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作者主要通过检测不同代表性人群的静脉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的含量,通过上述项目的联合检测、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估早期肝癌风险,鉴别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动态监测以辅助判断疾病进程或治疗效果。方法:主要研究2021年4月到2021年09月某院临床病例、临床诊断收集门诊、住院病人(包括正常健康人群、慢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癌确诊人群、术后化疗人群)血清标本,检测AFP、AFP-L3%、DCP在不同人群中的含量,数据分类整理,结合临床诊断,进行数据综合分析与对比。
简介:目的对43例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回顾性研究来评价肝脏穿刺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该院2003年3月-2005年10月43例B超导向经皮肝脏穿刺术检查的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回顾性研究,来探讨肝脏穿刺术的临床价值.结果仅1例患者发生肝脏包膜下出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5例,胆管细胞癌12例,转移性肝癌18例,肝脓肿5例,3例未发现肿瘤细胞.结论B超导向下经皮肝脏穿刺术获取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对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还可对肝脓肿、肝脏恶性肿瘤进行局部治疗.它具有高安全性、高成功率、高阳性率及微创伤、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 protein,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AFP阴性HCC患者(21个病灶)和19例FNH患者(22个病灶)的DCE-MRI资料。利用MaZda软件在病变最大横截面图像上手动勾画ROI,分别提取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图像的纹理参数,采用交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分类误差概率结合平均有关系数(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 combined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Fisher系数(Fisher coefficient,Fisher)及三种方法的合计算法(MI+POE+ACC+Fisher,MPF)筛选纹理参数,使用线性分类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非线性分类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主要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原始数据分析(raw data analysis,RDA)进行判别分类。由2名影像科腹部组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师共同评阅所有图像,并给出诊断意见。结果用误错率表示,比较影像科医师与纹理分析结果的差异。结果鉴别AFP阴性HCC和FNH的纹理特征主要来自平衡期图像,误错率最小为2.33% (1/43),低于医师的误错率20.93% (9/4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7)。纹理参数筛选方法中,MPF的误错率(2.33%~18.60%)低于MI (6.98%~23.26%)、POE+ACC (4.65%~25.58%)、Fisher (9.30%~23.36%)。纹理参数分类方法中,NDA的误错率(2.33%~9.30%)低于RDA (18.60%~25.58%)、PCA (11.63%~23.26%)、LDA (2.33%~13.95%),其中NDA与LDA的误错率接近。结论DCE-MRI纹理分析对于鉴别诊断AFP阴性HCC与FNH具有一定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fication,IDEAL-IQ)序列在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阴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AFP阴性HCC 28例和FNH 15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肝脏常规扫描及IDEAL-IQ序列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测量病灶及背景肝组织弛豫率值(R2∗)、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值,统计学分析比较FF值、R2*值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相关参数在两组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HCC组和FNH组FF病灶值、R2*肝脏/R2*病灶分别为8.28%±5.76%、2.98±1.08和2.56%±1.25%、1.90±0.50,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R2*病灶值、背景肝组织FF肝脏值分别为(21.15±5.80) Hz、4.02%±2.54%和(22.79±6.07) Hz、4.23%±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病灶值及R2*肝脏/R2*病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23 (P<0.001)、0.883 (P=0.56)。结论FF病灶值及R2*肝脏/R2*病灶对于两者均具有鉴别诊断价值,FF病灶值AUC大于R2*肝脏/R2*病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与AFP阴性肝细胞(HCC)肝癌的区别。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诊的15例FNH患者与10例AFP阴性肝细胞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本组试验的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诊断,结果15例FNH患者,其有16个病灶,且检出率为100%,在右叶、左叶的分别有9个、5个病灶,有2个病灶在左叶与右叶之间7个为稍低回声病灶,7个为低回声的病灶,2为强回声病灶10例AFP中,共12个病灶,9个等回声病灶,2个混合型回声病灶,1个低回声病灶。结论通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AFP阴性肝细胞肝癌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简介:目的总结AFP阳性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gastriccancer,AFPGC)的CT表现,评估CT在AFPGC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共同回顾性阅读21例经病理证实的AFPGC术前CT图像,描述原发病灶、脏器受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侵犯等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其用以术前分期的准确率.结果21例AFPGC术前CT表现如下:15例(71.4%)原发灶为偏心性胃壁增厚,20例(95.2%)原发灶为不均匀强化,6例(28.6%)脏器侵犯,19例(91.5%)淋巴结转移,6例(28.6%)远处转移,13例(61.9%)血管侵犯.CT对AFPGC术前T分期、N分期、M分期及TN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0.5%、71.4%、71.4%和71.4%.结论AFPGC的CT影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偏心性胃壁增厚,有较强的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脏器和血管侵犯的倾向.CT能够较准确地判断AFPGC的术前分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ELISA法甲胎蛋白(AFP)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ELISA测得的AFP含量取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AFP浓度为10.7lng/mL、18.08ng/mL、46.83ng/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定值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回收率。用ELS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在93.90%~98.1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2%,ICA的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结论AFP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
简介:摘要:探究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以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四个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血清中的AFU、AFP、GGT及AFP-L3的浓度均显著超出对照组(P<0.05)。观察组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3.3%,高于任一单独检测(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3,准确度为91.6,高于任一单独检测(P<0.05)。AFU、AFP、GGT及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提升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为早期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研究组),选取同期肝硬化患者34例(对照组),健康人群45例(正常组),其他肿瘤患者29例(观察组),应用影像学造影和采集血样并应用自动化血清分析仪对所有检测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几组患者的血清GP73、AFP和AFP-L3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血清GP73、AFP和AFP-L3各项指标表达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组和观察组,几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几项单独受测者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指数分别为0.908、0.833、0.81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相互检测指数分别为0.926、0.935、0.91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AFP和AFP-L3的综合检测指数在0.958,其阳性检出率在30%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确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能够明显提高单独检测和两两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指数,值得临床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即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AFP阳性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掌握AFP阳性PHC患者在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变化提供参考。方法(1)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和48例AFP阳性PHC患者进行研究。(2)采集健康体检者外周血3ml用于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测定。(3)AFP阳性PHC患者在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前,采集外周血3ml用于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测定;采集外周血80ml用于DC-CIK细胞的诱导培养。(4)AFP阳性PHC患者在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分别在第1、3、5、7、9天采集外周血3ml用于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测定。结果(1)AFP阳性PHC组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AFP阳性PHC组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血清PA最先升高,其次血清ALB升高,与治疗前比较,血清PA、AL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DC-CIK细胞免疫治疗影响AFP阳性PHC患者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测定;(2)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AFP阳性PHC患者肝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清AFP水平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开积累两种类型乳腺癌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这三年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的详细资料,用于此次研究。以是否为三阴性乳腺癌为分组依据,对收集到的资料对应的患者进行分组,1组为三阴性组,另一组为非三阴性组,进行两组患者各个类型资料的对比。结果:首先,在临床特征方面,三阴性组的发病年龄更轻,初潮年龄更早,肿瘤直径>5cm的患者的比例更高,肿瘤低分化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器官转移率更高,与非三阴性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均确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