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1、2、3、7 d的SOFA评分,以及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通过诊断试验分析不同时间点SOFA评分对重症肺炎ARDS患者及不同年龄段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纳入88例患者,最终存活42例,死亡46例,病死率为52.27%。死亡组年龄明显大于存活组(岁:60.67±14.66比51.91±15.97),各时间点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入院后1、2、3、7 d别为9.83±3.50比7.54±2.67、9.98±3.75比7.48±2.92、10.84±4.14比7.23±2.94、11.71±4.03比6.51±3.22,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1、2、3、7 d SOFA评分对重症肺炎ARDS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均P<0.01),且入院时间越长,SOFA评分对重症肺炎ARDS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越大,入院7 d SOFA评分预测重症肺炎ARDS患者的敏感度最高,为92.86%,而入院3 d时特异度最高,为88.10%。除入院7 d AUC明显大于2 d外(0.85比0.72,P<0.05),其余各时间点ACU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年龄进行分层后,<60岁患者不同时间点SOFA评分对预后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均逐渐提高,预测价值较好;但仅入院3 d SOFA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AUC明显高于入院1 d (0.80比0.77,P<0.05),其他各时间点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60岁的患者中,入院1 d及2 d SOFA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的AUC偏小(分别为0.67、0.68),预测效果较差;各时间点SOFA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重症肺炎ARDS患者各时间点SOFA评分的变化趋势显示,无论是否按照年龄进行分层,死亡组重症肺炎ARDS患者SOFA评分呈上升趋势,而存活组患者SOFA评分呈下降趋势,于入院7 d达到峰值或谷值,且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年龄<60岁为12.50比6.69,年龄≥60岁为11.58比6.21)。结论SOFA评分对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早期SOFA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评价效果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2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乌司他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测定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D-二聚体水平;治疗第3天进行腹部CT检查,评估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和胰腺外炎症CT评分(EPIC)。根据入院后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94例)和死亡组(34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预后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回归模型,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死亡组CRP、PCT、IL-6、IL-8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治疗后,死亡组IL-6、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生存组。生存组MCTSI和EPIC评分均低于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RP >140.7 mg/L、D-二聚体>2.00 mg/L以及治疗后IL-6>31.28 ng/L、IL-8>31.04 ng/L、TNF-α>31.04 ng/L和MCTSI>8分均是S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8.939(1.792~44.575)、6.369(1.368~29.640)、8.546(1.664~43.896)、5.239(1.108~24.769)、4.808(1.126~20.525)、18.569(3.931~87.725),均P<0.05〕。模型1(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构成)的C-index低于模型2(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0.988比0.995);模型1的平均绝对误差(MAE,0.034)和均方误差(MSE,0.003)均高于模型2(0.017、0.001);阈值概率在0~0.66或0.72~1.00时,模型1的净收益均低于模型2;阈值概率在0.66~0.72时,模型1的净收益高于模型2。此外,模型2的C-index高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0.995比0.833、0.751);模型2的MAE(0.017)和MSE(0.001)均低于APACHEⅡ(0.041、0.002),模型2的MAE低于BISAP(0.025);模型2的净收益高于APACHEⅡ和BISAP。结论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的SAP预后评估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精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且优于APACHEⅡ和BISAP。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内科和老年内科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APACHEⅡ评分及住院期间和出院1年预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脓毒症预后的变量;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预测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生存率。结果共纳入116例患者,其中存活55例,死亡61例。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临床变量分别为血乳酸〔Lac,风险比(HR)=1.16,95%可信区间(95%CI)为1.07~1.26,P<0.001〕、PCT(HR=1.02,95%CI为1.01~1.04,P<0.001)、丙氨酸转氨酶(ALT,HR=1.00,95%CI为1.00~1.00,P=0.143)、天冬氨酸转氨酶(AST,HR=1.00,95%CI为1.00~1.01,P=0.014)、乳酸脱氢酶(LDH,HR=1.00,95%CI为1.00~1.00,P<0.001)、羟丁酸脱氢酶(HBDH,HR=1.00,95%CI为1.00~1.00,P=0.001)、肌酸激酶(CK,HR=1.00,95%CI为1.00~1.00,P=0.00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R=1.01,95%CI为1.01~1.02,P<0.001)、血钠(Na,HR=1.02,95%CI为0.99~1.05,P=0.183)、血尿素氮(BUN,HR=1.02,95%CI为0.99~1.05,P=0.139)、纤维蛋白原(FIB,HR=0.85,95%CI为0.71~1.02,P=0.078)、中性粒细胞比例(NEU%,HR=0.99,95%CI为0.97~1.00,P=0.114)、血小板计数(PLT,HR=1.00,95%CI为0.99~1.00,P=0.108)、总胆汁酸(TBA,HR=1.01,95%CI为1.00~1.02,P=0.096)。