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激光引信回波模拟装置是激光引信测试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激光引信回波模拟装置的组成,设计了用于该装置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控制系统。硬件电路采用单片机完成控制指令的接收和控制信号的产生,使用串行扩展芯片GM8125将单片机AT89S52的串行口扩展成5个,满足了激光引信回波模拟装置串口资源要求。软件控制系统基于LabVlFⅣ设计,主要包括串口通信程序和控制指令的产生程序,控制指令经串口通信传送给硬件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满足激光引信测试设备的要求。

  • 标签: 回波模拟装置 激光引信 单片机 串口扩展
  • 简介:介绍了天体角度射电信标电磁波辐射特性和射电测量装置的组成,研究并选择了射电信标跟踪测量模式,进行了圆锥扫描天线系统设计,完成了接收机系统设计及灵敏度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测天试验,实测结果表明:天体角度测量装置的最高测角精度达到了5.2″,最差测角精度不超过29.7″。

  • 标签: 射电天文导航 角度测量 射电信标
  • 简介:根据校靶镜的检定需求,在传统检定装置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校靶镜检定装置,可针对不同口径的校靶镜进行检定,扩展了检定范围。运用ZEMAX软件设计可调焦平行光管,可在焦距500-1000mm范围内实现连续变焦。设计过程中对可调焦平行光管结构进行分析,在0.707带对F光和C光校正了色差,获得了较好的像质。同时运用MATLAB软件拟合该变焦距光学系统的凸轮曲线。所设计的可调焦平行光管其光学传递函数在截止频率为33lp/mm时可达到0.3~0.5,成像质量良好,符合使用要求。

  • 标签: 校靶镜 可调焦平行光管 变焦系统 色差 凸轮曲线
  • 简介:潜艇升降装置技术随着潜艇总体技术和观通设备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圆柱式升降装置和导流罩式升降装置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了导流罩式升降装置中关键部件下导流罩制造中采用的分块设计方案、组合成型工艺、制造导流罩专用的复合材料与防雷达铺层,其应用突破了导流罩制造技术中的瓶颈,为我国潜用光电装备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潜艇 光电桅杆 升降装置 导流罩
  • 简介:基于光电转换基本原理,设计并研制了用于转镜式高速扫描相机扫描速度的检测装置,包括均匀脉冲光源、精密双狭缝、超快响应光电转换器以及高带宽、高采样率数字示波器等。论述了检测装置的核心部件,用该装置实测了SJZ-15型转镜扫描相机名义扫速为4.5mm/μs的扫描速度,计算出了扫速不均匀性。按照国军标GJB3756,对检测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装置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及测量不确定度,对检测结果的评定表明,该检测装置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不大于0.1%,远低于目前转镜扫描相机的最大扫速不均匀性水平。实验证明,设计的检测装置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 标签: 转镜扫描相机 扫描速度 检测装置 测量不确定度
  • 简介:基于新型的多维成像技术,研制了一种基于液晶可调滤光器(LiquidCrystalTunalFilter,LCTF)的多光谱图像色彩复制装置,实现了对图像色彩信号的复制,将多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色彩复制领域。描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装置的详细设计与实现过程等,通过该装置对计量院校准过的标准色卡复制成像,获取了31个通道多光谱图像,色差ΔE_(Lab)=2.7,合成后的彩色图像质量良好,色差小、复制精度高,可用于多个领域图像色彩的精确复制和可视化逼真再现。

  • 标签: 多光谱 液晶可调滤光器 色彩复制 同色异谱 色差
  • 简介:根据光弹性理论,列出熊猫型偏光纤内的应力方程。由于偏光纤具有轴对称性,故可以在分析过程中略去应力的轴向分量。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法分析了仅存在固有热应力时熊猫型偏光纤内的应力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外力作用下熊猫型偏光纤的应力分布及应力双折射随应力分布所发生的变化。利用MATLAB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应力双折射量B随外力的变化曲线,并讨论了随应力区参数的增大,双折射量B先减小后增大的性质。

  • 标签: 外力 应力双折射 保偏光纤 热应力 光弹效应
  • 简介:目前,在被动锁模掺铒光纤激光器中,进行腔内色散补偿的方法主要包括:在激光谐振腔内熔接一段具有正常色散的光子晶体光纤、插入具有正常色散的光栅对,以及利用具有正常色散的啁啾光纤光栅等。针对目前腔内色散补偿方法存在的耦合效率低、环境稳定性差、色散量不易调节等不足,设计了一种由偏振合束器、色散补偿光纤和法拉第旋转镜构成的线形支路进行腔内色散精确补偿,采用透射式可饱和吸收体实现自启动锁模,并结合混合光器件,实验获得了重复频率为82.84MHz、平均功率为10mW、脉冲宽度为381fs的飞秒脉冲偏输出,作为种子源,可广泛应用于太赫兹产生、生物医学成像、超快光谱学等领域。

