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 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 方法: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本院收治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观察组)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各 61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观察组中具有腹痛、黄疸、肝肿大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比对照组多 (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总胆固醇、谷氨酰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水平比对照组高(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胆结石、胰腺炎)发生率比对照组大( P<0.05 )。 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相较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更为显著,患者的预后更差,应及时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 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 方法: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本院收治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观察组)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各 61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观察组中具有腹痛、黄疸、肝肿大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比对照组多 (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总胆固醇、谷氨酰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水平比对照组高(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胆结石、胰腺炎)发生率比对照组大( P<0.05 )。 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相较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更为显著,患者的预后更差,应及时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观察组)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各6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中具有腹痛、黄疸、肝肿大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比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总胆固醇、谷氨酰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胆结石、胰腺炎)发生率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相较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更为显著,患者的预后更差,应及时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对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诊断的肝硬化患者6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酒精性肝硬化(ALC)30例,肝炎肝硬化(LC)38例,采用ALOKAα10超声记录左叶厚径、右叶肋下斜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的数值,并观察形态、回声、体积等。结果酒精性肝硬化为小结节性肝硬化,超声表现肝脏体积较大,形态基本正常,86.7%回声呈弥漫性增强。肝炎肝硬化超声表现为粗大不规则的结节,肝脏形态表现异常,50.0%形态不规则,55.3%为不规则回声增强,主要显示为鳞片状、苔藓状或网格状样高回声,50.0%肝被膜为锯齿状。ALC与LC均存在门静脉高压表现,但在腹水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LC与LC的肝脏右叶肋下斜径、左叶厚径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ALC与LC在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超声对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与特点。方法:从我院 2012年 12月至 2016年 1月接收并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随机性抽取 54例,并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是同一时期内抽取的 54例健康志愿者,并对抽取的研究对象进行清晨空腹静脉血抽取并检验,根据肝功能各项指标判定标准分析研究对象血液中的指标情况,按照 Child-Pugh进行分级评定,主要分为 ChildA级、 ChildB级、 ChildC级,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中研究对象的 CHO、 TBA、 CHE、 ALB水平。结果: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中肝炎肝硬化患者的 CHO、 TBA、 CHE、 ALB水平分别为 2.25±0.88mmol/L、 48.36±3.96μmol/L、 2314.5±144.62U/L、 30.47±3.09g/L,对照组中健康志愿者的 CHO、 TBA、 CHE、 ALB水平分别为 5.29±0.37mmol/L、 5.17±1.44μmol/L、 8706.25±333.47U/L、 47.28±4.66g/L,研究组肝炎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各指标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性( 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根据 Child-Pugh进行分级进行判定, A级、 B级与 C级研究对象中的 CHO、 TBA、 CHE、 ALB水平均存在数据的差异性( P<0.05) ,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分析正常健康志愿者与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的数据结果,肝硬化肝炎患者血清内的白蛋白、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中的健康人群,且 A级、 B级与 C级患者中的白蛋白、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逐步降低,故可以根据血清中的各项指标来判定肝炎肝硬化情况,以为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 ] HBV慢性感染是到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研究表明,有效控制和减少 HBV复制可以改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可减缓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延长生存期,因而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很重要。目前抗 HBV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 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肝炎肝硬化患者 96 例作为研究对象当作实验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 96 例作为对照组,主要是清晨空腹对患者的静脉血展开采集,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水平、血清胆碱酷酶活性、白蛋白进行测定,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总胆汁酸水平要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的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酷酶活性均比对照组明显要低,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肝硬化检测指标对肝组织受损程度进行掌握,帮助判断肝硬化发展程度以及改善预后效果,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前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吲哚菁绿(ICG)血浆清除率,探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黔南州人民医院肝病科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30例抗病毒治疗患者为治疗组,余30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次,每日一次)口服,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观察2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比较肝生化指标、ICG血浆清除率、肝脏有效循环血量、CTP评分等指标。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清除乙型肝炎肝硬化始动因素,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时间: 2018年 4月 -2019年 2月,共选取本科室 4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 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肝功能检验,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为对比组,分析两组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 CHE)、血清胆固醇( CHO)、白蛋白( ALB)、总胆汁酸水平( TBA)以及研究组的肝功能水平分级。结果: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 CHE、 CHO、 ALB较大, TBA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肝功能 C级指标与 A、 B指标对比,血清胆碱酯酶活性 CHE、 CHO、 ALB较低, TBA较高。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对肝功能进行检验,能够较好的了解患者的肝脏受损程度,对患者的病情精确判断与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临床中应该广泛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炎后早期肝硬化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6年 12月 ~2018年 11月收治的肝炎后早期肝硬化患者 80例,将 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40例研究组与 40例常规组,常规组接受西药治疗,研究组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比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结论:肝炎后早期肝硬化应用中医药治疗,可兼治标本,提高患者肝功能,改善患者该纤维化指标,促进康复,值得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炎后早期肝硬化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6年 12月 ~2018年 11月收治的肝炎后早期肝硬化患者 80例,将 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40例研究组与 40例常规组,常规组接受西药治疗,研究组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比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结论:肝炎后早期肝硬化应用中医药治疗,可兼治标本,提高患者肝功能,改善患者该纤维化指标,促进康复,值得采用。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 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 2017 年 8月 -2018 年 12 月肝炎肝硬化患者 41例作为此次的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肝功能体检的 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患者肝功能指标为依据将其划分为 A级、 B级和 C 级,分别有 12例、 18例、 11例。对两组患者以及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进行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TBA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 CHO、 ALB、 CHE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夫妻间一方为乙肝后肝硬化,夫妻间乙肝接触传播的感染率。方法选择2016年-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其配偶为病例组,运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性别、年龄等因素,配比选择HBsAg阴性者及配偶为对照组。开展问卷调查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对,其中,每组男性患者为34人,女性患者为20人。其中病例组的配偶中,HBsAg阳性为4人。对照组的配偶中,HBsAg阳性为3人。病例组配偶HBsAg阳性率为7.4%,与对照组配偶HBsAg阳性率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P=0.696)。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配偶,感染乙肝的风险无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4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1月间,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6例人员作为参照组,对两组均采取肝功能生化检验,并对比两组肝功能生化检验结果,分析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能生化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胆碱酯酶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胆碱酯酶、血清白蛋白以及总胆汁酸水平均照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肝功能生化检验,可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