多因素分析显示,PCT是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03,95%CI为1.01~1.05,P=0.0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CT≤0.25 μg/L与PCT>0.25 μg/L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220);APACHEⅡ评分>27分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27分患者(P=0.015)。结论血清PCT水平是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影响因素;APACHEⅡ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尤其>27分时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AS评分模型对中国急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年内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是对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数据的事后分析。利用中国急诊心房颤动注册研究在2008年至2011年在全国20家医院纳入的2 023例患者的数据,对其中符合条件的1 327例患者分别根据CAS评分模型和CHA2DS2-VASc评分模型进行风险度分层和分组,分析两种不同模型的风险分层与患者1年内血栓栓塞(体循环栓塞和/或脑卒中)事件的相关性,比较两种模型风险分层的一致性和对终点事件的预测效力。结果患者年龄(71.0±12.7)岁,体重指数为(23.8±3.6)kg/m2,其中女678例(51.1%,678/1327),CHA2DS2-VASc评分(3.7±2.1)分;CAS评分(1.4±1.1)分。CAS评分模型不同风险度分层间的血栓栓塞(χ2=9.119,P=0.010)和脑卒中(χ2=8.632,P=0.013)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循环栓塞(χ2=1.221,P=0.543)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A2DS2-VASc评分模型不同风险度分层间的血栓栓塞(χ2=7.032,P=0.030)和脑卒中(χ2=8.632,P=0.013)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循环栓塞(χ2=2.202,P=0.332)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S评分≥1分患者的脑卒中、血栓栓塞风险显著增高,与CHA2DS2-VASc评分高危组相似。两种评分模型对脑卒中和血栓栓塞风险的分层一致性较差。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CAS评分与CHA2DS2-VASc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测脑卒中的差异为0.046,预测血栓栓塞的差异为0.043,P=0.030),CAS评分在预测脑卒中和血栓栓塞能力方面较CHA2DS2-VASc评分稍弱。结论CAS评分模型较CHA2DS2-VASc评分相比在预测中国急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年内脑卒中和血栓栓塞风险方面效力稍差,但前者更加简便且易于实施。CAS评分模型在筛选脑卒中/血栓栓塞低危患者方面可能具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式(CLLflow)评分和Moreau评分(MS)系统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效能差异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郑州金域血液病理综合诊断中心的133例免疫表型不确定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患者,分为CLL组(83例)和非CLL组(5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或骨髓白细胞分化抗原CD5、CD10、CD20、CD19、κ链、λ链、FMC7、CD23、CD22、表面免疫球蛋白M、CD200和CD79b免疫标志物表达情况,分别计算CLLflow评分和MS;四格表法计算2种评分系统诊断效能指标,使用McNemar检验和Kappa检验进行2种评分系统的优效性和一致性检验。结果CLL组CLLflow评分阴性和阳性患者分别为4.8%(4/83)和95.2%(79/83),非CLL组分别为80.0%(40/50)和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L组MS≤2、3和≥4分患者分别为1.2%(1/83)、10.8%(9/83)和88.0%(73/83),非CLL组分别为86.0%(43/50)、14.0%(7/5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Lflow评分对CLL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79/83)、80.0%(40/50)、88.8%(79/89)和90.9%(40/44),MS系统分别为98.8%(82/83)、86.0%(43/50)、92.1%(82/89)和97.7%(43/44)。CLLflow评分与MS总体符合率、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1.0%(121/133)、93.3%(83/89)和86.4%(38/44),且McNeamr优势性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96)。MS≤2分和MS≥4分时,MS系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73/73)和97.7%(43/44),CLLflow评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71/73)和86.4%(38/44)。MS=3分时,MS系统敏感度和特异度为100%(9/9)和0(0/7),CLLflow评分为88.9%(8/9)和57.1%(4/7)。结论CLLflow评分和MS对CLL鉴别诊断性能无明显差别,且2种评分系统一致性较好,但MS=3分对CLL病例诊断的特异度较低,联用CLLflow评分可提高其对CLL诊断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智能计算(IC)法对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旨在构建更具优势的住院风险评估系统。方法以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为平台研发"搜索引擎"程序,自动抓取患者信息,应用IC法自动生成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RS 2002)评分、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Caprini评分和Padua评分、房颤脑卒中危险分层管理评分(CHA2DS2-VASc评分)以及房颤患者抗凝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分)。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照各项评分适用条件,分别随机选取100例次应用IC法进行评分,定义为IC组;用与上述例次对应的同一患者相同时间的资料进行人工评分,定义为传统计算(TC)组。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两种方法计算各风险评分的一致性,比较两组评分消耗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评分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NRS 2002评分、Caprini评分、Padua评分、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的95%一致性界限(95%LoA)分别为-0.46~0.41、-0.49~0.52、-0.50~0.41、-0.67~0.60、-0.44~0.43分,均P>0.05。