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古雅”是王国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他称之为第二形式之美,而境界是第一形式之美。柏拉图“理念”在英译中,常被译作“Form”,即“形式”,所以,王国所谓的第一形式是柏拉图的“理念”,第二形式则是“理念之形式”。由此,王国认为,“境界”是天才的制作,是无法後天培养的,而“古雅”的能力则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这才使审美教育成为可能。“古雅”,是中西理论结合的产物。

  • 标签: 王国维 美学理论 “古雅”说 审美教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12
  • 简介:认为王国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纯粹谈形式而排斥艺术的教育作用,政治文学,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把小说列为文学之最上乘

  • 标签: 古雅说 政治文学 王国维古雅
  • 简介:1927年(民国十六年)6月2日,王国自沉于颐和园。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三,紧接着就该是包粽子、划龙舟的端午节了。了解端午缘由的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他与屈原联系起来,因为手段相同,死日相近。

  • 标签: 这一天 划龙舟 会将 日相 陷入绝境 王回
  • 简介:对于王国在《人间词话》提出的'出入',各家向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王国的悲剧观角度重新阐释他的'出入',论证这两个方面的紧密相关性,寻求蕴涵在其'出入'中的悲剧精神.

  • 标签: 出入说 悲剧说 悲剧精神
  • 简介:王国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中提出“古雅”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古雅”有陷入形式主义之嫌,如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关也”,“故古雅者,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也”,古雅“可为美育普及之津粱”,无不在论述“古雅”这一第二形式之美在美学、美育中的特殊地位。本文将从王国对“美”的定义入手,探究何谓“形式之关之形式之关”的古雅,进而探讨古雅能否为“美育普及之津粱”。《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是王国美学思想的代表之作,亦是他美学思想成熟的标志。

  • 标签: 古雅 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 美育 普及之津梁
  • 简介:王国论词标举“境界”,“境界”的实质在一“真”字。然而好的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即除了求“真”、求“善”,还应求“美”,“境界说”显然是有缺陷的。顾随论词标举“高致”,“高致”的实质是在肯定“境界”、肯定“真”字的前提下,强调“善”字,强调“美”字,即既要“立诚”,又要有“心行”,又要有“文采”。“高致”是对“境界说”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20世纪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 标签: 王国维 境界说 顾随 高致说 词论
  • 简介:2015年是《宋元戏曲史》首个单行本发行的第100个年头。1913年初,王国完成了《宋元戏曲史》的撰写,并于当年在《东方杂志》上连载,直至1915年,商务印书馆才首次将其结集出版。书中,王国引入“意境”来探析元曲之美,历来颇受赞誉。一百多年以来,王氏所建构的“戏曲意境”理论也已深入人心,且影响深远,但也曾一度在特殊时期遭受忽视,甚至被批判、被利用,直到新时期之后,才得到重新认识和公正评价。在这一百年的研究过程中,学界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王国“戏曲意境”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不断丰富和延展,但依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空白,许多问题依然值得继续深入。兹将百年来学界关于王国“戏曲意境”的研究按照时间线索进行梳理,分三个时间段——回顾、评述,以期对近百年的王国“戏曲意境”研究有一个良好的整体把握。

  • 标签: 戏曲意境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述评 《东方杂志》 时间线索
  • 简介:王国是最早引入欧洲近世美育理论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阐发的中国学人。其美育思想内容丰富,极有创见,至今仍有针砭时弊并有启迪未来的意义。

  • 标签: 王国维 美育 诗教 乐教
  • 简介:1924年2月5日,是旧历新年。这一天,王国在写给罗振玉的信中提到:“节赏已下,明晨须入内谢恩。”这里的“节赏”,是指逊帝溥仪在过年时照例发给的赏金。虽然此时溥仪已经退位十三年了,但按照《清室优待条例》,还仍旧住在紫禁城里,依旧保持着晚清旧制,还是可以给其任命的一些官吏或差役发一点“年终奖”的。王国于1923年4月经溥仪聘任为“南书房行走”,自然也领到了这份奖金。

  • 标签: 王国维 春节 罗振玉 溥仪 紫禁城 年终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王国教育思想探微胡正强,陈勇一王国是我国近现代之交中外驰名的一位学术宗师。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王国通过对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他与同时代的先进知识分子一样.面临日益衰颓的社会现状,从而萌发了...

