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能否降低脂多糖(LPS)诱导急性损伤大鼠的血管通透。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又分1h、3d和7d三组,每组6只;治疗组大鼠在实验前经胃管分别给予辛伐他汀20mg/kg(4ml/kg)治疗1d、3d和7d,每天1次;对照组和LPS组则给予蒸馏水(4ml/kg)管饲7d。在最后一次给药1h后,LPS组和治疗组大鼠从尾静脉注射LPS5mg/kg(2.5ml/kg),对照组则予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5ml/kg)。观察6h后,处死大鼠,取样。计算湿/干重比值、水含量,比色法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匀浆伊文思蓝(EB)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TNF-α水平,以及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治疗组的湿/干重比值、水含量显著降低(P<0.001),BALF蛋白、匀浆EB亦低于LPS组(1h组P>0.05,3d组P<0.05,7d组P<0.001),具有时间-效应依赖;治疗组匀浆MPO活力和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1);组织病理学亦显示治疗组的损伤程度轻于LPS组。...

  • 标签: 肺疾病 脂多糖类 斯伐他汀 毛细血管通透性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由烧创伤、休克、感染等引发的危重症之一。脓毒症患者在各种病理生理机制下容易出现血管通透增高,导致组织液体积聚,血管内液体不足,引起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因素、介质参与调控脓毒症血管通透,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脓毒症的靶点。本文就近年研究脓毒症中血管通透相关的分子中意义较大的一些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磷酸鞘氨醇、肝素结合蛋白、Slit2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脓毒症 毛细血管通透性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改变的影响。方法①临床研究:采集2019年1月1日至8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2例重度烧伤患者入院0.5 h内全血标本,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以及血清HBP水平;以同期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以明确重度烧伤患者炎指标及HBP与其他严重创伤患者的差异。留取12例重度烧伤患者入院9 d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多糖包被代谢产物黏结合蛋白多糖-1(syndecan-1)和透明质酸(HA)水平。采用线性相关法分析HBP与中性粒细胞比例、syndecan-1和HA的相关。②基础研究:制备6~8周龄SD大鼠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模型,低分子肝素(LMWN)干预组(n=5)大鼠于伤后即刻经腹部皮下注射200 U/kg低分子肝素钠(2 h 1次,共4次);烧伤组(n=5)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n=5)不给予任何干预。分别于伤后0、2、4、8 h取大鼠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HBP、syndecan-1和HA水平,取大鼠组织于透射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多糖包被损伤情况。结果①临床研究结果:12例重度烧伤患者与8例严重创伤患者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以及HBP水平均升高,两组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109/L):14.5±6.1比10.8±3.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9/L):12.0±5.9比9.0±4.0,中性粒细胞比例:0.81±0.10比0.79±0.14,均P>0.05〕;但烧伤患者HBP水平明显高于创伤患者(μg/L:192.92±61.73比51.17±23.05,P<0.01)。12例重度烧伤患者伤后血清syndecan-1和HA水平急剧升高,并呈持续升高趋势,9 d达峰值〔syndecan-1(μg/L):16.02±0.39,HA(μg/L):106.83±4.90〕。相关分析显示,重度烧伤患者入院1 d血清HBP与中性粒细胞比例、syndecan-1和HA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5、0.732、0.900,均P<0.01)。说明烧伤引起中性粒细胞急剧升高后释放大量HBP,同时血管内皮多糖包被受到严重破坏。②基础研究结果:烧伤组大鼠伤后血清HBP、syndecan-1和H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急剧升高,并随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趋势,伤后8 h达峰值;LMWH干预组血清HBP、syndecan-1和HA水平均较烧伤组明显降低,8 h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HBP(μg/L):6.47±0.25比12.48±0.08,syndecan-1(μg/L):19.06±1.48比25.92±3.34,HA(μg/L):35.76±2.10比54.91±2.64,均P<0.01〕。透射电镜下显示大鼠血管多糖包被结构:正常对照组结构连续、分布均匀、致密;烧伤组2 h时结构即明显破坏、脱落,8 h时已基本观察不到多糖包被结构;LMWH干预组结构破坏、脱落现象明显减轻,8 h时仍能观察到多糖包被结构。结论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血管通透增加,体液大量丢失,与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急剧升高并释放高水平HBP造成内皮细胞多糖包被破坏有关。