在NRS 2002评分、Caprini评分、Padua评分、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中,分别有95%、96%、97%、97%、95%的点落在各自95%LoA内,且所有95%LoA内点均在临床可信区间内(-0.5~0.5分)。IC组计算NRS 2002评分、Caprini评分、Padua评分、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所消耗时间均明显短于TC组〔分别为0.72(0.71,0.73)s比361.02(322.41,361.02)s,0.72(0.72,0.73)s比196.68(179.99,291.20)s,0.72(0.72,0.73)s比105.75(92.32,114.70)s,0.72(0.71,0.72)s比72.66(56.24,84.20)s,0.72(0.71,0.72)s比51.30(38.88,57.15)s,均P<0.001〕。结论在上述5项住院风险评分中,IC法与TC法的评分结果存在良好的一致性,而IC法计算速度更快,值得临床信任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对重症中毒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116例患者按照预后状态分为两组:存活组(n=97)和死亡组(n=19)。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析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低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甲状腺激素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越高、血清FT3越低,患者的病死率也越高(P<0.05),二者与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562,-0.458,P<0.05)。FT3及APACHEⅡ评分对中毒患者死亡的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858,0.977)和0.926(0.860,0.993)。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重症中毒患者预后评价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研究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特性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预防与个体化治疗。目前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主要以单基因或数个基因为主,但解释力有限。近来,综合大量基因变异位点权重计算得出的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polygenic risk score,PRS)在量化多基因疾病遗传风险方面被寄予厚望,并已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和药物治疗中得到研究。此外,PRS与由环境暴露风险因素计算而来的暴露评分的联合应用更是有可能捕捉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本文对PRS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以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精神分裂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的改良Kupperman评分情况、中医体质类型、肿瘤诊治方法以及体质对其Kupperman评分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法对2015年在本院乳腺科就医的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患者基本信息、诊治情况、体质以及改良Kupperman评分症状情况。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从而观察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的常见中医体质及其Kupperman评分情况,并探讨肿瘤治疗方式和体质与患者Kupperman评分的联系。结果纳入228例,年龄(52.50±4.75)岁。被调查者体质常有兼夹,228例被调查者最常见的体质为血瘀质(116例,50.9%)、气郁质(110例,48.2%)、阳虚质(109例,47.8%)、气虚质(101例,44.3%);96.1%(219/228)的受访者Kupperman评分>6分,89.0%(203/228)患者呈现疲乏,情绪激动和失眠(均85.1%,194/228)紧随其后;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相比,化疗过的患者Kupperman评分程度更重(P=0.013);而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和质Kupperman总分较其他体质的患者低,除了特禀质外其他7种偏颇体质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瘀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为受访者常见体质;多数被调查者均出现了围绝经期症状,化疗则是患者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从体质角度而言,受访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性因素为平和质,而除了特禀质外7种偏颇体质则是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第三代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儿童器官障碍评分2(PELOD-2)、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SAE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82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患儿的临床信息,依据住院28 d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CIS、PRISMⅢ、PELOD-2、p-SOFA和GCS评分对SAE的死亡预测作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各评分方法校准度。结果82例SAE截至入院28 d,存活72例,死亡10例,病死率12.20%,死亡组GCS[7 (3,12)分vs.12 (8,14)分]、PCIS[76 (64,82)分vs.82 (78,88)分]评分低于存活组,PRISMⅢ[14 (12,17)分vs.7 (3,12)分]、PELOD-2 [8 (5,13)分vs.4 (2,7)分],p-SOFA评分[11(5,12)分vs.6(3,9)分]高于存活组(P均<0.05)。PCIS、PRISMⅢ、PELOD-2、pSOFA和GCS评分预测SAE预后的AUC分别为0.773(P=0.012,AUC>0.7),0.832 (P=0.02,AUC>0.7),0.767 (P=0.014,AUC>0.7),0.688 (P=0.084,AUC<0.7),0.692(P=0.077,AUC<0.7);拟合优度检验示PCIS(χ2=5.329,P=0.722),PRISMⅢ(χ2=12.877,P=0.177)、PELOD-2(χ2=8.487,P=0.205)、pSOFA(χ2=9.048,P=0.338)、GCS(χ2=3.78,P=0.848)。