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其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以期为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选取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的215名妇科肿瘤患者(113良性,102恶性)和150名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采用HADS和CERQ评估。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水平最高,焦虑水平与教育、家庭经济负相关,与确诊、手术后时间正相关。年轻、高学历者更积极调节情绪。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强调了个性化心理干预的重要性。特别是,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与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学特征紧密相关。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表明,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些都是由社会环境引起的个体应激源所引发的。当前,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采取储备式学习,以应对学业负担沉重、人际适应困难、职业选择初探、等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应激反应能力。此外,由于受自身生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如强迫症状、敌对性倾向等。相较于社会成员,学生群体的情感反应更为强烈,焦虑程度更高,且对社会排斥和排斥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如何提高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本文将以探究学生心理建设中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的应用为主题,深入挖掘其内在机制和实际效果。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受急诊护理的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绪调节策略。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96.67% VS 73.33%, P<0.05);家属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为93.33% VS 66.67%, P<0.05);而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病情恶化、需要急诊抢救的患儿中,观察组的抢救滞留时间和抢救医嘱执行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在护理后均显著下降(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儿科急诊护理中采用情绪调节策略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幼儿经常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悲伤、愤怒、嫉妒、害怕等,这些情绪是幼儿认识世界和适应社会环境所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对这些不良情绪不加干预, 就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所以本文将主要分析幼儿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其表现,并提出相应师幼互动对策来帮助幼儿更好地调节自己所产生的消极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对疾病早期症状及风险因素的认知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并为提高公众意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21年9月-12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3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问卷内容的详细调查,在获得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发放问卷,研究人员负责对专有名词的解读,避免影响最终数据的真实客观性。结果 仅有6.67%的人比较了解食管癌的相关情况,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食管癌患者在疾病早期认知方面的不足,也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了实证基础。结论 提高食管癌患者对疾病早期认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以提升公众意识并促进早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