  • 标签: 王国维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科举制度 中国教育史 教育学
  • 简介:王国与国内外学者有着比较广泛的交往,但学术界所关注的仅仅是其中的少数诸人;而关于王国与巴蜀学人的交往,迄今尚未见系统梳理者。钩稽相关史料,与王国有直接交往的巴蜀学人有十二人之多。其中,既有前辈学人(王秉恩、王乃徵),也有同辈学人(王复礼、傅增湘);既有弟子(周传儒、杜钢百、余永梁、谢星朗、黄绶、徐中舒),也有后学(李思纯、贺麟)。与王国有间接交往者二人,一人与王国当互有耳闻但并无来往(廖平),一人本当与王国相识但失之交臂(郭沫若).

  • 标签: 王国维 巴蜀学人 交往
  • 简介:1877年12月3日,王国出生于浙江海宁盐官镇,字静安,亦字伯隅,号观堂,16岁中秀才,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近代著名学者。晚年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对中国古文字学、文学、上古史、北方民族史等研究贡献最巨。1927年6月2日,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生平著述62种(收入《王国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月至二十九年十二月(1902年11月至1904年1月),王国经罗振玉推荐,应张謇先生之聘,任通州师范学校教习。

  • 标签: 王国维 国学研究院 北方民族史 1927年 1904年 著名学者
  • 简介:“眩惑”是王国立于中式语境下对叔本华“媚美”的阐释,它实际上是对于美感的界定,因而“眩惑”具有美学意味,是美学范畴。此外,王国关于“眩惑”的论述,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标榜着他崇尚典雅,推崇中庸,反对宣泄性情的诗学理念。

  • 标签: 眩惑 媚美 美感 快感
  • 简介:《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于1927年夏天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一泓"干净水"中,身份是清华研究院的教授,遗书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此之前的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出紫禁城,作为"南书房行走",王国随行溥仪,不敢稍离左右,欲自沉神武门御河而未果。对于王国的死,人们作过各种各样的诠释,在今天,最让人觉得贴切的诠释,出自同样"花果飘零"的陈寅恪之手。陈与王仅在清华同事两年,王氏却遗命以书籍相托,可见相知之深。陈氏为王作《碑铭》,作《挽诗并序》,诗曰:

  • 标签: 王国维 人间词话 文学 叔本华 伦理学 哲学
  • 简介: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奉他为宋词中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他的词格律严密,题材广泛,以空灵含蓄著称。著名学者王国却认为姜夔算不上一流词人,在他的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对姜夔的词作多有批评。

  • 标签: 王国维 姜夔 “黑” 《人间词话》 文学批评 词中老杜
  • 简介:王国批评以朱祖谋为代表的学人之词不能达到自然高妙的境界,而对己作自视甚高,认为《人间词》远在学人之词之上。然而学界却将王国之词归为学人之词,这就造成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的矛盾。从学人之词入手,可探究王国的词学创作与词学批评,并以此蠡测其《人间词话》与《人间词》的矛盾之处。

  • 标签: 王国维 学人之词 人间词 人间词话
  • 简介:王国境界说的本质特征是真实、自然、深刻和空灵;主体内容是情与景、意与境的自然浑成;针对文学艺术领域的具体表述称之为"意境";在社会人生的统一观照中则称之为"境界"。

  • 标签: 王国维 境界说 本质特征 主体内容
  • 简介:“境界”是王国《人间词话》中品词立论的主要标准。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真”、“隔”、“胸襟”、“气象”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王氏诗歌美学体系。“境界说”本之于其“忧生”与“忧世”并重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概念多采自传统诗学,而融之以西学精神,是传统诗论精华与西方诗学精神合铸的一块精钢,本质上则仍是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标签: 境界 忧生 忧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