结论PCIS、PRISMⅢ和PELOD-2评分对儿童SAE预后具有良好预测能力,其中PCIS评分可以更为准确地对SAE预后预测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转移灶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对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MDC)评分进行改良及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218例接受系统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56例(71.6%),女62例(28.4%)。平均年龄55.7(18~81)岁。体质指数(BMI)22.6(15.4~35.8)kg/m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168例(77.1%)。194例(89.0%)接受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肾透明细胞癌176例(80.7%),非透明细胞癌42例(19.3%)。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3级111例(50.9%),T分期<T3期112例(51.4%)。转移部位为肺137例(62.8%),骨47例(26.1%)、淋巴结37例(17.0%)、肝23例(10.6%)、脑12例(5.5%)。患者IMDC评分低危26例(11.9%),中危126例(57.8%),高危37例(17.0%)。48例(22.0%)接受转移灶切除术,其中肺16例(33.3%),骨9例(18.8%),腹膜后6例(12.5%),脑6例(12.5%),淋巴结转移4例(8.3%),肝脏及腹腔各3例(6.3%),对侧肾上腺1例(2.1%)。分析不同部位转移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对IMDC评分系统预测能力的影响。将转移灶信息加入IMDC评分中,根据各指标与患者预后间相关性对其赋值,构建改良IMDC评分系统,通过C-指数验证改良IMDC评分系统的预测精度,并与原IMDC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总体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3.0个月和33.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仅有骨(P=0.004)、脑(P=0.042)及肝(P=0.046)转移与患者OS时间密切相关,将患者分为骨/脑/肝转移组82例(37.6%)和其他部位转移组136例(62.4%)。与其他部位转移组比较,骨/脑/肝转移组一线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反应率较差[51.2%(44/84)与73.5%(100/134),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脑/肝转移组的OS显著短于其他部位转移组(25.0个月与47.0个月,P=0.039)。在IMDC评分低危(30.0个月与62.0个月,P=0.036)、中危(31.0个月与48.0个月,P=0.048)、高危(7.0个月与18.0个月,P=0.037)患者中,骨/脑/肝转移组的OS显著短于其他部位转移组,提示合并骨/脑/肝转移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作用。将合并骨/脑/肝转移加入IMDC评分系统中,构建改良IMDC评分。根据改良IMDC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1分)76例、中危组(2~4分)90例和高危组(≥5分)52例,3组的中位OS分别为62.0、31.0、17.0个月(P<0.001)。改良IMDC评分和IMDC评分预测OS的C-指数分别为0.667和0.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转移性肾癌患者中,合并骨/脑/肝转移与较短的OS时间相关。在IMDC评分低、中、高危组患者中,合并骨/脑/肝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改良IMDC评分可显著提高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诊外科清创缝合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急诊外科于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入的行清创缝合术的患者116例,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7年3~8月)和观察组(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每组5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肾上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等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VAS评分及心率、收缩压、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肾上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等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麻醉消除后3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收缩压、心率水平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外科清创缝合术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心率及血压平稳,缩短手术时间,降低VAS评分,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684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检查评分系统进行病情评估,观察组患者接受MEWS进行病情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候诊时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主动脉夹层等诊断结果正确率、患者因不同病症致死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时间、满意度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NSTEAM、STEMI、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提高患者临床预检、分诊效率、提高预检、分诊正确率,降低患者临床致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Wells评分中低危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115例Wells评分中低危(Wells评分≤2分)的老年(≥70岁)急诊科留观住院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是否存在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采用成组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凝血指标、是否接受手术、罹患肿瘤和房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15例Wells评分中低危老年患者中40例诊断DVT,发病率为34.78%。与非DVT组比较,DVT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合并肿瘤者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留观老年患者,Wells评分≤2分,具有较高DVT风险;合并肿瘤者,DVT风险更高;辅以D-二聚体检查,能更好地筛查DVT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Shizukuishi评分法比较腮腺与颌下腺核素显像对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SS 124例,对照组91例,分别进行腮腺和颌下腺核素显像检查,以排泄率为标准对每个腺体核素显像结果评分,每个腺体0~3分,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腮腺及颌下腺核素显像对SS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腮腺核素显像评分0~6分,以2分为截断值,诊断SS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2.6%,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0.030。