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读了贵刊1998年第11期以来关于女性就业的争鸣与探索文章,作为一名妇女工作者,我想对女性就业这个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先生认为:“计划经济体制庇护下实行男女同工同酬,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让人有点不明白,难道同工应该不同...

  • 标签: 女职工 女性就业 计划经济体制 女性素质 产业结构调整 男女同工同酬
  • 简介:常在文学上发表不同意见,目无权威、我行我素,而想维护"权威"的人,把他看成是"个人主义"表现,总想当面批判他一通,显示自己对权威的绝对忠诚。

  • 标签: 萧军 个人主义 权威 回忆说 不同意见 骆宾基
  • 简介: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著名老作家,五次来哈尔滨的经历,使人从平凡中见非凡,令人感慨万端!一切过去了的都已变成了亲切的缅怀,特别是在离开我们永远不会再回来的今天,就更使我们追忆,因为他曾经在哈尔滨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难忘的故事,让我们把那些故事折叠成记忆的小舟,驶进我们对他怀念的心海吧!当三个月宪兵第一次来哈尔滨是在一

  • 标签: 中篇纪实文学 中流 当代
  • 简介:先生在我辈心目中,是一个传奇式人物。而我从来没有期待过,要去见一见先生。那一年大约是夏天的时候,有一次去妈妈家,见她从外边回来,问她去了哪里,她说去看先生。后来就到了这一年的冬天。记得是一九八六年的最后一日,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饭店举行新年晚宴,忽有一个年轻的男孩走过来同我说话,问我想不想看,我说想。

  • 标签: 萧军 中国作家协会 萧红 一九 同我 王安忆
  • 简介:先生在我辈心目中,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尚没见他的时候,脑海里总是印着两帧情景:一是在一个北方的大雨滂沱的天气里,他撑了一柄不知为什么被我想象成非常巨大的雨伞,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一1940年6月14日,第二次来到延安,担任“文艺月会”干事、《文艺月报》编辑、“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及《鲁迅研究丛刊》主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党和同志们的信任,使满怀激情,愉快地投入到延安的革命文艺工作中去。时间仅仅过了一年,1941年7月间,产生了离开延安到重庆的念头。为此,他特意到毛泽东那儿辞行。如何向毛主席开口呢?一路上,军心情极为矛盾,在延安与毛泽东初次相会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清晰地展现在脑海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大上海一路辗转,于1938年2月间流亡到了山西临汾。在

  • 标签: 毛泽东留 留萧军
  • 简介:1936年鲁迅逝世后,日本改造社旗下的杂志《文艺》策划了一系列《中日文学者往复书简》,原计划分三次刊载与中野重治、夏衍与久板荣二郎、丁玲与宫本百合子之间的文学通信。但因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中日文学者往复书简》只按计划进行了两次,第三次丁玲与宫本百合子之间的文学通信没有能够实现。

  • 标签: 萧军 卢沟桥事变 书简 学者 日文 通信
  • 简介:1936年、10月22日下午,在上海万国公墓落葬现场,继蔡元培、沈钧儒、宋庆龄、章乃器、内山完造、邹韬奋等人发表演讲后,军代表“鲁迅治丧办事处”全体同人,以及鲁迅生前支持过的《作家》、《译文》、《中流》和《文季》等四大刊物作了演讲。演讲的中心话题,乃是鲁迅先生“不应该死”,鲁迅先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的演讲全文如下:

  • 标签: 鲁迅 萧军 美国 内山完造 《作家》 《译文》
  • 简介:1938年初在临汾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任教,虽然时间不算长,却发生了几件对其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的事情。一是决定与萧红分道扬镳.结束了六年同甘共苦的生活;二是在晚会上偶遇王洛宾,结成了一生的朋友;三是从临汾赴五台投奔八路抗日,路过延安结识了毛泽东,由此决定了他1940年6月14日第二次奔赴延安,成为革命队伍里的专职作家。

