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9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7例与B组32例,A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B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9.2%,B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能够积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避免药物治疗所形成的不良损害,具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焦虑症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90例强迫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随访比较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患者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改变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强迫症量表(Y-BOCS)强迫思维、行为治疗前均有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结论对强迫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护人员准确把握患者病情,调整治疗该方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 强迫症
  • 简介:目的通过改善行医就医行为,让患者得到合理治疗。方法随机选取三组就医人群,按照诊断明确性、用药适应性及配伍合理性三个标准进行筛查。结果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合理治疗,第一组:诊断不明确11.3%,用药适应性差17.5%,配伍不合理13.2%;第二组:诊断不明确10%,用药适应性差20.8%,配伍不合理12%;第三组:诊断不明确11.2%,用药适应性差24.2%,配伍不合理11%。结论只有改善不良行医及就医行为,才能让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有利于身体尽快康复。

  • 标签: 改善 行医就医行为 合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分析法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行行为分析法临床治疗治疗前后运用Gesell发育量表和孤独症评定量表测算。结果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和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有显著变化,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为干预法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能获取显著效果。

  • 标签: 行为分析法 治疗 儿童孤独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应用行为分析对自闭症儿童饮食障碍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自闭症饮食障碍儿童1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自闭症饮食障碍儿童1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饮食障碍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进食量、进餐时间、对食物兴趣、拒绝食物以及偏爱食物等各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行为分析对自闭症儿童饮食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应用行为分析 自闭症 饮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行为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在舍曲林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行为干预,疗程均为8周,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第2周末起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后第4周末起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后第8周末,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相对于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合并使用行为干预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

  • 标签: 行为干预 抑郁症 舍曲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对于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共有6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观察组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以及治疗一段时间后分别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之后HAMA总分相对于治疗之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总分,相对于接受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于焦虑症的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 焦虑症知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认知行为疗法与常规治疗护理对强迫症患者的作用效果,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强迫症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YBCOS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1%,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YBCOS评分、强迫性思维评分以及强迫性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YBCOS评分、强迫性思维评分以及强迫性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YBCOS评分、强迫性思维评分以及强迫性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作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强迫症 临床效果 YBCO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一样的心理会对儿童口腔内科治疗的造成的影响情况。方法探究自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之间,我科室接诊的三百例临床数据,按照年龄、居住环境、生长地、家长受教育程度等多个方面,全方位调研心理对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影响。结果使患病儿童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之一为病种,年龄较大的患病儿童以及生长在和谐的环境中的患病儿童会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结论造成儿童心理行为的原因十分广泛,这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造成大概11的口腔内科疾病的,为了能够有效地治疗,医生应对患病儿童的心理行为以及心理需求多加注意,使其能够在根本上顺利的治疗疾病。

  • 标签: 口腔内科 心理行为 影响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险行为进行探析,并对此提出护理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06月30日~2015年06月30日的住院病人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人。实验组药物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在给予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和研究的基础上,给予28例实验组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对策,并且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危险行为出现的几率进行评估。结果本次实验发现,实验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危险行为出现的几率较小,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调查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的几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危险行为 调查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康复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6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其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压方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社区康复治疗,即健康教育和日常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和认知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12个月的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认知行为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研究组的改善优良率为84.6%,对照组患者的改善优良率为44.9%,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和认知行为,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康复治疗 高血压 血压 认知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破坏行为障碍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集的9~14岁破坏性行为障碍的青少年患者20例心理状态及心理咨询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受损的社会功能,根据患者的年龄、主要症状、家长的目标以及可用资源等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经治疗痊愈4例,显效6例,好转7例,无效3例。结论明确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认知特点,对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许多研究都认为治疗应该是一个结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社区干预等的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疗过程。早期预防并及时干预可以防止不良行为发展为更加严重的问题。

  • 标签: 青少年破坏性行为障碍 心理咨询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目的探讨心理和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74例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配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为期两周的心理与行为,每天进行一次,每次心理干预时间保持30min以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均用HAMD与老年抑郁量表进行检测,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由比较可知,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状况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老年高血压治疗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患者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当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中老年人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60例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心理行为干预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