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练新荣1 孙莉1 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创建时间:2021-02-0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 2020年第12期
  • 机构: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市 100021); 2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 518116)
  • 简介:[摘要] 肠道微生物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的调控和中枢神经系统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大脑发育、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肠道微生物与大脑通过与循环炎症标志物和激素、传入和传出神经系统以及其他更多生态位、途径的双向相互作用,即是“微生物--”(“Microbiota-Gut-Brain”,MGB)。MGB可以影响记忆受损、学习能力下降和心理障碍等行为,促进疾病的发展,加重当前症状,或有助于治疗和恢复。本文综述近些年来肠道群通过-与大脑之间双向交流作用的研究进展,这些动物实验 和临床研究涉及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 标签: [] 肠-脑轴,肠道菌群失调,双向交流,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是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通路,肠道功能障碍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风险,改善肠道功能可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围绕中肠道对功能的调节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脑肠轴 迷走神经 肠神经系统 肠道微生物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胃肠出血、微生物群失调、便秘等并发症,而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会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和预后。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双向通讯,它们之间通过多种机制进行信号传递和交流,称为--。目前,缺血性脑卒中与-关系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而深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和-之间的潜在关系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方法。笔者现围绕缺血性脑卒中和-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脑-肠轴 微生物群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作为肠道与神经系统间相互沟通的重要媒介,与肠道、大脑形成了微生物--(microbiota-gut-brain axis,MGBA),该主要通过短链脂肪酸、神经递质、迷走神经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等方式影响人类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抑郁症、儿童孤独症以及新生儿病等。该文基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报道,分析肠道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微生物--作一综述,并对该通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考。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脑-肠轴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本综述对近年来应激与肠道微生态-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目前认为应激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神经通路、神经内分泌通路、神经免疫通路及微生物代谢物等途径调节胃肠道功能与中枢神经系统。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其相互作用机制有望应用于临床,为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 标签: 应激 肠道微生态-肠脑轴 机制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面全程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和发展,并可能是AD患者内β-淀粉样蛋白(Aβ)、tau病理和慢性炎症的重要源头。本文现从胃肠道层面、内炎症层面和肠道群层面探讨其在AD防治中的可能靶点及应用前景。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肠-脑轴 肠道菌群 神经胶质细胞 慢性炎症
  • 简介:摘要β-酪蛋白是牛乳蛋白的主要成分,其中以A1、A2 β-酪蛋白最为常见。β-酪蛋白衍生肽具有生物活性,可影响胃肠道和功能。A1和A2 β-酪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理效应,其中A1 β-酪蛋白衍生肽可能加重肠道功能障碍和胃肠道炎症、干扰氧化还原平衡,并可能导致神经炎症和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试验表明,与饮用含A1和A2 β-酪蛋白的牛奶相比,饮用不含A1 β-酪蛋白的牛奶胃肠不良症状和肠道炎症较少,并且在标准化测试中与认知功能的改善相关。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A1和A2 β-酪蛋白在生理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表明,避免食用A1 β-酪蛋白可改善人的整体健康,尤其是改善消化和认知功能。

  • 标签: A1 β-酪蛋白 A2 β-酪蛋白 消化 肠脑轴
  • 简介:摘要""指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通过交互作用,调控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等反应的结构。脓毒症是常见、高危的因感染引发机体异常反应所致器官功能损伤的综合征,""在其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目前中枢神经-外周器官交互作用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大脑奖赏系统、边缘系统、胆碱能神经相关核团及神经肽如何通过-影响肠道免疫,上皮细胞、肠道微生物和代谢产物、肠道神经系统如何通过-影响大脑免疫两大方面,综述""交互作用对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影响,为其免疫治疗的新思路提供依据。

  • 标签: 脑肠轴 中枢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 简介:摘要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均能够分泌一些激素,如胆囊收缩素、胃泌素和促胰液素等,属于-肽的范畴。其活动受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双重调节,对机体胃肠运动、食物摄取、能量消耗和物质代谢等有重要影响。-肽通过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增加胰岛β细胞量,提高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等多种途径作用改善血糖水平。

  • 标签: 脑-肠肽 血糖 胆囊收缩素 胃泌素 促胰液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病科15例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分析及护理,探讨降低医院多重耐药的发生率的有效防控措施。方法:通过适时监控耐药和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对多重耐药感染患者采取有效控制和护理措施。结果:制定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建立患者接触隔离卡,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对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着尿管等操作的患者专门护理,提高了感染控制的效果。结论:对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重点在于搞好消毒隔离,预防和控制传播。(1)