  • 标签: 色散补偿 保偏 飞秒光纤激光器 可饱和吸收体 被动锁模
  • 简介:为有效评估红外对抗干扰效果,通过分析红外对抗干扰效果评估的一般方法,提出了基于图像特征的红外对抗干扰效果自动评估方法,给出了可行的图像特征向量组成,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红外对抗干扰效果进行定量和自动的评估,在红外对抗干扰效果评估试验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干扰效果评估 图像处理 图像特征 红外对抗 特征向量
  • 简介:根据双目视差原理,介绍了液晶自动立体显示技术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当前主要的液晶自动立体显示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实现方式和技术特点。通过对比几种新型液晶自动立体显示器的内外部参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液晶自动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水平,指出了今后主要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应用光学 自动立体显示 立体视觉
  • 简介:通过GPIB接口,使用VC进行编程,设计了快速测量光通半导体放大器(SOA)各项性能参数的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使得一台计算机同时控制多台光器件测试仪器,并产生详尽的数据报表.该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 标签: 通用总线接口 光器件 半导体光放大器 自动测试
  • 简介:在模糊和含噪声的红外图像配准中,利用角点检测实现特征点的选择,在提高角点提取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角点提取的精度。根据互相关的双向匹配实现对应特征点的自动匹配,然后由对应的特征点对估计出仿射变换的参数。实测的数据和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于双波段红外图像的配准是有效的,而且有利于后续的图像融合。

  • 标签: 图像配准 角点检测 特征点匹配 仿射变换
  • 简介:设计了一种基于CIS的柔性片材光电自动检测纠偏控制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出特征标志线的位置,并驱动执行机构带动切割刀片进行实时、准确的位置分切。在差动纠偏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阈值增量法和均值边缘检测方法更精确地检测标志线的位置,并介绍了纠偏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与两对光电元件为检测传感器的纠偏检测控制器相比较,该纠偏控制器具有较高的空间检测分辨率和精度。

  • 标签: 光电检测 特征标志线 纠偏控制 分切
  • 简介:采用新型Epsilon探测器与热不敏红外镜头设计了小型化全自动中波红外光学系统。整体采用开放式框架结构形式,实现体积重量的小型化设计。红外光学系统采用热不敏设计,利用合理的焦距分配与材料搭配,充分消除系统热差,实现了无热化设计。系统采用上电后全自动工作模式,能够自动进行非均匀校正、积分时间调整、灵敏度调整与增益调整,从而能够实现无人操控式工作。光学系统的MTF值在30lp/mm处均在0.4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探测器分辨要求,设计像质优良,结构紧凑,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 标签: 小型化 全自动 光焦度 热差 无热化
  • 简介:谐振腔的自动准直调整技术是实现高能激光器系统自动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对正支共焦非稳腔自动准直调整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应用基于系统性能评价函数无模型最优化的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控制算法实现腔的自动准直调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腔镜的闭环控制准直调整,其调腔共轴精度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传统的人工调腔精度。

  • 标签: 正支共焦非稳腔 腔镜失调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环围功率 自动准直调整
  • 简介:血片镜检可以实现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同时还能提供详细的白细胞形态等特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白细胞检测的主要方法是人工镜检,但人工镜检依赖医务人员的工作经验,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RGB彩色空间分量差的白细胞细胞核的快速分割方法。通过显微镜分析人体外周血液涂片的显微图像,发现白细胞细胞核区域的B分量和G分量的差值明显比其他区域大,可以通过一个简单8bit的B-G运算,来实现五类白细胞细胞核的快速分割,白细胞细胞核的平均分割时间为0.26ms,体现了较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该方法成功应用到白细胞的实时在线自动扫描镜检中,提高了镜检的效率。

  • 标签: 白细胞核的快速分割 显微图像 彩色空间 分量差 白细胞计数
  • 简介:为了改善自动对焦过程中爬山法的搜索性能和对图像清晰度进行更合理的评价,提出基于动态搜索步长的自动对焦算法和一种自适应图像窗口动态选择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在用红外变焦镜头采集的多个变焦视频中提取图像,建立仿真模型比较了该方法和几种经典的对焦算法的性能差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对焦窗口搜索方法在视场中具有多个目标时,能进行更合理的评价;在进行对焦搜索过程中,本方法在过冲次数、最大过冲步数、行程步数和离焦程度这四个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有效地减少了搜索过程中反复来回越过对焦位置产生的'拉风箱'现象,节约了搜索时间。

  • 标签: 自动对焦 自适应窗口选择 图像清晰度评价 爬山法 对焦算法
  • 简介:随着高性能CCD传感器的发展,其在空间成像探测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为解决传感器的成像质量和恒温控制问题,采用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热电制冷(Thermo—ElectricCooling,TEC)技术,以FPGA为控制芯片,运用PID控制算法,实现了小型温度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快速准确地实现恒温控制,可扩展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电荷耦合器 PID控制 热电制冷 帕尔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