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以天水市麦积区吴家村为个案,从宗教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甘肃东部农村基督徒的宗教性、价值观与身份认同关系,结果发现:(1)宗教性对基督徒的经济价值观有调节作用,高宗教性教徒和低宗教性教徒的经济价值观是分离的;(2)宗教性对基督徒的社会价值观有调节作用,高宗教性教徒和低宗教性教徒的社会价值观是分离的;(3)高宗教性教徒和低宗教性教徒道德价值观是趋于一致的;(4)高宗教性教徒积极认同自己的身份;(5)低宗教性教徒消极认同自己的身份。

  • 标签: 基督徒 宗教性 价值观 身份认同
  • 简介:多民族与多文化共存是世界发展大势。无论身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博物馆都应该思考:如何满足公众寻求多元身份认同的需求。本文主要介绍国际博协区域博物馆委员会2015年以色列年会对“区域博物馆与多元文化社会中身份认同的塑造”这一主题的探讨,同时介绍以色列博物馆的概况及其先进的做法,以期对我国区域博物馆的发展有所借鉴。

  • 标签: 多元文化社会 身份认同 区域博物馆 以色列
  • 简介:张承志的《心灵史》所阐述的不仅是哲合忍耶门宦历史论述的当代反思观点,同时所揭示的也是特殊历史意义下中国苏非派门宦内传文献的宗派意识与我群认同观。这其中所展现的,也包括历史民族志、宗教认同与文学意境汇通下的底层史意涵。张承志藉由投身于哲合忍耶社群的特殊经验,使得自己的信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实践意义。但也由于他所身处时代的复杂性,让张承志透过《心灵史》所展现的内部代言与外部诠释观,与当代哲合忍耶历史的“再现”之间,也反映出其身为穆斯林知识分子的特殊“困境”。

  • 标签: 心灵史 张承志 哲合忍耶 门宦
  • 简介:2018年10月底聚焦"文化线路"的第七届ICOMOS-Wuhan无界论坛正好距离《ICOMOS文化线路宪章》通过十年。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和国际古遗址理事会(ICOMOS)的国际专家以及中国学者、规划建筑设计专家集中探讨了文化线路在城乡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问题。从"文化线路的科学保护"(2009年无锡论坛主题)到"人文·人居·新时代"(本次论坛主题)的发展,不仅仅是文化线路,也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十年来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总结与缩影。

  • 标签: 无界论坛 文化线路 可持续发展
  • 简介:肃南县明花乡裕固族移民搬迁带来了裕固族文化的重大变迁,移民开始从牧民向农民转化。在这一变迁中,族群认同值得关注。认同具有社会性、建构性和多元性,公,共话语、社会空间、象征符号都影响着族群认同,而裕固族文化传承中的一些问题令人担忧,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建设性回应。

  • 标签: 族群认同 公共话语 社会空间 象征符号
  • 简介:从菲利普王之战到独立战争结束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印第安人囚掳叙事。对于被印第安人掳获的殖民地人而言,这些叙事不仅是其建构印第安人作为"野蛮人"的"他者"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暗含了对自身角色与身份认同的理解。殖民地人运用清教、自由和权利话语,使印第安人的"他者"形象从"崇拜撒旦、堕落邪恶的异教徒"到"迷信愚昧、酗酒食人的野蛮人",从"好战残忍、热衷杀戮的嗜血恶魔"演变为象征"专制暴政、贪婪腐败的文化符号"。这种建构的复杂流变内含了野蛮与文明、宗教与世俗、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对立,激发了殖民地人的危机想象与自我审视。它不仅加速了殖民地人对印第安人身份的排斥,还深化了殖民地人对自身特质的认知,促进了其身份认同由殖民地人、英国人向美利坚人的过渡与转变。

  • 标签: 殖民地人 印第安人 囚掳叙事 “野蛮形象” 身份认同