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复杂性四肢骨折疾病诊断中X线和CT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4月,在医院中接受诊断的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者40例,分别使用X线诊断方法和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X线诊断方法阳性例数为23例,阳性率为57.5%。CT诊断方法阳性例数为32例,阳性率为80.00%。CT诊断方法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性四肢骨折疾病诊断中CT诊断方法所展现出来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X线诊断方法,图像清晰度高,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推荐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输尿管上段结石是泌尿系统中治疗难度较高的一类结石疾病,是指肾脏结石排出时,由结石进入狭窄的输尿管引起的疾病,该病多发于中青年人,最常见的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受发病部位特殊性影响,发病期间或可对肾脏功能造成连带影响,且多数患者均合并显著泌尿系统感染指征。临床中在面对输尿管结石时一般根据结石体积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小体积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可以考虑给予保守治疗措施,其余情况则均需要给予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中局部小切口入路与半冠状切口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93例,分为经头皮半冠状切口组45例和局部小切口入路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于术后3个月再次行颌面部CT三维重建,评估骨折复位以及愈合情况,比较两组复位成功率;比较术区秃发、头皮感觉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半冠状切口组男33例、女12例,年龄(36.24±7.58)岁;局部小切口组男37例、女11例,年龄(34.81±6.73)岁。半冠状切口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6.84±23.36)min、(86.73±20.47)ml,均高于局部小切口组的(87.31±18.59)min、(25.06±12.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冠状切口组复位成功率为97.78%(44/45),高于局部小切口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P=0.189);两组Zingg B型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冠状切口组C型复位成功率为95.24%(20/21),高于局部小切口组70.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9,P=0.032)。半冠状切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4%(11/45),高于局部小切口组6.25%(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2,P=0.014)。结论Zingg分类B型患者可选择局部小切口入路以降低出血量,减少颞部凹陷、切口局部秃发等并发症。C型患者可选择半冠状入路以实现精确复位、可靠固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不同计划系统、不同多叶准直器(MLC)类型和不同治疗部位的计划复杂性差异,提出复杂性评分用于计划质量控制。方法统计Monaco和Eclipse系统,Agility、M-MLC和高分辨率MLC,鼻咽癌、肺癌和宫颈癌12个复杂性指标,计算复杂性指标Spearman相关系数,执行主成分分析将原数据集维数降至前两个主成分并解释其物理意义,计算复杂性评分并为计划质控建立容差和干预限值,分析复杂性指标与γ验证通过率相关性。结果Monaco与Eclipse除射束孔径子区域个数外,其他复杂性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Monaco MLC子野更规则但机器跳数更高、叶片间距更小、运动距离更长,高分辨率MLC由于叶片宽度更窄显著提高MLC形状相关复杂性指标。主成分分析前两个主成分包含原数据集中超过80%的可变性,复杂性评分为前两个主成分加权均值。不同设备和部位复杂性评分不一样,以均值加标准差为容差限值,均值加2倍标准差为干预限值。复杂性特征和复杂性评分与γ通过率相关系数较小,呈弱相关或不相关,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计划系统、MLC类型和治疗部位复杂性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复杂性评分为有用质控工具。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由于骨量降低及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而在低能量外力作用后发生的骨折。近年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科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骨折后再骨折的防治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仅少数患者接受过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评估和规范化治疗,多数患者暴露在极高的再骨折风险中;另外医务人员对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的临床管理归属(包括随访)问题认识不清,防治策略缺乏规范性和完整性。为规范治疗、提高疗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共同制订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共识制订遵循改良Delphi法,形成10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旨在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的规范化与科学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探讨其与健康人的菌群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复杂性肛瘘组),并按1∶1配比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腺源性肛瘘诊断的标准,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2)术前已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炎性反应、炎性肠病等;(3)复杂性肛瘘的定义为符合下面情况之一者:瘘管跨越2/3及以上的肛门括约肌;包含两个以上的外口或瘘管;既往已行肛瘘手术后确认复发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炎性肠病、慢性腹泻或便秘、糖尿病、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等;(2)克罗恩病、外伤、特殊感染(如放线菌病和结核病)等引起的肛瘘;(3)近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益生元、益生菌等可能影响肠道微生态制剂者;(4)认知缺陷不能配合者。提取研究对象的粪便样本总DNA,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V4高变区,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进行Alpha多样性和LEfSE数据分析,其中Chao指数或ACE指数越大,表明微生物区系的预期物种丰度越高,Simpson指数越小或Shannon指数越大,表明微生物区系多样性越高。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吸烟史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的测序和质量控制、Alph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及其丰度分析以及LEfSE分析。结果复杂性肛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主要优势菌都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分别占93.4%±32.0%和87.4%±41.2%;在属水平上,复杂性肛瘘组的普雷沃菌属(4.9%±7.4%比0.1%±1.1%,P<0.001)、巨细胞菌属(3.9%±8.2%比0.5%±4.2%,P<0.05)和毛螺菌属(2.6%±5.7%比0.1%±3.4%,P<0.05)的丰度明显更高,而变形菌属(0.02%±4.2%比9.3%±14.4%,P<0.01)、肠球菌属(0.02%±2.3%比9.3%±19.6%,P<0.05)、拟杆菌属(24.7%±9.9%比29.8%±9.1%,P<0.05)和克雷伯菌属(0.4%±4.2%比3.9%±7.3%,P<0.05)相对更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杂性肛瘘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丰富,表现为ACE指数更高[(293.30±44.00)比(218.75±33.83),t=102.069,P<0.001],Chao指数也更高[(318.40±41.99)比(250.00±46.38),t=77.818,P=0.028],Shannon指数更高[(3.36±0.29)比(2.43±0.34),t=9.657,P=0.001];而Simpson指数更低[(0.103±0.013)比(0.131±0.013),t=5.551,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韦荣菌科、Selenemondales 及厌氧菌纲(均属于厚壁菌门)的菌株总体上对两组样本肠道菌群差异的影响最大(LDA 值均>4)。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杂性肛瘘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丰富,提示某些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在肛瘘发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到来,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质疏松症直接相关,在骨质疏松症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数量不断增多,相应地骨折后再骨折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指初次骨折后,由于骨骼的密度及质量没有改善,骨骼受到低能量外力作用再次发生新的骨折。再骨折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骨折愈合、康复训练、自理能力、心理预期及依从性等临床指标均有很多危害,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防治再骨折管理逐渐成为国内国外关注的热点。目前,在这一防治领域,临床医生、社区医生都存在认识程度不足、临床管理存在短板的问题,如再骨折防治管理规范不明确、各级各类医生分工不明确、提高患者依从性措施不明确。对此围绕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后再骨折、再骨折防治管理等特点,提出和阐述再骨折防治管理核心要点,需明确防治管理的相应内容、固定团队、专有数据库或专有台账等,为进一步完善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临床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