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尔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训诂专著,共分十九篇,主要以同义词相训.月转星移,其义渐晦.注家辈出,颇多分歧.运用传统训诂方法对一些有争议的释义进行疏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诠释《尔雅》.

  • 标签: 《尔雅》 释义 解诂
  • 简介:《荀子·劝学》中”巢非不完也”之“完”字,当前学界以“完整”或“完善”“完备”“完美”相释。但考之于上下文义和事理,均有窒碍难通之处。而将此“完”字训释为“结实”,则既合于事理,又有训诂根据。

  • 标签: 《荀子·劝学》 结实
  • 简介:屈原的楚辞作品中“悔遁”、“物”、“不醜”、“极”四个词语其意思分别是“反悔、欺哄”,“法则”,“与众不同”,“屡次”。

  • 标签: 屈原 楚辞 悔遁 不醜
  • 简介:原宪,字子思。王引之曰:“《说文解字》:‘宪,敏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杜预注曰:‘敏,审当於事也。’宪有审当於事之义,故字子思。或曰:‘宪’与‘献’通,‘思’与‘偬’通,皆谓才多能也。”今按“宪”字从心,自有思义。

  • 标签: 解诂 弟子 孔子 《说文解字》 王引之 杜预注
  • 简介:冉雍,字仲弓。“雍”字《说文解字》无,常义训“和”。雍和与“弓”义不谐,当非所取义。《尔雅·释地》“河西曰雍州”,《经典释文》云:“雍者,拥也。东崤、西汉、南商,于北居庸,四山之内拥翳也。”

  • 标签: 解诂 弟子 孔子 《说文解字》 《经典释文》 义训
  • 简介:《商君书》,记述商鞅的思想及政治主张。商鞅本卫国公族,原名公孙鞅,亦称卫鞅。由于卫国弱小,卫鞅家道衰落便到魏国求发展,终不为用,而西入秦,为秦孝公所重用,在秦国推行变法,秦国由此强大起来。秦孝公封他商於之地,由是称为商鞅。《商君书》列为诸子法家一类,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近两千年,受到冷落,研究它的人极

  • 标签: 独尊儒术 政治主张 汉武帝 《商君书》 解诂 译本
  • 简介:公冶长,《家语·七十二弟子》“长”作“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字子长,《索隐》引范甯云:“字子芝。”今按名“长”字“子长”,所谓名与字同,可。若作“苌”,则与“芝”不谐。因为《说文解字》:“苌,苌楚,跳弋,一名羊桃。”“芝,神草也。”苌楚似不得称神草,范甯不知何据。

  • 标签: 弟子 解诂 孔子 《说文解字》 “长”字
  • 简介:古人有名有字,名、字之间,一般均有意义上的联系:或相同,或相因,或相成,或相关,或相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孔子众弟子(见於《论语》者)之名字,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名字》曾有所,但其中有未尽合理或尚不明确者,亦有未者,故今在其基础上一并重作(以在《论语》中出现早晚为序)。谬误之处,望方家正之。

  • 标签: 解诂 弟子 孔子 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 王引之
  • 简介:言偃,字子游。“偃”本仆偃字,借为“从”。《说文解字》:“从,旌旗之游。”①“游,旌旗之流也。”②“游”即“流”,是“从”与“游”义同,故名“从”而字“游”。

  • 标签: 解诂 弟子 孔子 《说文解字》 “从” “游”
  • 简介:颜回,字渊。“回”字《说文解字》训“转也”,谓旋转、迥旋。“渊”字《说文解字》训“回水也”,即迥旋、旋转的水。是“回”、“渊”皆有回旋、旋转之义。颜回名“回”,盖专谓旋转之水,故字为“渊”。是其名、字义相同。

  • 标签: 《说文解字》 解诂 弟子 孔子 旋转 颜回
  • 简介:曾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蒇),字皙。“皙”字《说文解字》训“人色白也”。又《左传。定公九年》“皙帻而衣狸制”,孔颖达疏云:“皙是面白之名。”

  • 标签: 弟子 解诂 孔子 《说文解字》 孔颖达
  • 简介:屈赋一则曹海东盖(盍)为余而造怒(《九章·抽思》)对这句中的“造”,注家们历来都认为是动词,并释之为“作”、“生”。如,朱熹《楚辞集注》:“本无可怒,但以恶我之故,为我作怒也。”王夫之《楚辞通释》:“造,作也。”马茂元《楚辞选》、聂石樵《楚辞新注...

  • 标签: 《离骚》 屈赋 《抽思》 解诂 生平事迹 荃不察
  • 简介:澹台灭明,字子羽。“澹台”为复姓,“减明”是其名。“灭”本灭没义,借为“蔑”。《逸周书·克殷》“侮减神只不祀”,《史记·周本纪》作“侮蔑”,是“减”、“蔑”古可通。

  • 标签: 解诂 弟子 孔子 逸周书
  • 简介:刘彦和《文心雕龙·辨骚》之"博徒"之有极端化、简单化、模式化倾向。"博徒"词义自《史记》之后发生细微之变化。应当根据《文心雕龙·辨骚》之文意以定"博徒"之具体涵义。此博徒亦当训英杰,但又不同于完全褒义之英杰,即非正途出身之英杰,实属历经曲折而终入正途之英杰。《文心雕龙·知音》之"博徒"用为贬义不可作为《文心雕龙·辨骚》之"博徒"也必用为贬义之证据,二者应依语境不同区别对待。

  • 标签: 《文心雕龙·辨骚》 博徒 解诂
  • 简介:湖北出土的包山楚简有一部分属于司法案件的记录,对于当时的司法制度非常重要。其中的“(讠菐)”字究竟是个什么字目前还难以断定,但它的功能相当于“察”已经基本上得到公认,可是“察”有许多义基,包山楚简相当于“察”的这个字应该取什么意义呢?本文不同意“调查”“审问”“判决”等说法,而认为包山楚简中“(讠菐)”的基本含义是对已知事件或证据的“检查、勘验、确认”。只有个别用例可能当“观察、察看”讲。

  • 标签: 《包山楚简》 "(讠菐)"字 字义 训诂
  • 简介:本文通过对《性自命出》及传世先秦文献中“情”字的综合考察,指出传统看法中,先秦儒家言“情”,皆为“实”之义,而与情感无关的认识似乎不能成立;《性自命出》与大、小戴《礼记》论情的观点比较接近,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二戴成书的年代,可能与《性自命出》大致相当。

  • 标签: 《性自命出》 传世先秦文献 “情” 解诂 典籍
  • 简介: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何休《春秋公羊传》的语言学价值,一是保留了丰富的方俗语词,二是有了朴素的语法观念,三是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义。

  • 标签: 《春秋公羊传解诂》 语言学 价值
  • 简介:<正>几千年来,中外学者对《诗经》作过精深的研究,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诗经》里所有的问硕都解决了,其他问题姑且不论,单就《诗经》训诂而言,也还有很多未解开的谜。要解开这些谜单靠文献恐怕是不行的。本文引进汉藏比较语言研究成果,试图解开这些谜。兕觥《诗经》里兕觥连文,一共出现了四次(周南·卷耳》、《豳风·七月》、《小雅·桑

  • 标签: 藏缅语 汉藏语言 上古汉语 亲属语言 诗经 说文
  • 简介:经精舍,是清代嘉庆时期的著名书院,地处浙江杭州府治孤山之阳,左三忠祠,右照胆台,面对西湖。它是由清代阮元于嘉庆六年正式创建的。

  • 标签: 诂经精舍 嘉庆时期 嘉庆六年 清代 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