  • 标签: 烧伤早期 肝素结合蛋白 多糖包被 血管通透性
  • 简介:摘要毛细血管通透作为脓毒症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之一,可导致机体微循环灌注严重不足、局部组织缺氧,造成多器官损伤以及功能障碍。文章回顾总结脓毒症中毛细血管通透可能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阐述了内皮细胞损伤死亡及其表面的糖萼降解、周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破坏均可通过特定的信号途径引起毛细血管通透的增高,调控相应的信号通路可对毛细血管通透产生重要影响。各种内皮细胞信号通路在脓毒症毛细血管通透中的靶向激活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但仍需更进一步探索,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标签: 脓毒症 毛细血管通透性 内皮细胞 糖萼 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相关损伤(VILI)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小潮气量(LVT)机械通气组(LVT组)、常规潮气量(NVT)机械通气组(NVT组)和大潮气量(HVT)机械通气组(HVT组),每组12只。Sham组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不同潮气量(VT)各组大鼠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VT分别为6 mL/kg(LVT组)、10 mL/kg(NVT组)、20 mL/kg(HVT组),吸呼比均为1∶1,通气频率均为40次/min,通气时间均为3 h。机械通气结束后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取大鼠组织,计算湿/干质量(W/D)比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损伤评分。取大鼠脑组织,测定含水量,并通过检测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以反映血脑屏障通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机械通气3 h后,随着VT增加,VILI大鼠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当VT达到20 mL/kg时,组织结构明显破坏,肺泡壁水肿,肺泡内充血,间质增厚,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且损伤评分、W/D比值及BALF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损伤评分(分):10.6±1.1比1.4±1.0,W/D比值:6.6±0.8比3.7±0.6,TNF-α(ng/L):832.9±97.9比103.8±23.3,IL-1β(ng/L):68.9±14.1比15.7±2.6,IL-6(ng/L):70.8±16.4比20.3±5.4,均P<0.05〕。此外,大鼠在发生损伤的同时,还伴随着持续加重的脑损伤;当VT达到20 mL/kg时,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85.4±3.6)%比(68.7±2.7)%,脑组织EB含量(μg/g):887±78比97±14,均P<0.05〕,脑组织中封闭蛋白-5(claudin-5)、闭合蛋白(occludin)及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下调〔claudin-5蛋白(claudin-5/β-actin):0.67±0.12比1.45±0.19,occludin蛋白(occludin/β-actin):0.48±0.11比0.99±0.21,ZO-1蛋白(ZO-1/β-actin):0.13±0.03比0.63±0.12,均P<0.05〕。结论VILI可诱导大鼠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增加,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机械通气 肺损伤 血脑屏障 通透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线粒体在生理情况下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支持细胞存活;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则中介细胞凋亡和坏死,线粒体通透转换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在此过程扮演了关键角色.抑制MPTP的开放是心肌保护最有前途的药物作用靶点之一,该文综述其研究进展.

