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鸟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MAC肺病)是常见的类型之一。MAC肺病病程长,治疗困难,是分枝杆菌治疗的难点。该病唯一有循证证据的治疗药物为大环内酯类,但存在时间长、易耐药等问题。本文将对MAC肺病指南标准治疗方案和最新治疗药物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初步评价含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用药方案对MAC肺病的治疗效果,并以患者治疗转归为出发点,提出MAC肺病患者在治疗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简介:60岁女性患者,全身红斑、结节伴疼痛6个月。起病前1个月有左下肢车祸外伤史。皮肤科查体:左手腕部、前臂、双小腿、足背及左侧腹股沟各可见数个直径1~4cm、大致呈串珠样排列的暗红色结节,界清,质硬,触痛明显且有波动感,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增大淋巴结。左侧髋部结节组织病理:表皮缺失,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内可见大片密集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红细胞溢出,见大量抗酸杆菌。皮损组织分枝杆菌PCR-反向斑点杂交试验结果明确为胞内鸟分枝杆菌感染。予以阿米卡星、盐酸莫西沙星、克拉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奈诺沙星对MTB、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纳入MTB、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28、80和50株。以微孔板倍比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和奈诺沙星对3种临床常见的分枝杆菌菌种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28株MTB中104株(81.2%)对左氧氟沙星的MIC≤1 μg/ml,112株(87.5%)对奈诺沙星的MIC>1 μg/ml,其中88株(68.8%)对奈诺沙星的MIC≥4 μg/ml。胞内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奈诺沙星的MIC的中位数分别为16和32 μg/ml,而脓肿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奈诺沙星的MIC的中位数分别为16和8 μg/ml。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比值范围在0.126~1.000。结论奈诺沙星对MTB的抗菌活性明显弱于左氧氟沙星,但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左氧氟沙星。
简介:目的分析汕头某卫生院发生的一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暴发流行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3月,采集该卫生院2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32份标本(包括病灶组织、切口分泌物和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革兰、抗酸染色,在分离出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基础上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例患者中,11例分离出14株抗酸染色阳性的快速生长非结核分枝杆菌,经鉴定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所有菌株均对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对亚胺培南、利奈唑胺和庆大霉素中介,对其余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此次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暴发流行是由脓肿分枝杆菌引起。重视并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监控工作,是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对结核病具有免疫反应性的人被认为是处于终生无症状的感染状态,并且仍有患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Marcel A Behr和他的同事认为,其实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已经不再是感染状态。
简介:摘要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物是高度耐药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也是致病性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最主要类型。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常出现抗生素多药耐药,临床治疗难度大。近年来,对于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病临床治疗和控制的研究较为活跃,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替加环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多药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此外,手术辅助多种抗生素药物联合使用是成功治疗此类感染的关键。本文对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治疗方案、外科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