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260例,非冠心病组90例;依据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113例,双支病变组89例,三支病变组58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分别为(1.37±0.23)、(5.37±3.98)、(23.32±7.3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斑块检出率为79.8%和81.0%,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1±0.21)mm和(1.37±0.27)mm,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与颈动脉IMT值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简介:目的:探讨蓝莓花色苷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实验605',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蓝莓花色苷低(100mg/kg/d)、中(200mg/kg/d)、高(400mg/kg/d)剂量组各12只,按照各自喂养方式喂养,第12周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01))的水平.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弓的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低、中剂量组TC、TG、LDL—C较空白组高。HDL—C较空白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血脂四项较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低剂量组SOD较空白组低,MDA较空白组高,高剂量组SOD较空白纽高,MDA较空白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SOD和MDA较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血清TC、TG、HDL—C、SOD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LDL—C、M1)A较模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TC、TG、LDL-C、/VIDA较模型组低,HDL—C、SOD较模型组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剂量组主动脉弓形体学病变均好于模型组,高剂量组更明显,接近空白组。结论:蓝莓花色苷对AS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有效的清除损害动脉内膜的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离子的作用.降低了AS发生的危险性。高剂量组是最佳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无微不至的护理,39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颈动脉硬化粥样狭窄患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58例颈动脉硬化粥样狭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29例,将其中实施常规西药(辛伐他汀)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治疗的条件下施加丹黄通脉胶囊治疗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斑块面积是(0.13±0.04)cm2,较之治疗前、对照组更为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LDL-C)均要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且除TC外,其余3项血脂指标均要较对照组有优越性(P<0.05)。结论为颈动脉硬化粥样狭窄患者提供丹黄通脉胶囊进行治疗,有利于缩小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其血脂水平,临床疗效相对理想、可靠,是今后医院单位提高本病治疗水平的关键,建议临床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短时间内快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模型,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发现与治疗的基础性研究。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法与免疫反应损伤法结合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分别于高脂饲养前、第2周、第4周、第六周、第八周测定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含量,并在每次高脂饲料喂养后后作形态学观察,并在第八周后通过外科手术取出兔颈动脉,制作病理切片病理切片,检测斑块成膜情况,分析其斑块性质,确定建立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
简介: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s-activatedReceptor,PPAR)-β/δ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和作用方式。方法3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5只)、高脂组(15只)和球囊损伤组(15只),后两组进一步分为6周、8周、10周组,每组5只。实时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用来检测PPARβ/δmRNA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WB)检测PPARβ/δ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兔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高脂组和球囊损伤组的PPARβ/δ蛋白质和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此外,高脂组PPARβ/δ蛋白质水平在6-10周增加显著(P〈0.01),PPARβ/δmRNA在8-10周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6-8周组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PPARβ/δ蛋白质和mRNA水平在球囊损伤组各亚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而且,球囊损伤组PPARβ/δ的表达水平比同一时间点的高脂组明显增加(P〈0.01)。高脂组和球囊损伤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0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结论PPARβ/δ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在椎动脉粥样硬化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椎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Grouse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Grouse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80.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