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肠道菌群紊乱影响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脑内5-羟色胺(5-HT)的含量,并影响该病的发生发展,针刺在改善肠道菌群和防治GAD方面疗效明确并得到广泛认可。针刺治疗GAD的选穴大多以局部取穴及循经远端取穴为原则,选穴以百会、风池、印堂为主;调控肠道菌群选穴以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居多。近年来,从肠道菌群角度开展了诸多针刺治疗GAD作用机制的研究,而鲜有探析针刺防治GAD用穴的理论依据。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针刺调节肠道菌群和治疗GAD的研究现状,探讨针刺调节“微生物群-肠-脑轴”防治GAD的理论依据,并提出“调腑安神解虑”针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合并艰难梭菌感染(CDI)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IBD患者54例。根据是否合并CDI,将患者分为CDI组(n = 20)和非CDI组(n = 34)。同时设健康对照40例。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的测定,比较3组样本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CDI组和CDI组α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更低(均P<0.05)。两组与健康对照组在β多样性(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CDI组和非CDI组间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CDI组和CDI组中粪杆菌属相对丰度更低,而变形菌门和肠杆菌科相对丰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CDI组相比,CDI组副拟杆菌属和罗斯氏菌属相对丰度更低,而拟梭菌属相对丰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efse分析显示活泼瘤胃球菌、梭菌属的无害梭菌和类腐败梭菌、香肠乳杆菌以及消化链球菌科是CDI组中对差异贡献显著的标志物种。结论与健康人群及未合并CDI的IBD患者相比,IBD合并CDI患者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存在特异性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白芨提取液联合次氯酸钠(NaClO)或EDTA冲洗液在体外对粪肠球菌作用,判断加入白芨是否能够更加高效地抑制杀灭粪肠球菌,进行根管消毒治疗,以单纯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和EDTA作为对照以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湿法提取新鲜白芨,经热回流浸提、旋转蒸发获取白芨冲洗液。以琼脂培养法及药敏试验验证粪肠球菌对白芨的敏感性。利用滤纸片扩散程度辅助判断作用效果,确定白芨提取液联合其他冲洗液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 SPSS23.0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样本间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白芨提液联合EDTA或NaClO抑菌环直径最大,抑菌效果较单一使用EDTA或NaClO好。最小抑菌浓度为100 mg /ml。结论:白芨提取液对粪肠球菌有抑菌作用,且与EDTA或NaClO联用时,白芨提取液浓度越大,抑菌效果越强。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白芨提取液联合次氯酸钠(NaClO)或EDTA冲洗液在体外对粪肠球菌作用,判断加入白芨是否能够更加高效地抑制杀灭粪肠球菌,进行根管消毒治疗,以单纯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和EDTA作为对照以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湿法提取新鲜白芨,经热回流浸提、旋转蒸发获取白芨冲洗液。以琼脂培养法及药敏试验验证粪肠球菌对白芨的敏感性。利用滤纸片扩散程度辅助判断作用效果,确定白芨提取液联合其他冲洗液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 SPSS23.0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样本间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白芨提液联合EDTA或NaClO抑菌环直径最大,抑菌效果较单一使用EDTA或NaClO好。最小抑菌浓度为100 mg /ml。结论:白芨提取液对粪肠球菌有抑菌作用,且与EDTA或NaClO联用时,白芨提取液浓度越大,抑菌效果越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对小儿腹泻病肠道菌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者中,择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按照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2组。其中,采取单纯叶酸治疗的为对照组;采取复合乳酸胶囊联合叶酸治疗的为观察组。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功能,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菌群相较于对照组偏高(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MFG-E8、TNF-α、D-LA指标对比并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MFG-E8、TNF-α、D-LA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病予以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叶酸治疗,可改善肠道菌群与黏膜屏障功能,保证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作为脓毒症常见的肾脏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基于"肠-肾轴"理论,肠道和肾脏在脓毒症中具有双向协同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内源性代谢物失调和内皮屏障完整性受损等参与了肾脏损伤的过程,肾脏炎症介质水平的升高又干扰了肠道微生物的构成。因此,了解SA-AKI中肠-肾串扰的机制,有助于为制定新的SA-AKI治疗策略提供潜在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腹泻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2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随机将其分为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蒙脱石散治疗)、4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腹泻患儿采取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能取得显著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与西甲硅油乳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同症状治疗有效率以及胃肠症状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5.76%)(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肠症状评分高于治疗后对照组胃肠症状评分(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疾病的效果。方法:以68例患有腹泻疾病的患儿为样本,样本均在2021年01月至2022年06月收治,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儿34例(实施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患儿34例(实施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比对照组患儿和研究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大便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疾病应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有助于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促进其病情康复,应用效果显著,建议临床医学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脑疾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优化护理管理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脑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全部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研究组接受优化护理管理干预。结果:研究组的各项营养学指标更优(P<0.05);研究组的SF-36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的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在重症脑疾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优化护理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优化机体的各项营养学指标,大幅度提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管理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与感染病原菌的关系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109例患有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感染部位和感染菌株,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感染菌株主要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CRE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碳青霉烯类药物、留置中央静脉导管等。结论:对高危因素患者定期开展CRE筛查,对广谱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尽可能减少CRE感染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与感染病原菌的关系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109例患有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感染部位和感染菌株,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感染菌株主要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CRE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碳青霉烯类药物、留置中央静脉导管等。结论:对高危因素患者定期开展CRE筛查,对广谱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尽可能减少CRE感染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脑脓肿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年脑脓肿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立体定向下脓肿穿刺引流。根据病原菌检测方法不同,分为细菌培养组(仅行细菌培养)与mNGS组(行mNGS同时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脓肿部位、细菌培养和mNGS结果,抗生素应用方案及预后,对两组患者细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及预后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脑脓肿患者43例,其中细菌培养组21例,mNGS组22例。细菌培养组细菌阳性率42.9%(9/21),mNGS组细菌培养阳性率45.5%(10/22)。mNGS检测阳性率100%(22/22),细菌培养组仅3例有较明确的细菌来源,mNGS组根据细菌结果17例明确细菌来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9,P<0.001)。细菌培养回报时间为7.0(4.0,7.0)d,mNGS回报时间为1.5(1.5,1.5)d,两组细菌回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00,P<0.001),细菌培养组抗生素使用费用为2.40(0.56,3.10)万元,mNGS组抗生素使用费用为1.20(0.21,2.00)万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2,P=0.026)。结论mNGS能够快速准确地明确脑脓肿病原菌种类及来源,指导临床更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使用费用,是脑脓肿病原菌检测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SAP患者肠道菌群与感染的影响。方法:以105例SAP患者为例,均于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患者53例和52例,分别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干预前后,检测两组肠道菌群指标,统计两组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更高,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感染率(3.85%)较对照组(15.09%)低,(P<0.05)。结论:对SAP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效改善其肠道菌群的平衡,减少感染,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