  • 标签: 脑病科 多重耐药菌 护理
  • 简介:摘要炎症性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在IBD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MRI来观察及研究IBD患者的结构及功能异常,特别是功能异常的观察,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IBD的发病机制,并从神经方向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可能有效减轻肠道炎症或缓解腹痛症状。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炎症性病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群落组成,找出与炎症性病相关的群,为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克罗恩病(n=20)、溃疡性结肠炎(n=10)和健康对照组(n=30)的粪便样本,利用16S rRNA测序法,测定粪便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炎症性病患者肠道群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炎症性病患者变形门、Epsilonbacteraeota、酸杆菌门、志贺氏丰度显著升高;普氏属_9、巨单胞属、Lachnoclostridium丰度显著降低。克罗恩病组Lachnoclostridium丰度显著高于溃疡性结肠炎组,酸杆菌门、普氏属_9丰度显著低于溃疡性结肠炎组。厚壁门、拟杆菌门丰度在炎症性病患者中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性病患者肠道微生物失调,IBD患者肠道群中致病菌增多(主要为变形门和大肠埃希志贺)。克罗恩病组和溃疡性结肠炎组的差异群可能和疾病相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16s rRNA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粪移植疗法治疗炎症性病的疗效。方法:选择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炎症性病患者 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例。对照组给予青藤碱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粪移植疗法,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各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外周血 NO、 SOD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IL-8、 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IL-35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 NO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SOD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炎症性病中应用粪移植疗法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利于重建肠道群,保护黏膜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粪菌移植疗法 炎症性肠病 各因子水平变化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肠道群及其代谢物与肿瘤发生、炎性病、肠道放射损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源于核事故调查、临床研究、动物模型探索等多种证据证实,肠道群及其代谢物可作为评估肠道放射损伤暴露水平与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本文综述肠道群及其代谢物与肠道受照剂量、放射损伤的关系,为评估肠道放射损伤风险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肠道菌群 代谢物 放射损伤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腹泻患者中, 应用四联活溶胶囊的治疗 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 我院接受治疗的 84 例 慢性腹泻患者, 收治的时间为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随机 将所有患者 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 42 例。将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恢复时间以及疾病复发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经分析,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的 腹泻 、 腹痛 、腹胀缓解时间明显短 ( P< 0.05); 相比于常规组( 23.81% ),治疗组的疾病复发率( 2.38% )明显低 ( P< 0.05)。结论:慢性腹泻患者中,应用 四联活溶胶囊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缩短明显,且预后效果好,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 。 【关键词】双歧三联活胶囊 ;慢性腹泻;四联活溶胶囊 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谱的构成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密切关系,影响肺部的免疫反应强度,肠道微生态失衡及源性内毒素的释放,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移植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总结肠道微生态、移植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新思路。移植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给予重症病人早期内营养对院内感染、多重耐药感染 (MDROs)等不良现象的影响。 方法 在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筛选出 106例重症患者,均分为 2组。参照组 (53例 )重症患者给予早期外营养,实验组 (53例 )重症患者给予早期内营养。对比 2种营养支持效果。 结果 和参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更高,且院内感染率和多重耐药感染率等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给予重症病人早期内营养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患者 院内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泻型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灌洗液优势群的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腹泻型IBS患者46例(观察组)和排除IBS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患者46例(对照组)。于结肠镜检查时钳取降结肠黏膜组织2块,再收集所取黏膜组织处结肠灌洗液4 ml,提取总DNA,并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10种优势进行检测(包括拟杆菌门、普氏杆菌、双歧杆菌属、梭属、致病性大肠埃希、害肺戴阿里斯特杆菌、厚壁门、普拉梭、沙门和乳杆菌属;结果取对数值)。采用Spearman法对结肠黏膜组织和结肠灌洗液的优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结肠黏膜组织和灌洗液优势群组成以及群变化基本一致,其中观察组结肠黏膜组织和结肠灌洗液中拟杆菌门、普氏杆菌、梭群数及结肠灌洗液中普拉梭群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肠黏膜组织:3.68 ± 0.54比4.34 ± 0.27、4.26 ± 0.28比5.33 ± 0.42、4.46 ± 0.68比4.99 ± 0.61;结肠灌洗液:3.26 ± 0.61比4.09 ± 0.51、3.10 ± 1.42比4.86 ± 1.03、5.24 ± 0.54比5.95 ± 0.51、2.24 ± 1.83比3.24 ± 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两组结肠黏膜组织和结肠灌洗液中其他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黏膜组织与结肠灌洗液中双歧杆菌属、厚壁门、普拉梭和乳杆菌属呈正相关(r = 0.427、0.689、0.577和0.369,P = 0.041、0.013、0.024和0.035),致病性大肠埃希和沙门呈负相关(r = - 0.352和- 0.649,P = 0.026和0.013);而其他群无相关性(P>0.05)。结论腹泻型IBS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和结肠灌洗液中优势群构成基本一致,而且优势群均呈失调状态,其中结肠灌洗液中拟杆菌门、普氏杆菌、梭属、普拉梭群数明显降低。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结肠灌洗液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理中枳术汤治疗便秘型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HPA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58例便秘型易激综合征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理中枳术汤治疗)与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68.97%、93.1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管活性肽、生长抑素以及胃动素水平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使用西药治疗,对便秘型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理中枳术汤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HPA进行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理中枳术汤 便秘型 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有效率 HPA轴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