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在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4月~2020年4月中,选择120例患者参与研究,将其按照抽签法的方式分成不同组别,每组均60人。常规组中,护理以传统模式进行,而研究组结合了“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最终从护理有效率、PSQI、HAMA评分等指标进行差异对比。结果:研究组PSQI、HAMA评分均更低,证实其睡眠和焦虑情况改善更好,且研究组有效率95.0%、常规组83.33%,P<0.05)。结论:针对出现焦虑症的睡眠障碍患者,应当从其睡眠、心理、行为多个方面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少患者内在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松训练对妇科肿瘤放疗后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杭州市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在随机分组基础上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60)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放松训练,n=60)。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为(45.47±1.42)分、(44.54±1.7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48±2.67)分、(45.84±1.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7、4.463,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98、2.597、3.265、4.680、5.108、2.612、3.635,均P<0.05)。结论放松训练能改善妇科肿瘤放疗后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周末睡眠社会时差等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4-5月采用立意抽样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学校3个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对30 188名1~12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版与学生版困难与长处问卷进行,夜间睡眠时间、周末上床和起床推迟时间、午睡情况等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成长轨迹及健康指数调查问卷》。调整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学习负担和噪声等混杂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强度(OR值)及其95%CI。结果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睡眠不足分别占90.4%、90.1%、98.2%和98.4%,有19.9%的学生不午睡,19.6%的学生周末推迟起床时间≥2 h,35.1%的学生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15.5%的学生每天不固定时间起床。与夜间睡眠时长8~9 h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7~8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睡眠时间>9 h与心理行为问题呈负向关联;小学高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初、高中生夜间睡眠≤6 h者心理行为问题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53(1.85~3.47)、2.41(1.11~5.25),而夜间睡眠>9 h者心理行为问题也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37(1.40~4.01)、5.38(1.79~16.1)。与午睡时间0.5~1 h相比,不午睡及午睡时间<0.5 h都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午睡时间1~2 h还是高中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早上不固定时间起床、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周末推迟起床≥2 h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周末夜间推迟入睡≥2 h,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OR值(95%CI)分别为2.07(1.45~2.97)、1.57(1.09~2.26)、2.66(2.06~3.44)、2.48(1.96~3.15)。结论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不足、不午睡以及睡觉与起床时间不固定与心理行为问题呈正向关联,但夜间睡眠长也是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的社会时差增加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小学低年级学生周末入睡推迟0.5 h即与不良心理行为增加有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应用在抑郁症患者中对其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到本院诊治的抑郁症90例患者资料,分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患者45例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障碍、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8.27±2.19)分、SAS评分(11.19±5.11)分均低于对照组(16.67±3.87)分、(22.54±5.16)分,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在抑郁症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也能使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得到缓解。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焦虑症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双盲分组法将本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57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8例焦虑症患者开展基础性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29例焦虑症患者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睡眠总时长相对于参照组更高/更长(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有效性较为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医心理睡眠调控技术治疗心胆气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6月-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医学专题门诊60例心胆气虚型不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于睡前口服佐匹克隆片,治疗组采用中医心理睡眠调控技术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评估失眠严重程度,采用自拟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评估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DBAS-30)评估与睡眠相关的不合理认知;于治疗第4周采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对2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7%(23/30)、对照组为80.0%(24/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4)。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5.15±2.66)分比(8.98±2.05)分,t=-1.552]低于对照组(P<0.05),DBAS-30评分[(125.84±20.57)分比(82.89±21.64)分,t=2.44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心理睡眠调控技术可显著改善心胆气虚型不寐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与佐匹克隆片相似,在改善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方面优于西药,且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肿瘤患者化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8例化疗后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对照组(54例,单独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相应接受护理干预后实际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对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对照组的患者实际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对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对化疗后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案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改善患者负面心理以及提高睡眠质量和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具有较为优秀的效果,值得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后对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焦虑症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心理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护理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如果心里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方法:本院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的办法,实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办法,通过对比两组护理之后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以及生命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睡眠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 目的:对叙事护理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睡眠品质的临床疗效,做出研究分析。方案:选择在二零二零年1月~二零二一年1月之间,在医院实施血液透析的外患者六十例为本的研究对象,将本次选取的六十例研究对象,随机地分成A和B两组,每一组内三十例患者,对A组内的患者采取了临床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护理措施,对B组的内患者则是在A组所有的情况基础上,再应有叙事护理。最后对比分析二个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品质等。结论:通过这个研究可以发现,在未对二个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之前后,两个患者之间在SAS和SDS评估上的差别并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但在经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以后,B组病人的各项心理状况评分均要明显的低于A组内的病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PSQI睡眠质量评分上面,B组病人的评分也要明显的低于A组内的病人,两组之间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可以看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病人的不良心理状况,有促于病人的心理健康,同时叙事护理还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透析病人的睡眠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叙事护理在临床当中的推广以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