  • 标签: 心肌 缺血 再灌注 线粒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法,观察外用荞麦黄酮复合物低、中、高浓度对皮肤毛细血管通透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黄酮复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增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荞麦黄酮复合物中、高剂量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增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荞麦黄酮复合物 毛细血管通透性 OD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对烧伤犬血管通透和液体需求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比格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LR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血必净组(LR+XBJ组)和对照组(OC组),每组8只。所有犬麻醉后行颈主动脉和静脉置管并插入尿管。3组犬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进行全身麻醉,OC组犬仅进行颈动静脉置管,未致伤;LR组和LR+XBJ组犬进行颈动静脉置管后,量取背部50%总体表面积,备皮后3%凝固汽油均匀涂抹并点燃,持续燃烧30 s,致50%总体表面积全层烧伤。伤后12 h,给予犬丁丙诺啡(10 μg/kg)止痛。LR组根据Parkland公式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1%总体表面积为4 mL/kg,前8 h输入1/2,后16 h输入另1/2);LR+XBJ组在输入乳酸林格氏液(输入量和时间同LR组)的基础上,在伤后即刻和伤后4 h分别给予血必净注射1次,每次2 mL/kg。OC组仅输入与LR组和LR+XBJ组等量的乳酸林格氏液。检测伤后即刻,伤后1、2、4、6、8和24 h 7个时间点各组犬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指数(CI)、血管水指数(ELWI)和血管通透指数(PVPI)]、血浆容量、红细胞压积、尿累积量与累计净输入量、各脏器组织(心脏、肺脏、肾脏、小肠)含水率、血管通透、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伤后即刻,3组间MAP、CI、ELWI、PV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1、2、4、6、8和24 h,LR组和LR+XBJ组的MAP、CI、ELWI、PVPI比OC组均明显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1、2、4、6、8和24 h,LR组的MAP和CI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1、2、4 h,LR组的ELWI和PVPI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而伤后6、8、24 h LR组的ELWI和PVPI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即刻,3组间血浆容量和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1、2、4、6、8和24 h,LR组和LR+XBJ组的血浆容量和红细胞压积比OC组均明显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1、2、6、8、24 h,LR组的血浆容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4 h LR组的血浆容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6、8、24 h,LR组的红细胞压积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2、4 h LR组的红细胞压积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即刻,伤后1、2、4、6、8、24 h, LR组和LR+XBJ组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伤后即刻,伤后1、2 h,LR组的累积净输入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而伤后4、6、8、24 h LR组的累积净输入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LR组和LR+XBJ组的心脏、肺脏、肾脏、小肠中的含水率、血管通透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比OC组均明显增加,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LR组心脏、肾脏中的含水率和血管通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肺脏、小肠中的含水率和血管通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LR组肾脏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肺脏、小肠中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LR组和LR+XBJ组的心脏、肺脏、肾脏、小肠中的MPO和NE含量比OC组均明显增加,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LR组心脏、肾脏组织中的MPO含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肺脏、小肠中的MPO含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LR组肾脏组织中的NE含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肺脏、小肠中的NE含量与LR+XBJ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蛋白酶引起的血管通透升高和组织水肿,明显降低烧伤犬复苏液体需求量。

  • 标签: 烧伤 血流动力学 血必净注射液 脏器组织
  • 简介: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是介于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一道生理屏障,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稳态起着重要作用。它具有低通透、可选择通过的特点,正是由于该特点,血脑屏障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维系脑的稳态起重要作用,保护脑免受病原生物、毒性分子甚至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侵扰;另一方面,却阻碍了可能的治疗分子入脑,成为CNS疾病治疗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 标签: 血脑屏障通透性 腺苷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 自身免疫系统 选择性通过 生理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脓毒症对血脑屏障通透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根据干预时间随机(随机数字法)分组:假手术组、脓毒症1 d组、脓毒症4 d组、脓毒症7 d组。采用荧光素钠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脓毒症组的大鼠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活动量少、进食饮水少,腹胀明显,排稀便。腹腔解剖可见肠系膜黏连,近端肠管扩张,盲肠结扎部位颜色暗红且表面有脓液渗出,整个腹腔可见血性渗出液。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脓毒症组的大鼠体质量下降,随着脓毒症的病程发展,大鼠体质量持续降低,脓毒症7 d组的大鼠体质量最低,且明显低于脓毒症4 d(P < 0.05)、脓毒症1 d(P < 0.05)以及假手术组(P < 0.05)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盲肠结扎穿孔1 d后大鼠脑组织中的荧光素钠的渗漏显著增加(P < 0.05)。随着脓毒症的病程发展,荧光素钠渗漏含量持续增加。脓毒症7 d的大鼠脑组织中的荧光素钠含量最高,并且明显高于脓毒症4 d、脓毒症1 d以及假手术组的大鼠(均P < 0.05)。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盲肠结扎穿孔1 d后大鼠脑组织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 < 0.05)。随着脓毒症的病程发展,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持续降低。脓毒症7 d的大鼠脑组织中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ZO-1的表达量最低,并且明显低于脓毒症4 d、脓毒症1 d以及假手术组的大鼠(均P < 0.05)。结论脓毒症可诱导大鼠的血脑屏障通透增加,并且脓毒症持续的时间越久,血脑屏障的通透越高。

