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醒后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90 d时利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醒后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5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醒后卒中组97例(27.2%),非醒后卒中组259例(72.8 %)。醒后卒中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以及心房颤动、中重度卒中和心源性栓塞患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非醒后卒中组,而小动脉闭塞患者的构成比显著低于非醒后卒中组(P均<0.05);醒后卒中组转归不良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醒后卒中组(36.1%对24.7%;χ2=4.546,P=0.033)。在醒后卒中组中,62例(63.9%)转归良好,35例(36.1%)转归不良;转归不良亚组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心房颤动和中重度卒中患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转归良好亚组,而接受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低于转归良好亚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卒中[优势比(odds ratio, OR)6.67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223~20.034;P=0.001]与醒后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独立相关,而静脉溶栓(OR 0.102,95% CI 0.017~0.630;P=0.014)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OR 0.108,95% CI 0.023~0.506;P=0.005)与醒后卒中患者转归良好独立相关。结论醒后卒中患者的心源性栓塞患者的比例更高、临床症状更严重且转归不良发生率更高。入院时卒中严重程度与醒后卒中短期转归不良相关,而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可改善其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醒后卒中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2019.12-2020.12,抽取医院收治的92例醒后卒中患者展开研究,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实施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6h、治疗24h、治疗90d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近期预后(治疗期间症状性颅内出血与病情发展)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90d后的疾病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醒后卒中患者实施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部分阳性的改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FLAIR不匹配指导醒后缺血性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WUIS)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预后转归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WUIS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MRI检查,对改良DWI-FLAIR不匹配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多元逻辑回归分析WUIS预后转归影响因素。结果改良DWI-FLAIR不匹配组(n=64)神经功能改善(NIHSS≥4分)(54.69% vs 30.56%;χ2=5.402,P=0.023)及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39.06% vs 19.44%;χ2=4.075,P=0.048)比例明显高于DWI-FLAIR匹配组(n=36),而改良DWI-FLAIR不匹配亚组中FLAIR阴性组和FLAIR部分阳性组神经功能改善(NIHSS≥4分)及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比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静脉溶栓治疗(OR=1.266,95% CI:1.052~1.443,P=0.004)、改良DWI-FLAIR不匹配(OR=1.076,95% CI:0.527~1.884,P=0.013)、入院糖化血红蛋白(OR=1.190,95% CI:0.459~4.925,P=0.038)、神经功能改善(NIHSS≥4分)(OR=1.120,95% CI:0.570~2.210,P=0.021)为预测WUIS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应用允许FLAIR部分阳性的改良DWI-FLAIR不匹配方法选择醒后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醒后缺血性卒中(WUIS)又称觉醒型脑卒中,是指患者睡眠时无新发卒中症状,但在醒后患者本人或目击者发现其出现卒中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是在时间窗内有效恢复再灌注。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有效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的首选方法。由于WUIS确切的发病时间不清楚,同时受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静脉溶栓可能导致颅内出血风险增加,故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联合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在"静脉溶栓纳入排除标准科学声明"中不推荐对其行静脉溶栓治疗,本可能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无法获得溶栓治疗,导致其临床预后较差。近年来,最新研究发现,基于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指导醒后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筛选急性再灌注疗法的患者,从而让一部分WUIS患者从急性再灌注治疗中获益。本文回顾总结近年来对WUIS的文献发现,WUIS和非WUIS患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改变均大致相同,早期通过CT和MRI检查,有助于将急性卒中治疗方案扩展到WUIS患者。目前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在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均有较大研究进展,本文就WUIS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简介:【摘要】醒后缺血性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s, WUIS)作为脑梗死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类型,主要是指患者在入睡时未出现卒中症状,在醒后有卒中症状,其起病时间不明,在临床上有着较大的患者基数,患者在卒中症状发生后的4.5h内可以静脉溶栓治疗,但是由于WUIS的发病时间并不确定,通常不会开展溶栓治疗,而是大多采用抗血小板或者药物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水平,但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核磁共振(MRI)能够很好的应用于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中,其在指导该病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中,能够很好的根据患者大脑中动脉缺血量、缺血半暗带大小的标准等指标来为溶栓治疗提供指导,不过其疗效及安全性需要进一步开展探索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醒后缺血性 卒中( After wake-up, ischemic stroke,WUI S)患者 通过影像检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 )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 的失匹配来 指导使用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 WUIS 患者,经患者或 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完善 头磁共振检查,对于符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序列呈 现高信号, 同时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对应区域还 未呈 现高信号的 48 例 WUIS 患者使用 标准剂量的阿替普酶进行 静脉溶栓治疗( WUI S组),同时将发病时间明确的且发病时间在 4.5h 以内的 急性脑梗死患者, 给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的 156 例患者 作为标准 溶栓组。对患者在各个时间点( 溶栓前,溶栓后 1h 、 24h 、 7d )进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 评分及溶栓后 3m 的改良 Rankin 量表 (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评分并记录 , 然后 进行比较,同时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 完善头颅 ct, 监测各种 并发症。结果:两组在 溶栓后的 NIHSS评分呈下降趋势, WUI S组患者 溶栓后的 NIHSS评分与溶栓前相对比呈现 明显改善( P< 0.05),而标准溶栓 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在溶栓后 1h , 24h , 7d 均明显降低( P<0.05)。对 两组患者 溶栓后 3m 的 mRS评分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 溶栓后比较 不良事件发生状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 WUIS 患者,影像检查 DWI-FLAIR的失匹配指导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