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肺栓塞发生率的作用。方法观察13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方案的疗效,拟定此研究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5例,以常规护理为对照,分析综合性护理价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较对照组快,且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对降低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肺栓塞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预警性护理进行干预,并分析该方式对改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病例来源于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以60例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执行随机原则的基础上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依据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30例则依据预警性护理进行干预,进而分析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aPTT、D-D、PT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VE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面对脑卒中患者时,可展开预警性护理干预,通过提前采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改善凝血功能,优化运动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循证护理对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自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到本院 ICU 进行治疗的病患参与研究,根据研究的标准从中选取 200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均 100 例病患。参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病患采取循证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病患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病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病患( P<0.05 );研究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病患( P<0.05 )。 结论: 对 ICU 病患展开循证护理,能够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并且大大提升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进医患、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于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本院收治的 1000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髋部骨折患者 1000例中有 60例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6.00%)。非双下肢深静脉血栓者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的骨折类型、术前纤维蛋白原、术前 D-二聚体、合并内科疾病、性别无差异( p>0.05);但是在骨折到手术时间、术前红细胞、术前血红蛋白、年龄存在差异( 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过 60岁、骨折到手术时间超过 7d为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骨折到手术间隔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更高,临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普外科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全方位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5月份至2022年5月份普外科术后患者中抽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32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全方位护理模式的32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普外科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行全方位护理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普外科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全方位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病人,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术前进行心理疏导,评估危险因素,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照组在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这项研究,我们确认了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减少 DVT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该护理模式既重视病人的身体需要,又重视病人的心理支持与功能康复,是一种全面细致的护理思想。结论:围术期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对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内科就诊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防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在预测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依据血栓弹力图结合凝血检查的结果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红细胞聚集与无血栓并红细胞聚集情况各分A、B、C三个亚组,每组各20例。观察分析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肺血栓的栓塞症(PTE)情况与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DVT、致死性PTE的发生几率对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P<0.05。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期内的出血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与凝血提示可以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进行早期的预测,实施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恶性肿瘤患者DVT与PTE的发生率。根据患者不同的高凝状态,对不同因素进行寻找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可保证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患者术后全方位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中的护理价值进行研究。方法:用对比研究,选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骨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全方位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评价护理价值。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护理依从性为97.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5%、护理依从性为7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护理优势明显。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存在明显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适当应用护理措施能够改善这一现象。全方位护理能够对患者术后进行更加全面的护理,对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科术后优质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我们假设,通过实施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方法:1.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2.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a) 早期活动指导;b) 健康饮食建议;c) 定期下肢肌肉按摩;d) 实时监测下肢静脉血流情况。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72小时、一周、两周时的下肢肿胀程度,以及DVT的发生率。结果:1. 实验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术后下肢水肿。2. 实验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约为10%,而对照组则高达30%。结论:本研究表明,外科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这一结果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表明优化护理措施对于预防DVT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对DVT预防效果的影响,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泌尿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泌尿系肿瘤患者97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TE将其分为VTE组(13例)和NVTE组(84例)。统计围手术期发生VTE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间,共13例确诊为VTE。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的VTE史(4例vs.7例)、盆腔淋巴结清扫(10例vs.26例)、术中抗凝措施(2例vs.4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9例vs.13例)及术后卧床时间(>3 d:9例vs.15例)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盆腔淋巴结清扫是泌尿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抗凝措施是围手术期发生VTE的保护因素。结论泌尿系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VTE的发生率较高,尽量避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在保障手术效果的基础上缩小手术范围,并在术中合理应用抗凝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围手术期VTE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