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远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对远端胃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3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19例患者接受远端胃切除术,作为观察组,19例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术后1年、2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9.47%,对照组为73.6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为73.68%,对照组为52.63%,P<0.05。结论远端胃切除术在有效清除远端胃癌病灶部位的同时,保留了部分胃部功能,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和生存情况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贲门癌的临床治疗中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贲门癌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后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近端胃切除,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全胃切除,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炎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术后三年、五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炎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三年、五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贲门癌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炎症发生率,同时保证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切开胃结肠韧带,游离至脾脏下极,于根部离断胃网膜左血管,清扫第4组淋巴结,离断胃短血管直至脾上极。游离胃窦部,于胰腺上缘离断胃网膜右静脉,显露胃十二指肠动脉后,于根部离断胃网膜右动脉,并完成第六组淋巴结的清扫。显露胃窦后壁,离断胃右血管,清扫肝门部淋巴结。距幽门2cm离断十二指肠。沿胰腺上缘解剖脾动脉根部,于根部离断胃左静脉。显露腹腔干及胃左动脉,向右侧清扫第8组淋巴结,于根部离断胃左动脉后,向头侧清扫第1,2组淋巴结。游离食管腹段,解剖出迷走神经左右支后离断。悬吊肝左叶后,距贲门2cm离断食管,取上腹正中辅助切口3cm,移除胃标本及大网膜。重建气腹后,距TREIZ韧带20cm离断空肠,行食管左后壁与近端空肠侧侧吻合(OVERLAP法),手工缝合共同开口。距此吻合口40cm,借助辅助切口完成小肠侧侧吻合(ROUX\|Y)吻合。
简介:摘要保留幽门胃切除术与节段性胃切除术都是通过胃壁的环周切除,从而实现贲门与幽门结构的保留,均属于功能保留胃切除术范畴,但两种手术方式概念与手术原则存在显著区别。节段性胃切除术适用手术平面应高于保留幽门胃切除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作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其淋巴结清扫范围(No.1、3、4sb、4d、6、7、8a、9)、术中幽门下区血管以及迷走神经肝支、幽门支保留方式已形成广泛共识。节段性胃切除术目前仅作为一种研究性手术方式,其手术原则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在临床中开展应充分重视其潜在伦理风险。临床上准确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概念与手术原则差异,将有助于后续相关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与准确评价。
简介:1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Library及Webof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1980年1月至2011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胃上部癌手术治疗的英文及中文文献。根据所行手术不同将患者分为近端胃切除术组和全胃切除术组。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2622例胃上部癌患者,其中全胃切除术组1464例,近端胃切除术组1158例。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1.74,1.45,P〈0.05);按TNM分期对5年生存率进行分层分析,两组TNMⅠ、Ⅱ、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1.31,2.03,P〉0.05);但TNMHI期患者中,全胃切除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2.29,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总体复发率略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4,P〉0.05);其中,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0.29,P〈0.05);两组患者的远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0,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的中、远期疗效均优于近端胃切除术;应按照肿瘤的分期个体化地评估手术的价值,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简介:摘要距幽门2 cm开始紧贴胃大弯壁用超声刀离断大网膜,同时充分游离胃后壁与胰腺之间粘连,直至胃底,显露出左侧膈肌脚及食道左侧。经口置入36 F粗胃管,沿胃小弯直至到达胃窦处,距幽门4~6 cm开始用成钉高度较高的内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进行袖状胃裁剪,然后换用为钉腿高度较低的内镜下直线闭合器切割,切割线距离胃管边缘1 cm,在胃底部离食道左侧缘1~2 cm处离断胃底。用倒刺缝合线连续浆肌层缝合加固胃切缘,可将大网膜一并缝合在胃切缘。移除胃管,清理腹腔,扩大主操作孔,取出切除的胃组织,在左侧膈肌脚放置引流管,用不可吸收线全层缝合10 mm及12 mm戳卡孔。
简介: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传统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法对其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减重代谢手术不仅旨在减轻体质量,同时可改善或解决多种代谢合并症,例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高脂血症等,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减重代谢手术的不断发展,其术式也在更新迭代,目前主流术式中,超过50%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应用LSG要注重精准的手术操作及适应证的掌握,来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以达到减重代谢手术效果的最大化。同时,规范的术后管理,多学科团队(MDT)及院内数据库建设,出院后的饮食营养及运动指导、规律随访复查仍是减重效果的重要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及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贲门胃底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进展期贲门胃底癌患者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者(TG组)60例,接受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者(PG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及术后1年、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学营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在术后1月两组患者血清学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在术后6月及12月,TG组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改善较PG组更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TG组患者与PG组患者相比较,其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3年生存率TG组明显高于PG组。结论对于进展期贲门胃底癌患者,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相比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能够取得更好的远期治疗效果,是进展期贲门胃底癌的首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