颌下腺核素显像评分0~6分,以2分为截断值,诊断SS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78.2%,AUC为0.854±0.026。结论颌下腺核素显像对SS的诊断价值更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的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68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73.4±1.3)岁;研究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74.2±1.1)岁。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VAS评分(疼痛度)、情绪转变情况、住院时长以及认知程度。结果研究组不良情绪占比为35.3%(12/34),明显低于对照组64.7%(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研究组VAS评分分别为(1.3±0.7)分、(0.6±0.2)分,均低于对照组(2.3±1.2)分、(1.8±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满意度、认知水平分别为(94.2±5.4)分、(93.8±4.9)分,均高于对照组(88.2±5.2)分、(86.4±4.3)分,住院时间为(5.4±1.7)d,低于对照组(6.8±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效果理想,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催眠分娩对初产妇产程、疼痛评分、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足月初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音乐催眠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其分娩的全过程,疼痛因素及缓解疼痛的方法和应对生产过程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音乐催眠护理干预。比较音乐催眠护理对初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产妇分娩结局及出生胎儿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初产妇的三个产程及总产程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干预组初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产程延长、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音乐催眠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分娩护理中,能有效地缩短初产妇的产程时长,减少初产妇产程中的疼痛感,大幅度降低异常分娩结局的概率,具有明显的临床实施价值,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开展相关护理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发一种新型术毕风险评分表用于危重患者术毕风险分级,为危重症患者术后是否入住ICU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3所大型三甲医院行腹部手术且术后入住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患者术后在ICU得到切实生命或器官功能支持和密切监护,有必要入住ICU;B组为患者术后在ICU没有得到生命或器官功能支持和密切监护,没必要入住ICU。使用自制术毕风险评分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统计得出两组患者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及其95%CI。以患者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A组95%CI下限作为术后入住ICU标准,≤B组95%CI下限作为术后回病房标准,统计两组患者处置错误率。以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为对照评价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术毕风险评分表判断患者入住ICU或回病房的准确性。结果A组患者202例,B组患者322例。3所医院ICU患者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为(16.87±4.02)分(95%CI 16.22~17.48分),A组患者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为(24.57±6.23)分(95%CI 23.32~25.75分),两组患者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处置错误率为3%,B组患者处置错误率为6%。术毕风险评分表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 0.818~0.914),敏感度为0.755,特异性为0.830。结论术毕风险评分表对于危重患者术后是否进入ICU有较好的预测和判断价值。评分≥23分强烈建议患者入住ICU,评分≤16分不建议进入ICU,分数为17~22分时建议入住PACU或结合患者其他临床情况由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共同商讨后续处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征象的评分模型对侵袭性胎盘植入及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超声检查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胎盘植入征象并行MRI检查的260例孕产妇。通过术中所见或病理结果诊断胎盘植入并分型。不良临床结局定义为术中出血≥1 500 ml和/或行子宫切除术。定量及定性判读胎盘内T2加权像低信号带面积、胎盘内增生血管面积、子宫膀胱交界面增生血管、子宫外突、宫颈受侵等5个MRI征象,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上述5个MRI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各MRI征象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以约登指数最大时预测值为界值,≥界值则赋值为1,反之为0,建立基于上述MRI征象的评分模型,绘制MRI征象的评分模型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及不良临床结局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5个MRI征象均与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不良临床结局显著相关;除宫颈受侵外,其余4个征象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不良临床结局的AUC值均大于0.5。(2)取约登指数最大时胎盘内增生血管面积、胎盘内T2加权像低信号带面积、宫颈受侵、子宫外突以及子宫膀胱交界面增生血管5个征象单项预测界值,分别为2.0 cm2、0.6 cm2、1.0、1.0、1.0。基于MRI征象的评分模型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的AUC值为0.863,当分值≥2分,灵敏度为0.836,特异度为0.726。基于MRI征象的评分模型预测不良临床结局的AUC值为0.841,当分值≥3分时预测灵敏度为0.707,特异度为0.818。结论基于MRI征象的评分模型对于侵袭性胎盘植入的诊断及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