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评价^99mTc-hIgG象法在炎症性肠病定位、疗效随访和预测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确诊的炎症性肠病病人在正规治疗前、41例经治疗症状得“控制和16例随访过程中症状复发者分别作^99mTc-hIgG核素显象检查。结果:①54例炎症性肠病病人中,50例出现阳性改变,其中2例假阳性,2例因发现新的放射性异常浓集修正丁诊断,4例假阴性,总灵敏度925%,特异性902%,准确率为88.9%;②41例临床缓解病人中,同位素显象出现相应减轻者38例,总符合率92.6%:④16例症状复发者中核素有异常浓集者15例,与临床的符台率为91.6%。结论: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方法中,^99mTc-hIgG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辅助性方法,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在疗效随访和预测复发方面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诊断 随访 ^99MTC 临床应用 复发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冠心病(CHD)的主要发病原因。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但在发展成为CHD的病人中,只有1/2的人表现为血脂增高。因此,Ross提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大量研究证实了这种假设。许多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冠脉)局部或全身的炎症与免疫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所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炎症 冠心病
  • 简介:上周,一位打扮入时,衣着得体,举止优雅的少妇来到诊室,向我倾诉了她的难言之隐:"近2个月来,不知何因,开始外阴瘙痒,逐渐白带增多,一低头就可闻到一股异味,还伴有尿频、尿急、小便疼痛的感觉.丈夫说我得了怪病,跟我吵闹不休."

  • 标签: 妇科炎症 尿急 白带增多 尿频 疼痛 小便
  • 简介:1987年,Bone首先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lldmme,SIRS)这一新的概念,SIR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的全身炎症反应。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关系密切,并为MOD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SIRS的基础和临床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就SIRS的有关问题作以综述。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病理机制
  • 简介: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临床疾病的总称,它的发生是复杂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是一种慢性低水平的炎症状态,炎症反应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临床疾病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发病机制
  • 简介:<正>检测52例,其中慢乙肝30例,慢丙肝4例,慢肝(原因不明)18例。结果:血清前白蛋白(PAB)≤200mg/L为分界点鉴别轻、重度肝脏炎症,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1.43%、66.67%和67.31%,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00%和93.75%。血清PAB对病理分期无鉴别价值;以血清白蛋白≤41g/L为分界点鉴别轻度与重度肝纤维化,其

  • 标签: 肝脏炎症 血清白蛋白 前白蛋白 纤维化程度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 简介:炎症是机体消除损害因素和对局部组织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由非特异性(固有性)和特异性(适应性)免疫介导。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炎症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损伤的发生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型糖尿病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这种由细胞因子介导的急性相反应属先天性免疫反应,是一种慢性亚临床非特异性免疫介导的炎症,包括非特异性的炎症细胞、炎症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和肝脏产生的急性反应物质,后两者常被称为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与炎症交互影响,通过转录水平调控,并通过多种信号机制损害胰岛素的信号转导,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近十年来IBD患者逐年增加,尤以CD为甚。其中10%~30%的UC患者和70%的CD患者一生中至少需进行一次手术治疗。UC与CD虽同属IBD范畴,但其病理、病程演变存在诸多不同,最明显的区别即在于:UC通常是连续性病变,多数情况下为求根治可选择切除全部结直肠,因而认为是可经外科根治的;而CD呈节段性、多部位发生,且具有难以避免的术后复发等特点,主流意见倾向于有并发症的CD才需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时要求保留尽可能多的肉眼所见正常肠段。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症假瘤的临床表现、X线征象、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肺炎症假瘤患者胸片、CT、肺穿刺活检、支纤镜检查。采取手术治疗、并予标本行HE染色,病理分型。结果31例肺炎症假瘤占同期支气管肺肿瘤的2.67%,占肺良性肿瘤的20.89%。临床表现以咳嗽,咯血多见,占41.92%。胸片及CT检查,病变在两肺上叶占55%,边缘清晰19例;模糊12例,其中4例有放射性毛刺,4例有分叶,3例有空气支气管征。病理分型浆细胞肉芽肿型13例,硬化性血管瘤型9例,纤维组织细胞型7例,假性淋巴瘤型2例。结论肺炎症假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片检查易与肺癌、肺结核相混淆,误诊率高,提倡在术前行CT检查,发现肺炎症假瘤应及时手术切除,并在术中冷冻切片,以决定术式选择。