  • 标签: 脓毒症 脑损伤 血脑屏障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紧密连接 密封蛋白-5 咬合蛋白 闭锁蛋白-1
  • 简介:从李叔同的出家动机、活动经历、佛学著作三方面可见其佛学的通透,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位佛学大师对温州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 标签: 弘一大师 经历 佛学 通透
  • 简介:以HNK盐酸盐药物为试验药品,采用尾静脉注射和灌胃两种给药方式对试验动物直接给药,并在规定的8个时间点收集血液和大脑,将样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在液相质谱仪中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尾静脉给药条件下,血和脑的药物浓度在1h后达到最低检测限,血脑屏障通透率为1.61;灌胃给药条件下血的药物溶解度在4h后达到最低检测限,脑的药物溶解度在2h后达到最低检测限,血脑屏障通透率为0.53。结论显示,这种HNK盐酸盐药物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并作用于大脑,且尾静脉给药比灌胃给药的效果更快更好。

  • 标签: 血脑屏障 小鼠 液相质谱 最低检测限 药物溶解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自旋标记(ASL)对前循环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灶血脑屏障通透的评估作用,并探讨ASL成像分型预测血管开通后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价值。方法前瞻连续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分别于术前24 h内及术后即刻完成ASL序列、动态对比增强(DCE)序列MRI检查及Xper CT检查并进行成像分型,于术后24~48 h内复查头颅CT平扫观察出血转化情况并依据有无出血转化发生分为出血转化组与未出血转化组,对比2组患者间ASL序列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CBF)值、DCE序列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及ASL、DCE和Xper CT成像分型的差异,采用加权Kappa系数检验ASL、DCE和Xper CT成像分型间的一致。结果研究共纳入22例患者,其中5例术后发生出血转化。出血转化组患者的rCBF值(1.57±0.18)、Ktrans[0.072(0.0455,0.117)/min]明显高于未出血转化组[1.14±0.04、0.032(0.024,0.03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间ASL、DCE、Xper CT成像分型分布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例ASL成像分型Ⅲ型患者中4例发生出血转化,6例DCE成像分型Ⅲ型患者中4例发生出血转化,5例Xper CT成像分型Ⅲ型患者中4例发生出血转化。22例患者中ASL序列与DCE序列的成像分型一致强(加权Kappa系数=0.941,95%CI:0.862~1.020,P<0.001)。结论ASL对前循环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灶血脑屏障通透的评估作用较强,ASL成像分型Ⅲ型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相对较高。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亚急性 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对比增强 Xper CT 血脑屏障通透性 出血转化
  • 简介:杀菌/通透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protein,BPI)存在于人或哺乳动物中性粒细胞(PMN)嗜天青颗粒中,是机体抵抗细菌侵袭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家族的重要一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内源抗菌物质存在于从原核细胞、植物和昆虫到哺乳动物的整个进化过程中,但是哺乳动物的抗菌物质只有少数在体内实验中证实确实有效.正因为PMN抗菌多肽"军火库”的多数只在体外实验中具有杀菌作用,而在体内实验中无效,因此对某一单独成分的实际作用需要认真、全面的分析.BPI之所以在PMN抗菌多肽"军火库”中引人注目,就在于其选择性地对革兰阴性杆菌(Gram-negativebacteia,GNB)具有杀菌作用以及对GNB外膜上LPS的强大亲和力(Kd<5nM),故BPI有着"超级抗生素”之称.

