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30例血栓闭塞脉管患者外科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宣教戒烟、患肢保暖、运动锻炼的重要,做好坏疽肢体的护理;术后重视体位、伤口与活动护理,加强病情监测,重点观察患者血供情况,同时做好出院宣教,减少疾病复发。3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伤口经久不愈,反复入院,其余27例治愈出院。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护理 四肢血管 被动吸烟 坏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脉闭塞脉管的介入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25例动脉闭塞脉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介入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以上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了介入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患肢血运、静息痛与溃疡等情况都获得了显著改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与护理效果。结论在动脉闭塞脉管的临床治疗上,介入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手术治疗和预后的效果,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进度,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闭塞性脉管炎 介入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医院下肢血栓闭塞脉管的诊治情况。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40例下肢血栓闭塞脉管患者,给予静脉应用罂粟碱扩管、前列地尔祛聚、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下肢疼痛、间歇跛行、发凉、麻木等症状消失,临床基本痊愈,随访无一例复发情况出现。结论我中心治疗下肢血栓闭塞脉管患者可采取静脉应用罂粟碱扩管、前列地尔祛聚、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简单、有效的促进患者患肢血运的改善,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同时防止了血管闭塞复发情况的发生。

  • 标签: 社区医院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血栓闭塞脉管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老年血栓闭塞脉管患者进行临床特点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针对措施。结果患者经临床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重视对老年血栓闭塞脉管患者进行相应保健适应指导和对症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病变进展,促进病情好转,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与中西医结合联手治疗血栓闭塞脉管的疗效。方法将81例血栓闭塞脉管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41、40例,治疗组给予介入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经典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及血流图指标,随访1年、2年对比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53%高于对照组88.69%(p<0.05)且治疗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等血流图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1年、2年后治疗组有效率持续高于对照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血栓闭塞脉管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标签: 介入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脉管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的血栓闭塞脉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动脉切开取栓术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术后联合药物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内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脉管临床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切开取栓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脉管的疗效。方法76例下肢血栓闭塞脉管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每组38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各指标。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显效率、症状改善指标均优于西医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黄芪通脉汤辅助治疗下肢血栓闭塞脉管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低,值得选择。

  • 标签: 黄芪通脉汤 闭塞性脉管炎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可促进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和恢复患肢的血液供应。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对血管闭塞脉管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在模型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中股动脉注射月桂酸钠建立血管闭塞脉管大鼠模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连续5d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第7天接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仅给予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造模前相比,模型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造模后足背部体温及CD4^+CD25^+调节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下肢溃疡面积明显增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大鼠动员后第6天白细胞数量及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增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之后1个月时足背部体温与建模前接近,CD4^+CD25^+调节T细胞比例显著上升。提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源增加后进行自体移植,可提升血管闭塞脉管大鼠调节T细胞比例,有助于迅速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 标签: 血管炎 干细胞移植 T淋巴细胞 组织工程 干细胞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更简单有效、能模拟肺移植后闭塞细支气管(OB)的大鼠模型.方法使用250-300g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通过原位气管移植建立实验组(Wistar→SD)和对照组(SD→SD),观察第7天、第30天、第60天移植气管的病理改变.结果大鼠术后生存状态良好,实验组移植气管H-E染色可见类似人类同种异体肺移植后OB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对照组移植气管H-E染色未见OB.结论大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能模拟肺移植后闭塞细支气管,可用于研究OB的病因、发生机制、治疗方法等.关键词大鼠;原位气管移植;闭塞细支气管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6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感染后闭塞细支气管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式,从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我调查的感染后闭塞细支气管儿童患者中选出15例,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胸腔影像学检查结果、肺部功能、CT检查情况、转归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具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为主,患者的发病时间从4周至18周不等,平均病程为(11.27±2.18)周。患者的双侧肺叶均具有湿罗音和喘鸣音,并伴有呼吸急促症状,在X线检查下有2例患者肺部呈磨玻璃斑块阴影,在CT下具有阴影的共有14例,其中支气管比增厚共5例。患者均表现为阻塞支气管功能障碍,14例患者血氧分压明显降低。患者均采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应用激素进行治疗,其中8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6例患者明显缓解,1例患者无疗效。结论通常情况下感染后闭塞细支气管患者均会出现慢性肺炎病症,并且双侧肺部具有喘鸣音,采用气管舒张剂已经无法有效治疗,肺通气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可以使用激素进行治疗。

  • 标签: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感染后 临床特征 肺功能
  • 简介:摘要闭塞细支气管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近年来显著上升,病理表现重,预后差,西医治疗无确切方案,疗效欠佳,导师赵坤教授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了BO窗口期的概念,主张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患者,此理念有着积极而有效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BO 窗口期 辨证论治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溶栓技术对脑梗塞的疏通作用,及其对脑出血时间及脑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提高急性闭塞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选取46例来自于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临床确诊为急闭脑梗塞的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针对介入溶栓治疗及护理干预,分析介入溶栓术对急闭脑梗塞患者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脑梗塞患者经针对介入溶栓术护理后,整体预后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情况都有显著提升,差异较为明显。结论介入溶栓再通技术能有效缩短患者脑部缺血的时间,从而最大化恢复患者的正常脑功能,提高了患者的预后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较佳。

  • 标签: 急闭性脑梗塞 介入溶栓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宝石CT三维及多平面后重建在双下肢动脉闭塞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1年来42例双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宝石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的表现,帮助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结果宝石CT能清晰显示双下肢动脉血管内栓子,明确栓子的部位、范围及周围侧支血管情况。结论双下肢动脉闭塞的宝石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能清晰的显示血管内栓子形态及血管管腔内的情况,帮助临床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宝石CT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双下肢动脉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