  • 标签: 临汾 萧军 民族革命 1940年 王洛宾 八路军
  • 简介:1981年8月22日至28日,应邀前往美国加州三藩市蒙特利附近的海滨阿西罗玛会议中心,参加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鲁迅遗产会议。就在会议进行期间,一位自称是中国通的西方研究学者竟然无视事实,胡说什么鲁迅先生功利性太大,气量狭小等等。其大意是,鲁迅先生无论是提拔青年,还是支持刊物,都是从自私自利的角度出发的。比如说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啊,拉起自己的大旗啊等等。一听,顿时怒不可遏地站起来,他双目炯炯环视全场说:"请问,今天在座的诸位,谁没有功利性?自私自利多多少少都有点吧?(全场的人们没有一个出声,谁也无法否认自己没有功利性)如果说鲁迅先生有功利性的话,那也是从我们全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利益出发的,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的功利性。鲁迅不但是用笔,而且是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唤起民众的。他所培养的青年中,我就是其中一个。如果他真像某些人所讲的那样,是从自

  • 标签: 鲁迅 功利性 萧军 培养的 美国加州 会议中心
  • 简介:文学评论界对与鲁迅关系、甚至包括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就的研究与解读几乎不约而同地都是从与鲁迅取得联系之后开始的,甚至更有极端者认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完全是因为鲁迅对其的大力扶植与推介,要不然很有可能一辈子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的文学书写者被淹没在浩瀚的历史大潮中。针对这一现状以及这种观点,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释并解答这一问题。

  • 标签: 萧军 鲁迅 关系
  • 简介:在家翻阅期刊《廉政文化巡礼》,其中《陈云与上海一文阁老板胡恒瑞的故事》一文引起我的兴趣:"萧红与胡恒瑞的结识,也是缘于买稿纸。她写完《生死场》后,鲁迅先生为其作了序言,却没有银两出书。胡借给她500大洋,得以出版发行,萧红一举成名。"这篇文章的作者周舟就住在我楼下,很熟。周多年供职《承德日报》,能喝,能聊,更能写,在业内和文坛均小有名气。我去问他文中"500大洋"的出处。周云:是上海一文阁老板胡恒瑞亲笔记载。胡恒瑞1920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与陈云同门学艺结好。

  • 标签: 上海 萧红 萧军 《承德日报》 《生死场》 商务印书馆
  • 简介:八月十五日星期四到延安整是两个整月。上午工作到48页。下午去看舒群,五时和他一同来文协。路上,他讲昨夜欢迎这里的首长之类,一些人们可耻的笑话,这里开始制造“谄上”的传统。别人坐汽车,徐却骑着一匹瘦马。“当差”的风气在这里很盛行,一些不是在革命,不是在工作,完全把自己的地位造起来,而后慢慢地爬。这种新兴的官僚主义是革命前途一种暗影。

  • 标签: 1940年 日记 萧军 革命前途 官僚主义
  • 简介:这一个在中国现当代作家群中是极为特立独行的一个。曾在其日记里写道:'我不能做任何人、任何阶级的主人,我也不能做任何人、任何阶级的弄臣或奴才.——这就是我人生的态度。'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时空里,文人中抱持这种人生态度的,不多,洵称异数。曾两次到延安,第一次是'过客',第二次则算是'住客'。1938年3月,要凭一身肝胆去灭日寇的,离开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在吉县从

  • 标签: 萧军 现当代作家 人生态度 王实味事件 抱持 陕甘宁边区政府
  • 简介:三月一日星期五本来决定三日开始去蛾眉,近两天阴冷落雨,恐怕不能成行了。反正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就晚两天去也没什么关系。

  • 标签: 1940年 日记 萧军
  • 简介:二十多年前,我在北方一家出版社做小编辑。我们出版社在松花江边,离女作家萧红的故乡不远。社里的领导很有些魄力和胆量,竟然坚决支持部分老编辑提出的编辑出版萧红和著作的建议,按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出版界和文艺界的思想还没有后来那样开放,这在当时的确不是一件谁都敢做的事情。

  • 标签: 萧军 误会 编辑出版 七十年代 出版社 松花江
  • 简介:在经历了1935《生死场》的发表年以后,1936年中的萧红的情绪和身体状况都急剧下滑,在感情上的不忠和他们性格的差异都暴露出来,对于相对感情至上的女性来说是非常悲痛的,也波及到了她的创作情绪。这种种忧愁苦恼即使有鲁迅家的庇护和陪伴也终于不能掩了,终于,她决定避居日本。

  • 标签: 萧红 萧军 书信 青岛 东京 创作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