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西皮,系我国皮黄声腔剧种的主要声腔之一,这一曲调流传甚广,各地对它的称呼完全不同。湖南与广西的剧种称为“北路”,云南滇剧称为“襄阳”,四川称为“胡琴”,湖北汉剧、长江剧种和西北剧种及京剧称为“西皮”。虽然各地叫法不一,但曲调皆无大异,基本上同曲一源。西曲原是南北朝宫廷中的乐舞,后流落民间,它本来是阳春白雪类的曲调,只因无文土润色,逐渐成了下里巴人。数百年来,它流行于湖北荆州、襄樊,并安家落户,变成了当地的土腔土调。明末清初时,南北曲曼卓和弦索二调恳绝,流放湖北称为襄阳腔,流放陕西称为秦腔,它与各地的土腔土调结合,变成了当地的腔调。弦索与曼卓流千湖北各地,恰好落到襄阳安家落户,得到了土壤,变成了
简介:汉调演员进京传播皮黄腔,在历史上早有记载。乾隆九年(174年)张涑石《梦中缘》传奇《自序》中日:“长安之梨园……而所好唯秦腔、罗、弋,厌听吴骚,歌闻昆曲,辄哄而散去。”罗即罗罗腔(又名七句半),是楚调声腔之一。剧目有《打麦缸》、《王氏跑庙》、《思凡》等,还有罗罗腔与皮黄合流的剧目,如《穆桂英下山》(又名《穆柯寨》),先唱罗罗腔,接唱西皮腔;《李大打更》先唱西皮腔,后唱罗罗腔。以上均属八贴花旦戏。赵翼著《格曝杂记》中提到乾隆十六年皇太后六十大寿、乾隆三十六年皇太后八十大寿,召全国各地戏班赴京演出,楚调在京师与各地剧种一起为皇太后两次祝寿,演出了自己的拿手戏,但不少的剧种因在京没有演出戏园而返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