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郁热行情志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行情志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给予自拟方口服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加味逍遥丸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3个月后随访观察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88%,两组比较P〈0.05。结论针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针药结合可提高疗效。

  • 标签: 经行情志异常 经颅重复针刺法 中药
  • 简介: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郁热型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的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止痛,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仅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止痛,并比较2组患者神经痛的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急性期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有助于缓解郁热型带状疱疹急性期所引起的神经痛,且止痛效果优于仅用加巴喷丁胶囊。

  • 标签: 耳穴压豆 加巴喷丁胶囊 肝经郁热型 带状疱疹 疼痛 蛇串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金加味汤治疗郁热型胃溃疡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20例研究组和20例对照组。研究组使用左金加味汤治疗,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溃疡面积、HP阳性率、胃溃疡中医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溃疡面积、HP阳性率、胃溃疡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胃溃疡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左金加味汤治疗郁热型胃溃疡的疗效肯定,能够明显缩小溃疡面积,对幽门螺旋杆菌杀菌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左金加味汤 肝胃郁热型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自我推拿进行自我护理,对改善郁气滞前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对郁气滞前期综合征患者,在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运用中医的推拿按摩进行自我护理。结果郁气滞前期综合征患者通过中医的推拿按摩进行自我护理后,烦躁易怒、抑郁悲伤、乳房胀痛、小腹胀痛等临床症状均显著降低。结论通过运用自我推拿对郁气滞前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经前期综合征 推拿 自我护理?
  • 简介:《谛义》是古印度重要宗教派别耆那教中影响最大的经典。这一经典构筑了耆那教系统的理论体系。它重视通过智慧获得真理,提出了"七谛"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中,该表明了耆那教的主要宗教和哲学思想。《谛义》通过"命我"和"非命我"的范畴,论述了耆那教关于生命现象和自然事物的主要理论;通过"五种智"的理论,展示了此教在认识论上的主要观念。《谛义》对耆那教在历史上的成熟和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谛义证得经》 命我 非命我 耆那教 印度宗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刮痧疗法对郁气滞型疼痛的疗效及推广。方法整理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3月门诊或家庭病床诊疗中采用刮治疗郁气滞型疼痛的108例患者,并随访观查1~5年。结果治愈57例,显效4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结论刮治疗郁气滞型疼痛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经 刮痧 肝郁气滞 疼痛
  • 简介:摘要Glisson系统结构显示常采用铸型法显示叶、段输胆管道。铸型填充剂浸浊难免变挛缩、变位,采用人工剥离法虽然费时、麻烦,但保持内输胆管道自然的形态、位置较好,测量数据更符合活体内到表真实距离。因此我们在内管道调查中采用传统的剥离法。为胆道USG/内管穿刺提供切实可靠解剖依据。

  • 标签: 肝管 肝左管 肝右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伤寒论》以六辨证为指导,从气滞阳郁、胃不和,少阳邪郁、克脾犯胃,木郁化火、胃腑不通,厥阴寒、上逆犯胃,厥阴木郁、胃热脾寒5个方面阐述了胃不和,论述了胃不和相关候的因机治规律。为后世医家辨治胃不和相关候奠定了基础,对于继承和发扬脏腑相关理论,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和临床疗效亦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伤寒论 肝胃不和证 辨证论治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疏肝益肾汤治疗郁肾虚月经后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郁肾虚月经后期患者120例,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疏肝益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逍遥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下降程度、血清FSH和血清E2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清LH、PRL和T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郁肾虚月经后期患者采取疏肝益肾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促进血清E2水平的升高,同时降低血清FSH水平,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疏肝益肾汤 肝郁肾虚证 月经后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行不寐作为妇科临床越来越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广大女性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笔者导师认为其主要病位在脾。故多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为治则。用逍遥散加味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此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 标签: 经行不寐 肝郁脾虚 逍遥散加味 肝脾同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治疗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6例,平均(43.0±10.6)岁,均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同时行瘘道扩张,并将鞘管置入瘘道内,再联合应用硬质胆道镜、纤维胆道镜鞘管进行胆道内碎石、取石、胆道扩张,置内支架治疗内胆管结石。结果:手术均获成功,20例结石完全取净,一次手术结石取净率为80%(20/25),5例二次手术取净结石。手术时间70-180min,平均(100.0±12.5)min;术中出血量5-100ml,平均(15.0±20.5)ml;住院7-15d,平均(8.0±3.1)d。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年,结石复发2例。结论:对于内胆管扩张的内胆管结石,尤其多次手术后内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结石,双镜联合行经皮肝胆道镜手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经皮肝 胆道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强脾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瘫强脾弱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点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点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药药浴等中医综合治疗可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脑性瘫痪 肝强脾弱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柴胡疏散治疗胃不和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效果。方法胃不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4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西药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蒙拖石散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0d,评价临床疗效,后期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中药疗法治疗胃不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西医疗法的治疗效果(P<0.05),且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的人群比例较小(P<0.05)。结论胡疏散治疗胃不和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柴胡疏散 肝胃不和 浅表性胃炎 中医疗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28-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强脾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符合脑瘫强脾弱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点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点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药药浴等中医综合治疗可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脑性瘫痪 肝强脾弱证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