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物理是一门立足于实验的科学,倡导“做中学”的理念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动手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探索和创造,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自主的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也能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非常规”物理实验能通过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为此,笔者也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探索了以“非常规”物理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价值判断。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血采集的方法,观察组采用静脉血采集的方法,观察两组血常规的检验价值。结果血常规检验之后,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中WBC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常规指标RBC、PLT、Hb以及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的MCHC以及MCV与对照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采用静脉血采集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中RBC、PLT、Hb以及HCT明显高,与对照组的末梢血采集的血常规检验方法相比要稳定的多,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非常规油气储集孔隙结构复杂多样,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局部发育毫米-微米级孔隙和裂隙。孔、裂隙大小、形态及三维连通性等微观结构特征对油气赋存状态、运移方式、渗流特征等地质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方法无法实现微纳孔隙多尺度三维结构及连通性分析。本文采用同步辐射多能CT技术,结合数据约束模型(DCM)方法对非常规油气储集微纳孔、裂隙研究,可实现多尺度三维可视化表征,进一步获得孔、裂隙体积统计分布及其三维连通结构等信息。基于上海光源显微CT实验平台,针对碳酸盐岩及陆相页岩两种样品,成功获得了孔、裂隙三维结构以及统计分布、三维连通结构等定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望成为非常规油气储集研究强有力的手段。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398-01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式的不同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集静脉血,对照组采集末梢血。使用全自动血球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平行比较各项血常规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WBC指标低,RBC、PLT、Hb、HCT、MCV指标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常规检验患者而言,不同的采血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检验结果。其中采集静脉血进行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受外界影响小,可以作为血常规检验的首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16例,根据采血方法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集末梢血,实验组患者采集静脉血,统计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等。结果两组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实验组的检验结果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方法对临床检验结果具有影响,其中静脉血采集更加稳定、可靠,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8-02摘要目的分析采集不同部位血液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到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的10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取得他们的同意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均分为对照组(末梢采血)和实验组(静脉采血),每组各53例,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实验组受检者的RBC、Hb、MCHC、MCV、PLT这几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CH、WBC、HCT这几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的稳定性、实测值均高于末梢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