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移位的拷贝理论解释现代汉语寄生语缺的生成机制。在最简方案中,移位是拷贝、合并、形成语链和缩小语链的互动产出的结果,这统一解释了有些语迹为什么必须在语音成分中删除以满足线性化的句法要求、语迹为什么要循环移位和邻接原则、表层结构、反成分统制和A’移位等寄生语缺的主要性质。
简介:新近一期的《湖湘论坛》刊载了邓晓芒的文章,就现代汉语当下的危机发表了看法。
简介:1、杜甫把杜甫作为现代汉语诗的传统,会让不少人难以理解。古典诗歌与现代汉语诗、文言文与白话文、格律体与自由体,杜甫的写作与现代文学在形式上看似处在阴阳两隔的世界,但从诗的艺术形式,以及诗人面对世界的基本态度,现代汉语诗人仍然能够从杜甫找到诗歌的精神和有效的传统。
简介:
简介:从语言学、诗学、美学等角度,分析叙述在诗歌表达中的必要性,并就诗歌语言叙述功能的多样性展开重点论述,指出诗歌语言的多样性取决于诗人叙述的角度与思维方式、叙述的技巧——结构与解构、叙述的趣味性与意味性,以及叙述的想象力与表现力等。同时对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中语言推进的几种可能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简介:文章分析近年来现代汉语中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特点以及对现代汉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主张采用辩证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简介:词是概念性的语言单位,语是叙述性的语言单位。然而,长期以来许多学者把"语"看作"词"的等价物,在编写高校《现代汉语》教材时把"语"放在词汇章里以很少的篇幅来叙述。文章用大量的实例,强调性地论证了词和语的本质区别,阐述了高校《现代汉语》词语合章教学所表现出来的弊端和不科学性,分析了《现代汉语》词语分章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简介:文章站在语言本体的角度,从语音、构词、语义和文化等四个方面对现代汉语食品类名词进行细致的研究。语音从音节结构、韵律结构、轻声现象及儿化现象等四方面进行分析;构词从单纯词、合成词等两方面进行分析;语义从成分意义与修辞义两方面分析;文化从文化来源与反映的文化心理进行分析。通过以上论述,初步阐述现代汉语食品类名词的特点及构成规律。
简介:摘要现代汉语时间的表达不能象形态发达的语言那样靠形态的变化来完成,这就注定了汉语时间词在时间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语义的角度对现代汉语时间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简介: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7版义项的增补进行了研究、分析,从新义和原有未收义的增补、本义和引申义的增补、"〈方〉""〈书〉"义的增补几个方面阐述了《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增补时的取舍考量,对《现代汉语词典》未来的修订提高和其他辞书的修订有一定借鉴意义。
简介:现代汉语“对”有作为副词的语法表现,“对”作为副词存在应该得到认可。同时,在以“对+V”结构形成的动词中,“对”是副语素。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现代汉语中,唐代以后的古汉语“对”修饰动词的现象就大量出现,且有少量成为了参与构词的副语素,它们都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在汉语双音节化的过程中,“对”的使用频率、“对+X”形成句法结构、“对”作为动词的基本语义特征对其形成及参与构词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大量语料为基础,证明副词“对”的存在,并分析“对”的词汇化现象。
简介:现今,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却给我国汉语言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尽管我国人口众多,在语言的竞争中一直占有优势,但是若想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一直占有地位,就必须对汉语言等信息进行规划。因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就必须考虑汉语言的发展。以前,汉字的输入是从笔画的输入转变到拼音的输入,如今,已经转变成了串词的输入。这正表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语言的技术水平越来越关注,所以,在网络的背景下,对现代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简介:改革开放30多年来,现代汉语产生了大量新词,这些新词有许多是吸收外来语而形成的,包括对日语的借用。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具有密切的文化交流,日本文字的产生和古汉语的传入密不可分,但影响是相互的、交流是双向的,日语也影响着汉语,现代汉语对日语的接纳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探讨产生这种现象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这些外来词的类型和特征。
简介:以现代汉语诗歌为语料,探索了诗歌意象语言遮蔽性的辞格表征形式。研究发现采用的语料中的诗歌意象语言倾向使用暗喻、拟人、重复、明喻,尤其是暗喻这一辞格来表达遮蔽性,转喻、典故、提喻辞格使用较少,移就、夸张、矛盾、突降、讽刺这些辞格使用极少。运用具体诗例进一步分析并探讨了不同辞格表征的意象语言的遮蔽力。现代汉语诗歌意象语言以不同程度的遮蔽力遮蔽情感、行为、事件和论说,通过此在言说它在,揭示价值和真理。
简介:对语法研究而言,汉语动词及物性问题研究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划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可能性、必要性,划分标准以及下位分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及物性是动词的一种根本属性,及物性虽然与动词的价有联系,但是二者之间绝不能画等号”这一认识,可以根据有无及物性将现代汉语动词重新分为四类:及物动词、作格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假及物动词,其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间关系属于不及物动词包含及物动词模式。
简介:摘要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词汇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并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更为通俗易懂的用语,甚至一些书面语词在如今的现代汉语中已近消失。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典型的书面语词“在在”为切入点,通过历时考察和语料分析来具体说明这一书面语词所具有的历史背景,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同时结合对海外华语使用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现代汉语与民国时期的汉语以及海外华语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书面语词汇的通俗化显而易见。
简介:惯用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用已久、定型定义且口语性极强的短小固定词组。在我们的日常言谈、文章中,惯用语广泛存在,其为现代汉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现如今学术界关于隐喻的研究成果虽已较丰,然而对于惯用语隐喻的研究则相对匮乏。基于此,文章主要从惯用语和隐喻的概念、特点出发,对惯用语隐喻的特点和功能进行论述。
现代汉语寄生语缺的最简分析
现代汉语的危机
现代汉语诗的传统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浅析
现代汉语诗歌语言叙述功能初探
现代汉语外来词界定初探
现代汉语中的网络语言分析
论高校《现代汉语》词语分章教学
现代汉语食品类名词研究
现代汉语时间词的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口语“然后”一词探究
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现代汉语词典》义项的增补
现代汉语副词“对”的存在及来源
网络背景下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现代汉语对日语外来词的吸收
论现代汉语诗歌意象语言的遮蔽性
基于及物性的现代汉语动词再分类
现代汉语书面语词汇的通俗化
现代汉语惯用语隐喻特点及功能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