中实施超声引导下定位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 ]定位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ocalization methods in brachial plexus block.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fract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August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0)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50) according to block randomization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manual anatomy during brachial plexus block intervention,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ultrasound-guided localization. The dosage of narcotic drugs, duration of analgesia,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block operation time, anesthetic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osage of anesthetic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7.24 +2.53) ml,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was (11.54 +2.88) min and the operation time of block was (185.52 +24.85) s, which were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was (11.41 +2.38) h, which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anesthesia effec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8.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0.0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localization in brachial plexus block can achieve better anesthetic effect and safety.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 B 超联合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 效果,以期为相关工作或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以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9 月选取的 83 例实施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实验两组,分别运用 B 超引导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利用 B 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开展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临床有关时间指标。 结果:实验组麻醉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高 ( P < 0.05 ) ;实验组阻 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麻醉操作时间与参照组相比,显著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 P< 0.05)。 结论:在开展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中 B 超联合神经刺激仪 的实践效果较为斐然,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B超引导下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年2月—10月,选取我院的68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盲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研究组(以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评判麻醉效果优良性、各项麻醉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穿刺时间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感觉及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与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盲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前者的麻醉效果更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