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评分表,筛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风险的术前、术后创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医疗护理干预,以减少和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创伤外科的300例患者,入院24h内及术后采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对于≥4分的中高危风险患者,进行分级,给予医疗护理干预,统计VTE的发生率。结果300例患者中,VTE危险因素评分≥4分患者225人,经分级干预后,均未发生VTE。结论采用VTE危险因素评分表,筛查术前、术后的创伤患者,并进行分级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预防术前、术后VTE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240例有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肺切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血管造影等确诊VTE。结果术后VTE的累积发生率为2.26%。男性有18例VTE,女性10例(P=0.385);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正常出现20例VTE,肥胖患者出现8例(P=0.797);有基础疾病出现16例VTE,无基础疾病出现12例(P=0.03);恶性肿瘤出现17例VTE,良性疾病出现11例VTE(P=0.048);肺叶切除及全肺切除发生VTE10例,肺局部切除发生8例(P=0.032);术前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正常有17例发生VTE,D一二聚体水平升高发生11例(P=0.016)。结论肺切除术后并发VTE与性别和BMI无关,VTE的发生与基础疾病、恶性肿瘤、手术方式、术前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有相关性。
简介:目的总结腔静脉滤器(IVCF)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9月~2012年9月,我科共收治60例下腔静脉和(或)下肢DVT患者,均经CT血管造影确诊,均行IVCF置入并置管溶栓,其中2例为永久性滤器,25例为临时性滤器,33例为可回收滤器。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50例,经腘静脉或小隐静脉穿刺5例,经胫后静脉穿刺4例,足背静脉穿刺1例。术后经溶栓导管泵入肝素和尿激酶,12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行髂静脉血管成形术(PTA)。结果术后2~4(平均3)天,患肢肿胀开始减轻,患肢大腿(髌上15cm或14cm)较对侧粗(3±2.1)cm,小腿(髌下15cm或14cm)较对侧粗(2±1.2)cm。溶栓时间为5~9天,尿激酶总量150万~1000万U,平均772万U。1例合并红斑狼疮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3例可回收滤器未取出,滤器取出率为91%。髂静脉PTA后通畅率50%。结论急性下肢DVT患者血栓位置高、病情危重,如果患者没有抗凝和溶栓禁忌证,行IVCF置入并CDT治疗效果好,Cockett综合征PTA术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预防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采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到我院内科重症监护静脉血栓栓塞患者76例,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实施间歇充气加压预防,对照组38例常规预防,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5.3%,对照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8.4%;两组差异(P<0.05)。观察组ICU病死率占7.9%;对照组ICU病死率占26.3%;两组差异(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可有效预防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临床价值高,值得肯定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方法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有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症状及体征,观察时间12~35d。结论静脉壁损伤、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三大因素,对于偏瘫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较高,绝大多数发生在瘫痪的下肢,其中60%以上为膝下DVT,有症状的DVT发生比例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