  • 标签: 炎症 肺炎 病理分型 胸片 临床表现 CT检查
  • 简介:炎症细胞的活化在ACS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ACS患者中发现了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分子-1(sICAM-1)、IL-6和CRP增高的炎症反应 (9),6 炎症在ACS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炎症不仅是ACS危险增加的指标 (25)

  • 标签: 冠状动脉综合征 炎症冠状动脉
  • 简介:近年来,对sepsis一词的中文名争议颇多。我觉得用“炎症毒性感染症”(简称“炎毒症”)比较确切,特提出以就教于大方。sepsis一词来自希腊文,原为腐烂、衰败之意,医学上引申为“由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侵入血液或其他组织引起的中毒”(自《英中医学辞海》,原文据...

  • 标签: 毒性感染 创面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 全身性感染 临床过程 病理生理学
  • 简介: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最早由Robestson(1949)报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合并症.Ecker等(1951)描述了脑血管造影片上的CVS形态变化,1982年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问世后,开创了无创性诊断ICVS或脑血管狭窄的先河。Harders(1986)、Bode(1988)分别观察了结核

  • 标签: 脑血管痉挛 平均血流速度 脑血流速度 病毒性脑膜炎 炎症性 脑梗塞
  • 简介: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经验的积累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急性胆囊炎行LC已成为可能.我院1994年6月至2001年1月收治的1080例LC中,有58例急性胆囊炎病例,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腹空镜量囊切除术 术式 LC
  • 简介:明显抑制LPS介导的TNF-α等炎症介质释放,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减少炎症介质TNF-α、 TNF-γ及IL-12的产生来实现,特别是在调节急性炎症产生的细胞因子(TNFα、 IL-1β、 IL-6、 IL-8)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全身炎症 反应综合征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短期治疗对腹膜透析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48例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空腹抽血查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脂、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K)和谷草转氨酶(SGOT);检测炎症指标,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对照组进行上述相同的检查,并与对照组基础值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腹膜透析患者存在高血脂和高炎症状态,经过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腹膜透析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脂、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明显卜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上升,结果具有显著意义。炎症因子hs—CRP和IL-6水甲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5:而抗炎症因子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腹膜透析患者有显著的降血脂和抗炎症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腹膜透析 炎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例1女患,42岁,以'双眼上睑下垂伴复视10日'入院,病前3日曾受凉及出现皮疹,查:神清语利,双睑下垂,双眼上视、下视、内收均受限,左眼外展见水平眼震,双瞳孔不等大,左:右=4.0:3.0mm,光反射存在,除右下肢腱反射略减弱外,余正常,头MRI示:中脑导水管处见异常长T2信号.

  • 标签: 炎症 肿瘤 眼肌麻痹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 简介:休克时灌流量减少是微循环障碍的特征性病变,白细胞粘着于细静脉壁和嵌塞毛细血管是休克的微循环灌流量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白细胞粘附的第一步,L-选择素参与了白细胞沿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快速滚动,实验见休克大鼠L-选择素转录表达下调及白细胞表面L-选择素显著减少,有助于微循环的通畅.细胞激活过程中L-选择素表达迅速变化.L-选择素从刺激的白细胞表面快速脱落,成为可溶性L-选择素(sL-选择素),高浓度sL-选择可抑制L-选择素介导的黏附,生理浓度时可引发20%左右白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

  • 标签: 可溶性L-选择素 休克 白细胞粘附 微循环障碍 炎症反应 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