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 30 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脊柱前方截骨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术后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实施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畸形情况,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截骨加钉道强化术治疗老年脊柱骨折并后凸畸形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进行后路截骨联合骨水泥钉道强化术患者给予术前及术后护理。比较术前1天及术后第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ID)评分、日常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后凸(Cobb角)矫正程度,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护理前后VAS评分、ODI、Barthel指数、Cobb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等相关并发症。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规避手术风险,提升护理安全,为老年脊柱矫形患者的康复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3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19)使用传统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19)使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Cobb角,以及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即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6.84%,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26%,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即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采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矫形效果。同时,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的临床复发率较低,说明该手术成功率显著,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对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术后Cobb角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手术后住院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Cobb角水平;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Cobb角水平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Cobb角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疗效肯定,可有效恢复Cobb角,降低复发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14年8月—2017年10月来我院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的80例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常规组(n=40)、干预组(n=40)。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值)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ODI值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方式。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61例(PVP50例,PKP11例)。测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以及伤椎最塌陷处的高度。结果骨水泥渗漏17例。61例随访8?12个月,平均9.4月,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745,^=0.000)。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为16.4°±5.5°,显著大于末次随访13.3。±5.5。(P=0.000)、术后6个月13.4。±5.5。(P=0.000)、术后3个月13.9。±5.6。(P=0.000)和术后3d14.2。土5.5°(P=0.000)。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椎体最塌陷处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928,P=0.000)。术前最塌陷处椎体高度(1.9±0.6)cm,显著低于末次随访(2.0±0.6)cm(P=0.000)、术后6个月(2.1±0.6)cm(P=0.000)、术后3个月(2.1±0.6)cm(P=0.000)和术后3d(2.1±0.6)cm(P=0.000)。结论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脊柱侧凸畸形以及伤椎最塌陷处高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71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3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保守治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骨折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84%(P<0.05);治疗前,两组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丢失高度(5.03±1.77)mm显著低于对照组(9.23±2.96)mm(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23.68%(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保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EVOS评分以及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变化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EVOS评分以及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满意度(1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同时对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活动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满意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小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对于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3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66)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n=66)患者实施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无差别(P>0.05),术后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82%,研究组为95.45%,则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X2=6.0923,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而言,采用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较好,术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守疗法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椎体高度、Cobb角和疼痛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缓解其疼痛情况,较传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瘫痪。脊柱结核中胸椎结核(48.03%)和腰椎结核(42.36%)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腰椎结核(29.58%),而颈椎结核(5.39%)和骶椎结核(4.22%)则相对少见[1]。脊柱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多数脊柱结核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手术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终极手段,其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目前脊柱结核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及微创术式,这些术式各有优缺点,并有各自的适应证。本文就近年脊柱结核相关研究中的手术适应证及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作如下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