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南朝梁代陶宏景面对秀丽山河尝慨然叹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与谢中书书》)其实,山川之美并非古来共谈。因为就主体方面说,山川之美是以人对自然所能感知的程度为限的,对于尚未以自然为审美对象的人来说,便无所谓山川之美。如同'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样。而且,人们对山川之美感知的程度不同,因而谈论的标准也不相同。魏晋以前,人们对自然界并不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感知的,因而没有在文学中把山川作为自然审美对象去表现。在

  • 标签: 审美对象 哲学手稿 毫无意义 南朝梁 陶宏景 汉赋
  • 简介:和谐律、守恒律、方向律是自然辩证法中自然的三大规律,它们贯穿、融合并体现于各具体学科的研究领域中.本文主要以自然辨证规律在控制与系统科学中的体现为依托,系统阐述物理学中控制系统理论与信息理论及其应用中自然三大规律的具体表现.

  • 标签: 物理学 自然辩证法 和谐律 守恒律 方向律 控制系统理论
  • 简介:道教的自然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人与自然万物是同生共运的浑然一体,强调自然、生命、和谐,反映道、天、地、人之问的自然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自然的总纲,它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是生命系统与自然生存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和谐共生的形式。

  • 标签: 自然观 和谐 共生 道教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 简介:文章依据田野调查资料,从民间习俗的角度,探讨青藏高原藏族牧民的自然。具体论述了藏族牧人敬畏自然的传统宗教观念,融于自然、与自然成一体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自然色彩、方位、声响的感受与领悟,对其人生自然现作了肯定性的评价。

  • 标签: 藏族牧民 游牧方式 自然观 人生观
  • 简介:读了《我看盆景》(本刊2005年第10期)一文,感触颇深,文中有些观点标新立异,见地颇高,但个别地方又过于偏激。比如关于“高等艺术”的论辩,虽然陈毅先生为了褒奖盆景艺人在特定环境下,有过这个赞誉,但真的用历史上从业者的多寡,用无法“洗去其固有的民间艺术征痕”就能说明盆景不是“高等艺术”、抑或是“低等艺术”……

  • 标签: 中国盆景 自然观 民间艺术 特定环境
  • 简介:科学家总是用自己的自然来观察研究自然,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的哲学信念来指导自己的科学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治学精神和方法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是一位典型代表。

  • 标签: 自然观 李时珍 科学精神 科学实践 治学精神 医药学家
  • 简介:浅谈在自然教学中渗透科学自然教育枣阳市罗岗镇中心小学张兴武(441200)从《义务教育自然教案大纲》规定各年级教学目的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重点之一。所谓科学自然,就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科学的看法,用辩证唯...

  • 标签: 科学自然观 自然教学 自然界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实践性研究 自然现象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正>在庄子研究中关于庄子自然的争论最为热闹,或以为是主观唯心主义,或以为是客观唯心主义,或以为是唯物主义。几乎可以说,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产生以前所可能出现的关于自然的各种“帽子”庄子一人全都享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原始资料本身的含混与矛盾,研究者对材料的不同理解等等。但很重要的问题是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研究支点,或据《内篇》,或据《外篇》、《杂篇》;或以《内篇》为主,兼顾《外篇》、《杂篇》,

  • 标签: 庄子 自然观 客观规律 万物 杂篇 世界本原
  • 简介:这个栏目的名称是由《教海拾贝》改变来的,两字之差反映了两者之间的不同。如果说“拾贝”相当于从教海中偶然拾得的点滴经验,“珠玉”则是我们在教海中刻意追求的东西。诚然,珠玉可能是有瑕有璞的,但它毕竟是我们为在教学中落实大纲精神创造的经验。米粒之珠,也放光华。

  • 标签: 科学自然观 宇宙学 空间观念 银心 空间想象力 万有引力定律
  • 简介:中国古代把音乐或歌曲称之为『风』,这一认识与体察自然界的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音乐占有特殊的地位.古人在谈论治国方略时往往将『礼乐』并称,认为音乐与礼一样,同样承担着治国的责任.他们在推崇音乐的作用时,除了注意到音乐正人心的一面,还注意到音乐有『淫邪』的一面.注意到音乐的审美功能是在东汉后期.时至魏晋,人们在面向自然中获得了音乐的新知识.在这中间,嵇康、阮籍、向秀等是代表人物.从音乐中寻找面向自然的生活清音,嵇康的音乐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音乐 自然 礼乐 嵇康
  • 简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晋文人的山水自然.自然山水被当作"道"的外在表现和体悟"道"的工具,被当作精神寄托之所在和隐逸的终极归宿,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浓缩了中国文人自然的阶段性演进过程;而作为这种山水自然影响下的产物,越来越多地把山水作为诗歌表现的主体,从而展示了东晋诗歌从玄言诗向山水诗演变的轨迹.

  • 标签: 山水诗 中国文人 东晋诗歌 隐逸 玄言诗 自然观
  • 简介:环境法的自然是建基于对自然属性的判断之上。自然的属性不仅局限于经济性。而应是经济性、生态性、精神性的综合。环境法的理盒之根在于自然的三种属性;环境法的理念之具体表现在于九个范畴:节制,持续,公平,生命,和谐,朴质,精神,仁爱,情性。正是有了对自然属性的新观念。才使得环境法呈现出不同于民法等其他法的气质,并且,环境法中出现了“伦理回归”的洪流。

  • 标签: 环境法 民法 理念 公平 自然属性 精神性
  • 简介:普里什文自然的核心是提倡人与自然的“共同创造”。这一思想是对传统的人文主义自然和卢梭自然传统的挑战,其哲理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完全平等。作家艺术地展示并证实,自然不应成为人的工具和手段。自然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是人类真、善、美之源泉。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关键是人要把改造自然与感受自然美结合起来,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普里什文的观念不仅突破了前人的局限,而且具有切实的现代意义。

  • 标签: 普里什文 自然
  • 简介: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人,人的自然自然的人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历史不过是“自然界成为人”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及其相互关系随着实践活动的扩展和深化不断生成、不断呈现的过程。马克思的自然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自然观 实践 历史 生态价值
  • 简介:从"扬弃"角度研究船山,一般都是抬高船山而批判宋儒.本文立论认为,船山之扬弃没能把握宋儒精华,因而就不能把握中华自然的精华.这是王船山之学没能很好影响乾嘉学派,造成乾嘉学派"为学问而学问"的原因.

  • 标签: 天道 人事 自然 性情
  • 简介: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文化、历史背景中,有两种因素对中国古代辩证法影响尤为强烈:现实社会的矛盾运动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促使中国古代哲学家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运动时,着重探求“古今不变”的“治乱之道”;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他们从科学思想中提炼出一套辩证自然,并将这种辩证自然加以变形、放大,作为认识、整理、加工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全部对象世界的辩证思维框架.先秦辩证法史中的阴阳思想、五行思想、天地人相统一的思想,是这种辩证自然、辩证思维的主要框架,它们在对自然科学思想进行概括、加工、提炼之形成,在“乎天文”的自然科学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源头.

  • 标签: 辩证自然观 中国古代科学家 中国古代农业 辩证思维 自然科学家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