  • 标签: 临床研究进展 基础临床研究 增加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fr-β+)血管壁细胞在锂-匹鲁卡品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后2 h、24 h、3 d、7 d、14 d和21 d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1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和模型组(n=120),模型组分为SE后2 h、24 h、3 d、7 d、14 d和21d,采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法和干湿重法评估癫痫持续状态后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BB通透;电镜观察发作后不同时期周细胞及BBB的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发作后不同时期海马组织中周细胞标记蛋白pdgfr-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 )的表达量。结果(1)癫痫持续状态后BBB通透增大(P<0.05),其中发作后24h通透最大(P<0.01),发作3 d及以后逐渐恢复正常;(2)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后脑微血管周细胞及其连接基膜超微结构均发生改变;(3)Western Blot结果提示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后24 h pdgfr-β和α-SM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 d及以后逐渐趋于平稳。结论脑微血管中pdgfr-β+微血管壁细胞可能与癫痫持续状态后BBB的开放有关,并且可能参与癫痫持续状态转归为难治癫痫。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周细胞 血脑屏障 SD大鼠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黏膜通透改变与肝硬化预后的相关。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山西省中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89例肝硬化患者资料作为肝硬化实验组,随机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JY-DLT肠道屏障功能生物化学指标分析系统检测两组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ETX)水平评价肠道黏膜通透。应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价肝硬化预后与肠黏膜通透的相关。两组研究对象结果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中Mann-Whitney H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或SNK检验。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ETX水平明显高于代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硬化组DAO、D-乳酸和ETX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各组的DAO、D-乳酸及ETX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Child-Pugh A级与B级两组相比,DAO、D-乳酸与ETX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55、2.527、-2.179,P值均< 0.05);Child-Pugh A级与C级两组间D-乳酸与ETX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3、-4.248,P值均< 0.01)。DAO、D-乳酸和ETX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5、0.372、0.342,P值均< 0.01)。D-乳酸及ETX水平与CTP评分、Frons指数、RPR指数、APRI评分、FIB-4评分及FibroScan值均呈正相关(P值均< 0.01)。结论DAO、D-乳酸及ETX 3种检测指标能准确反映肠黏膜通透的变化;肠道黏膜通透指标越高,则肝硬化程度越重;肠道黏膜通透与肝硬化预后评分之间具有相关,为肝硬化疾病预后提供了新的评价体系参考,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肝硬化 通透性 胺氧化酶(含铜) 内毒素类
  • 简介:从肌细胞线粒体通透转运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的角度,探讨有氧训练抗运动疲劳的效应和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力竭运动组(L)和有氧训练组(T),每组8只,T组进行6周有氧训练后,将L组进行力竭游泳运动,记下至力竭时间,T组再进行同等时间的游泳运动,运动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并进行MPTP开放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及线粒体Ca^2+转运检测。结果:1)与D组相比,T组和L组MPTP开放检测吸光值显著下降(P〈0.01);与T组相比,L组MPTP开放检测吸光值显著下降(P〈0.05)。2)与D组相比,T组和L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荧光值显著升高(P〈0.01);与T组相比,L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荧光值显著升高(P〈0.05)。3)与D组相比,T组和L组线粒体Ca^2+转运检测吸光值显著升高(P〈0.05和P〈0.01);与T组相比,L组线粒体Ca^2+转运检测吸光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力竭运动会引起MPTP的高通透开放,造成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Ca^2+大量释放,而有氧训练可以显著性地降低MPTP的开放程度,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和Ca^2+的丢失,从而减少线粒体的损伤。

  • 标签: 有氧训练 力竭运动 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 膜电位 钙离子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薄荷醇对大鼠血-视神经屏障通透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实验组尾静脉注薄荷醇乳液,给药后15min,尾静脉静脉注射2%伊文思蓝(EB),分别30min,1h,2h,4h,8h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视神经内不同时间点示踪剂伊文思兰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视神经EB含量更高。结论薄荷醇可提大鼠血-视神经屏障通透通透,是一种有效促进药物透过血眼屏障的穿透促进剂。这将为某些内眼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方法。

  • 标签: 薄荷醇 血- 视神经屏障 药物传递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